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马政界人士揭示 搜救背后的政治乱象 /

马政界人士揭示 搜救背后的政治乱象

马来西亚(以下称马国)的国防部长希山慕丁也是代理交通部长。原本以一个人管理两大部门的情形,处理马航MH370事件应更容易协调两大部门的资源、统一对外发布讯息。可是自飞机失联以来,正是民航局、马航与军方之间的信息混乱,导致全世界对马国政府的表现失望。

搜救不力:以“威权政治”形容马国政府是高估

在马国国家内政的层次上,这宗事件不幸碰上马国执政党与反对党长期拉锯的紧张关头,也正在给执政党的威信造成伤害。尤其是近日正在进行的加影州补选,这场补选本已超越了选区的输赢,双方都在向对方作总结性的攻击。而马国政府在马航MH370事件中的每一步表现,都难以在全马人民以至全世界眼前掩盖,正好提供了可资利用的议题。

面对如此局面,《纽约时报》以“威权政治”形容马国处理事件的背景与态度,因其主要采访对象是“曾为反对派政治人物担任助理”的人物,马国执政集团不一定会认可这类批评的客观性,而且从事实来看,“威权政治”的形容也有些高估。

至少在MH370航班下落揭晓以前,马国的世界形象不仅无法反映出历史上某些“威权政治”政权处理政务的人事统一和高度效率,反而证实了在该国各行政机关、人员“舒服”已久,既没有如何应付紧急事态的事先考虑,又习惯按自己的想法各自为政。

以致在乘客家属和全世界都在关切机上乘客的最关键时刻,马国机场居然让一名巫师模仿1950年代某部电影主角乘坐飞毯的一幕,在机场表演作法寻机,而不事先考虑可能带来什么后果,直到外界恶评如潮之后,才宣布巫师再出现会遭受驱赶。而昨日发生另一事件则明显矫枉过正:一群外地大学生专程到机场为失联客机默祷,却被礼貌地请走。

但是,最令人怀疑的还是“这种态度是否正是造成无人注意雷达上光点的原因?”

信任危机:信息披露混乱或埋日后国际纠纷种子

MH370航班失联事件发展到今天,一种讯息证实的模式不断循环:外媒先报道一些消息,然后被马国否认,几天后又被最终确认。

在此条件下,人们当然宁可选择相信马国军方知道什么,或者马国军方隐瞒着什么。以致于人们都“乐观”地估计飞机目前可能隐藏在某个秘密的地方,坊间也出现了各种“阴谋论”的说法。这种舆论状态背后的集体情绪可以理解,至少故事背后的潜在故事表达了大众的集体心理,即从珍惜生命的立场出发,希望飞机没有坠毁,机上乘客还有生还希望。尽管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也可能引发了不少人对涉及“阴谋论”国家的负面情绪。

万幸的是,紧跟着马国首相纳吉布宣布飞机极可能遭人为改变航道,希山慕丁也宣布新的搜寻范围将涵盖11个国家的陆地和远洋,参与搜救行动的国家也从14个增加至25个。这样的消息无疑重燃了大众的希望。

但是如果我们想得更远就会发现,如果真的在哪个国家找到失联航班,也是在全世界面前公开质疑有关国家的能力。因此,这些国家与马国在搜救方面的合作能否达到大众希望的的圆满效果仍不得而知,但是马国官员和它国合作的态度已经屡遭批评。如西方媒体就指责马国不愿与国际刑警合作,似乎也将成为未来其他问题纠纷的起点。

无论如何,马国执政集团在信息披露过程中的表现似乎很不明智,且已有开辟第二战场的迹象。

暗示恐袭:执政党借机攻击反对党恐遭引火烧身

3月16日,希山慕丁还在说无法确定是劫机或恐袭,亲执政党的喉舌媒体却已经暗示“确有此事”,而且将之变成攻击反对党的手段。《每日新闻》隶属于首要媒体集团,资金来自执政党巫统,日前就刊登了记者莫哈末安瓦(Mohd Anwar Patho Rohman)撰写的文章《离奇事件跟国内外危机有关》,文中引述“不具名前国防情报员”分析称:“飞机失踪可能和国内过往事件无关。”同时文章中又以叙述事实的方式做出暗示:马航超过80%的飞机师是反对党党员或支持者,其中一些人甚至信仰马国政府宣称违反“正统”的什叶派教义。另外,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失联航班机长曾联系反对党领导人安华的新闻也被亲官方的网站大肆宣传。

可是,这样的举动反而引来原本借此次事件质疑政府行政能力、效率的反对党更大的反击,互联网上更充斥着各种讽刺政府的文稿和漫画。

就马国的政治局势而言,自执政党去年5月5日大选以47%得票险胜后,首相纳吉布为求国内政治稳定,已经一再宣布推动各种“国民和解”计划,包括和反对党探讨各种合作可能性。但经此事件之后,除非纳吉布在最后关头宣布马国先前的一切混乱消息都是“烟雾”,并能够成功“救”回机上乘客证明政府的能力,否则都将留下无法弥补的硬伤——马国政府提出再好的内政外交计划都将被国人质疑,因为没有人能相信马国政府有效率履行承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