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温西老屋重建加条款 中国富豪迟疑不决 /

温西老屋重建加条款 中国富豪迟疑不决

近年以中国富豪为主的买家,喜爱购入温哥华西区土地面积较大的老房屋,将房屋拆除重建为大豪宅。温哥华市府去年底曾追加附加条款,要求买家如果买下1940年或之前的老房屋,拆除前必须先经过市府审核。有华裔买家执意要拆,但最终只获得60%的土地建筑面积比(land-to-building ratio),拆除费用也较高。

市府承认附加条款是为了鼓励买家保留温哥华的传统风貌,但地产经纪普遍认为新条款影响范围虽然有限,但却会成为中国富豪眼中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对楼价也会产生影响。

温哥华西区老房屋非常抢手。(冯勲新摄)

在温哥华西区有23年买卖豪宅经验的地产经纪哈米尔(Wayne Hamill)表示,温哥华市府追加了一个附加条款,是指凡在1940年或之前建造的老房屋,买家买下后如欲重建,需要先将房屋的照片呈交市府,由市府人员进行审核,决定该间老房屋是否属于“特色房屋”(Character House)。

哈米尔透露,这追加的要求,与“古蹟”没有关联。他举例称一名华裔客人本月初购入位于西区的豪宅后,被市府认定属于“特色房屋”。买家无视市府的“友善建议”坚持拆除重建,随后发现不仅需要负担的拆除费用较高,市府也仅批出60%的土地建筑面积比。不像其他新屋只要有独特设计,便可得到70%的土地建筑面积比。

温哥华市府公关经理古尔亚斯(Maureen Gulyas)指出,这项追加条款是去年12月4日已经获得市议会通过,主要是在古蹟行动计划(Heritage Action Plan)中,追加“潜在古蹟及特色房屋”的部分,也就是针对1940年或之前的老房屋。她承认市府此举是为了鼓励买家保留特色老房屋,如果买家愿意保留老房屋,市府可以提供一些优惠,例如更高的建筑密度,或是其他额外的弹性空间等。

古尔亚斯强调,整个审核过程其实与一般房屋没有很大分别,屋主仅需要提供房屋的照片,市府员工便会进行审核。

不过哈米尔透露,温哥华西区抢购豪宅的买家是以中国人为主,而一块土地上可利用面积如有10%的差距,很可能会影响到海外买家的购买意愿。他认为西区一些老房子的楼价,未来可能会因此受影响。

地产经纪邓跃指出,已经有一名购买温西豪宅的中国富豪遇到类似情况。他称市府此举主要是回应主流社区对华裔频繁买地拆除老房屋感到不满,鼓励买家仅可能保留温哥华市民的“集体回忆”。他称市府并不是看房屋的年龄,主要是看这间房屋是否为罕见的特殊设计。

地产经纪黎恒强调,这项条例本身影响的范围并不大,因为目前除非有特别设计,市府一般都只会批出60%的土地建筑面积比。但他称中国富豪因为人不在温哥华,对本地的情况也不了解,因此市府的这项额外要求,在中国富豪眼中便会成为“不确定因素”。

黎恒认为温哥华市府没有充分向市场说明,造成目前房屋市场上“谣言”四起,甚至有经纪向客人说“1940年之前的房屋都不能拆”,引发很多中国富豪在投资时感到迟疑。他称目前受影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邓巴(Dunbar)、桑那斯(Shaughnessy)、克里斯戴(Kerrisdale)、灰角(Point Grey)等区,全为中国富豪最关注的投资地点。

居民网上联署 阻拆老屋

近期大批买家购入温哥华西区豪宅,拆除重建为新屋,也引发部分西区居民的不满。有抗议居民已经展开网上联署,并会于明日举行聚会,希望要求市府介入,阻止这种拆除老房屋的风气。

一个名为“温哥华消失了”(Vancouver Vanishes)的专页,呼吁街坊正视西区老房子快速被拆除的问题。她更在互联网上展开“保护温哥华特色房屋”的连署行动,目前已经得到3,569个签名。

抗议人士更会于明日,在温市中心西端一间大宅聚会,商讨如何让公众关注此议题。建于1899年的雷格家大楼目前正面临拆除,该处未来将会成为一幢17层楼高的公寓大楼。

专家警告新加条款存漏洞

有温市古蹟专家警告,市府新加的条款或许只能暂时减缓老旧房屋

遭拆除的速度,但此条例还是有漏洞,如果以“先拆再卖”的方式进行买卖,有价值的老房屋结果仍然会被拆除。

古蹟专家建议市府应该从土地规划条例中?手,并鼓励买家以装修来代替拆除重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