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千姿百态 加国华人怎样度过马年春节 /

千姿百态 加国华人怎样度过马年春节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对于许多海外华人来说,在欢度春节的日子里,天涯共此时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共同守在电视、电脑前观看春晚,备上一顿年夜饭,与家人或是朋友相聚一堂。虽然没有年假,也没有鞭炮和满街的红灯笼,难免缺少一些在家乡过年的气氛,但也正因为如此,春节成为了海外华人寻找家乡的感觉,与大洋彼岸亲人同一脉搏、同一心跳的重要日子。过春节,是华人骨子里的习惯;吃年夜饭,是一种团聚的温暖;看春晚,则是一场爱与吐槽交错的体验。今年的春节,您是怎么度过的?

出门游:春节活动忙不断

有些人认为,在温哥华过年没有年味。但其实,随着华人数量的增加,温哥华过年期间的活动也越来越多。除夕夜里,只要迈出家门,来到华人聚居的地方,就会发现,温哥华也有浓浓的春节气氛。

走出家门 寻找过年乐趣

温哥华过年的气氛在哪里?为了寻找过年的感觉,来自北京的新移民马女士在除夕当天一下班,就拉着老公前去列治文。

“就想奔着华人多的地方去看看。”马女士说,“没想到真去对了地方。”她告诉《加西周末》记者,一走进列治文的时代坊,就赶上了加拿大中文电台和新时代电视举办的马年倒数庆祝活动,人山人海的民众围着喷泉边的舞台,连二楼和三楼也站满了观众。包括联邦自由党党领贾斯汀·特鲁多、列治文区联邦保守党国会议员黄陈小萍、列治文市议员欧泽光在内的众多政要到场致新年贺词,与大家共同跨年,现场还有财神爷分发红包。马女士告诉记者,许多人争着与贾斯汀·特鲁多等政要合影。“人特别多,我都没排上队。”她笑着说,“但是觉得特别热闹。”

在中国过年的时候,马女士总会利用年假外出旅游,她告诉记者,自己在温哥华过年也不会闲着。“除夕在列治文领红包,年初一去美国购物,周末还要去Whistler看花样滑雪演出。”马女士说。滑雪演出虽然不是华人的春节传统,却是Whistler每年冬季都会举办的重要活动,今年也恰好赶上了春节。马女士告诉记者,除了花样滑雪表演之外,还有原住民风俗演出和酒吧乐队表演,更有为农历春节增添的中国元素。

“看完表演之后还能滑雪,我这也算是给自己放年假了。”马女士笑着说,“过年嘛,就是要热热闹闹、忙忙乎乎的,待在家里哪里能有过节的气氛呢!”

烧头香 一年吉祥如意

新年烧头香是许多华人的习俗。除夕夜的寺庙同样人山人海。住在温哥华的Amy Lin一家,特意在除夕夜驱车前往列治文的灵岩山寺烧香。她告诉《加西周末》记者,自己的侄女今年来温哥华留学,十分怀念在中国过年的气氛,尤其是年三十晚上与父母去庙里烧头香。于是他们决定带侄女体验在加拿大烧头香。她还告诉记者,自己身边有不少朋友,年年除夕夜都要去庙里烧香,求一份来年的吉祥如意。

“晚上特别冷,可是人特别多,灯火通明。”Amy说。她告诉记者,烧香求签的人群中还有不少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除了上香求签,大殿里还有僧尼带领众人诵经祈福。

与众人一同在香雾缭绕和钟鼓声中度过除夕夜的,还有灵岩山寺的众多义工。在餐堂,Amy一家领取了义工们准备的吉祥粥和平安面。在寒冷的冬夜里,既暖胃又暖心,也成了一份特别的“年夜饭”。

Amy告诉记者,侄女第一次在加拿大看到中式的寺庙,觉得很新鲜也很亲切。点了祈福的小蜡烛,求签烧香之后,她也找回了在中国过年的感觉,“觉得心里很踏实,也不觉得离家和爸爸妈妈很远了。”她告诉记者,没想到在加拿大也能去庙里烧香。

等春晚:年年吐槽年年看

春晚在春节的分量不可忽视。虽然年年春晚都遭到无数网友吐槽批评,但是年年都有无数人等着看春晚。身在温哥华,虽然与中国大陆有时差,但仍有不少华人将闹钟调到凌晨4点,准时起床看春晚,与国内同步,精神可嘉。

凌晨起床 中国梦唱出温哥华

本拿比的华人留学生Jack,出国这些年来,几乎每年都要看春晚,而且一定要凌晨起来,与中国国内同步看节目,今年也不例外。不过这却令他第二天还要上班的女友十分恼火。也许是惦记着春晚,也许是担心吵醒女友,他告诉《加西周末》记者,自己虽然调好了闹钟,却还没等闹钟响起,就醒来了。

由于家中没有安装电视盒子,Jack抱着笔记本电脑,披上大衣,踮手踮脚地走出卧室,坐在客厅里上网看春晚直播。但令他失望的是网络特别卡,看几秒钟就要缓冲一段时间。在坚持看了几个节目后,他只好放弃。对此,Jack略感失望,他告诉记者,自己每年坚持不懈,在第一时间看春晚,主要是为了能够一边看着节目,一边在QQ群里与小伙伴们吐槽春晚的节目,分享有趣的段子。“聊天和联络感情是主要的,春晚刚好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大家聚在一起吐槽,是一种乐趣。”Jack说,“如果不看春晚,你都不知道春节之后网上那些段子是怎么来的,就会觉得落伍了。”Jack告诉记者,之所以要看首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重播的节目会截掉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镜头。

不过,Jack还是在第二天看完了马年春晚,并且拉着下班后的女朋友一起分享他觉得有意思的节目。他告诉《加西周末》记者,在今年的春晚里,他最喜欢的节目是黄渤演唱的《我的要求不算高》,因为在他看来,歌词描写的几乎就是温哥华的生活,连背景的动画里都出现了类似Skytrain的空中轻轨。“天天去户外做运动,看蔚蓝的天空,逛商场,滑雪山,人们的关系很友善,陌生人点头都是笑脸,养老生病不花钱,政府来买单。”Jack得意地说,“你听听这歌词,虽然他说这是中国梦,但唱得几乎就是温哥华的生活啊,感觉太亲切了!”

年年春晚 因为我的中国心

每年的春晚对于SFU的杨同学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虽然他在餐厅打工,30日凌晨近2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但为了看春晚,仍旧一直坚持等到了凌晨4点。

为什么不先睡一觉再起来看春晚呢?杨同学告诉《加西周末》记者:“因为期待的感觉最幸福。”他透露,当晚自己与另一个小伙伴相约共看春晚,并用短信保持交流,以寻求一份和朋友分享春晚的乐趣。没想到小伙伴体力不支,还没等到春晚开始就睡着了。而杨同学好不容易撑到了4点,没看上几个节目,电视盒子就出现读取文件失败的故障,继而因为他的操作失误而一直停留在下载文件的阶段。又困又累的杨同学只好怏怏地放弃。

不过,心有不甘的他,在30日凌晨下班回家后,再次打开电视,心满意足地看完了春晚。从小有英雄情结的他告诉记者,自己在看到春晚节目单的时候,就被“英雄组歌”这个节目吸引了。“英雄赞歌的演唱者居然叫王芳!”杨同学说着,忍不住给记者模仿起电影《英雄儿女》中经典台词,“我是王成,请向我开炮!”不过,他向记者表示,在他看来,整个节目的柔美有余而力量不足,远比不上原唱带给他的震撼。

有人看春晚是为了吐槽,有人看春晚是为了寻找过年的气氛,在谈到自己为什么看春晚时,杨同学引用了张敏明的歌词告诉记者:“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

看的不是春晚 是乡情

家住列治文的黄先生,今年特意赶在除夕夜之前,去某电讯公司买了一个电视盒子,为的就是能跟中国的亲人同步看春晚。

黄先生对《加西周末》记者表示,虽然每年春晚播出前都有人唱衰,播出后都有人吐槽批评,但是每年还是有很多人去看春晚。在他看来,春晚早就成了华人的习惯,不管好看不好看,至少要看几眼,“就像饺子,不管好不好吃,过年总是要吃上几个”。而且在他看来,每年的春晚都挺好看。对于中国国内观众对春晚的挑剔和批评,黄先生认为可以理解。“因为他们天天打开电视,都能看到这些演员、明星,都能听到这些歌曲,早就腻了。”黄先生说,“但是我们身在国外,没那么多好挑剔的,一年也就这么一天有点中国味,可以看看那些一年到头都见不到几次面的演员,所以觉得挺好看。”

说到身在国外,黄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太太在除夕夜抱着三岁大的儿子看春晚,看得有点伤感,“因为他们这一代再也不会有我们儿时年三十守在电视前看春晚、吃年夜饭和放鞭炮的习惯和心情了。”

年夜饭:那些曾经的传统

春节,不仅是华人的重要节日,也是东亚乃至东南亚不少国家人民的节日。在温哥华这样一个多元文化汇聚的城市里,不仅是华人,还有不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移民同样在庆祝新春佳节,并且延续着春节的传统。

越南华侨:包粽子 送穷鬼

来自越南的华裔Wendy,已经在加拿大度过了35年。她告诉《加西周末》记者,在加拿大的每一年春节,她都会尽量像在越南时那样度过。“越南在古代是中国的附属地,所以我们的习俗和中国是一样的,来到温哥华也一样,我们把所有的习俗都带过来。”Wendy说,“以前过年没那么热闹,现在华人多了,也热闹多了。”

越南华裔过春节,有什么特别的习俗?Wendy告诉记者,除了应景的年菜和年糕以外,越南人过春节最大的特色就是一定要包粽子。与端午节包的尖角粽子不同,越南人在过年时包的粽子是长方形的,一只就有约一公斤重,传统馅料是黄豆猪肉。对于包粽子的意义,Wendy表示自己也不清楚,但是从小看着大人们每逢过年都要包,因此成为了春节记忆中最重要的一笔。

除了包粽子之外,Wendy表示,她在温哥华过春节和在越南时一样,一个环节也不落下。年三十要拜祖宗,告诉祖宗一年已经过完;年初一要吃素,除非上班,否则不出门;年初二则要再次拜祖宗,预示着请“开年”,保佑一年吉祥如意,在祖宗牌位前放上的粽子、年糕和水果,要一直放到正月十五过后才能撤下来;接着就要去父母亲友家拜年。而到了年初三,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送穷鬼”。Wendy告诉记者,大年初一和初二两天,家中不打扫也不倒垃圾,等到初三那天,第一个起床的人要赶紧打扫卫生,把垃圾统统丢出门,意味着“送穷鬼”出门,一年就会有好运。

虽然女儿都已经嫁出门,但是到了春节这天,Wendy和家人还是会团聚在一起。她告诉记者,越南人很喜欢在春节期间,在家中放置桃花、金桔盆景和五果盆,这些现在都能在华人的超市和商铺中买到,十分方便,因此能尽量将家中布置出过年的气氛。Wendy笑着说:“虽然家里人不多,但我们会想象还是在越南一样,觉得好开心。”

韩国女婿:年糕汤 上教堂

韩国的农历新年与中国农历新年为同一天。来自韩国的金先生告诉《加西周末》记者,在韩国,过年的气氛很浓,由于有年假,许多在外地读书工作的人都要回家过年,“跟中国的春运很像,火车和长途汽车都是满满的。”

但是金先生也表示,在温哥华,许多过年的习俗已经被简化了。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许多传统已经不再保留。例如在韩国过春节,回家祭祖是过年的头等大事,但是在温哥华的韩国人,几乎不会在春节时祭祖。“我们认为祖先住在离陵墓比较近的地方,温哥华离他们太远了。”金先生笑着调侃道,“但是年夜饭是一定要吃的。”他告诉记者,韩国人过年时最重要的菜肴就是年糕汤,用炖牛骨的汤底煮年糕条,配以作料,再放上牛肉和蛋丝等配菜。

但是,由于在韩国的时候,年夜饭都由家中女性一手操办,男性从不下厨,因此金先生在独身一人来到温哥华后,几乎不在家中过年。“在国外,大多数年轻人都过圣诞节和元旦,很少过传统新年了。”金先生说,“不过很多韩国教堂会在传统新年期间举办聚会,大家现在都会去教堂过新年,各自带上食物,一起分享。”

采访的最后,金先生向《加西周末》记者透露,自己大多数春节与身边的华人朋友一起度过。去年,他还娶了一个华人太太,今年就与妻子和华人朋友一起度过一个中式春节。

台湾华人:长年菜 拜祖先

华人的春节传统,在许多台湾家庭中得以延续。从小在温哥华长大的台湾华人马先生向《加西周末》记者表示,在温哥华过春节的气氛,不如在台湾那样浓厚,但是家人还是会营造出过年的气氛。除了在除夕当天要祭拜祖先和地基主之外,年夜饭也会邀请朋友来家中共同吃火锅,还会在家中摆上一个特别的果盘,装满瓜子花生和糖果,过年期间来拜访的大人小孩都可以享用。

马先生告诉记者,“地基主”是一句台语,指的是镇守家宅的小神仙,过年时一定拜地基主,保佑来年家宅平安。不少台湾华人家中设有小佛堂,每天都要拜祖先,新年更是要放上应景的年糕、发糕、水果和菜肴。但他也表示,在台湾的时候,小孩子要跟着大人一起拜祖先,可是在加拿大过年没有公共假期,一家人都要上班,很难聚在一起拜祖,因此主要由家中长辈负责。

火锅则是年夜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称为“围炉”。马先生告诉记者,围炉的菜中有一个必吃的特色,那就是在火锅中烫熟一整棵不切断的带根菠菜,并且尽量完整地吃下,意为不断的“长年菜”。马先生表示,按照台湾的传统,年夜饭还要有许多特色菜肴,但是在温哥华工作生活忙碌,许多细节只能从简,不过只要大家聚在一起,图个过年的气氛,也十分开心。

大陆妈妈:年夜饭 看春晚

由于与中国有时差,加上过年没有年假休息,不少华人的年夜饭并不是在除夕夜,而是在”家人都有空“的时候。来自大陆的陈太太更是向《加西周末》记者表示,家里要吃两顿“年夜饭”。

陈太太告诉记者,在加拿大生活多年,忙于工作,过年的很多习惯都被省略掉了,惟独年夜饭不能省,即使操办的再简单,也一定要摆上一桌。但是,为什么要吃两顿“年夜饭”呢?陈太太表示,因为家里人有的工作,有的读书,很难在除夕当晚聚在一起。所以,在除夕当天,陈太太与丈夫、小女儿一起共进年夜饭;周五晚上,在大学读书住校的女儿带着两位留学生朋友回到家中,全家人再吃一次“年夜饭”。陈太太告诉记者,女儿有一些留学生朋友,独自在本地生活十分不易,到了春节期间,还要一个人面对冰冷冷的灶台,更是令她感到心酸,因此她特别包了韭黄肉丝春卷,炒了白菜猪肉年糕片,准备用蛋饺、虾仁、鱼丸、粉丝和蔬菜炖上一锅什锦砂锅,周五晚上再让先生炒上几个家常菜,热热闹闹备一桌。

“我也曾是留学生,知道一个人在国外的感受,”陈太太说,“虽然留学生会下馆子吃饭,但回家之后还是面对一个人的房间,冷冷清清,心里得很孤单。”因此她特意让女儿邀请朋友到家中一同吃年夜饭、看春晚,就像在大陆时过年一样。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