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如何应对日朝亲近 考验北京亚洲新方略 /

如何应对日朝亲近 考验北京亚洲新方略

尽管此前美国对日朝接触持防备、不喜欢甚至反对的态度,但日朝秘密在瑞典举行局长级会谈并取得“重大成果”后,双边关系快速升级,日本外相日前公开表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访问朝鲜。有声音认为,安倍晋三力主与朝鲜就绑架日本人问题达成协议,是为了挽救下滑的支持率,奠定自己小泉第二的政治地位。也有观点指出,朝鲜罕见承诺重启绑架日本人问题调查,是迫切想要解决经济困难以及摆脱外交孤立困境的表现。不过最引人眼球的论调要属日朝靠近对中国来说并不是好事。论调认为,朝鲜欲摆脱中国的掌控,对中国的不满由来已久,而日本急于摆脱外交孤立编织对华包围圈,二者有共同制衡中国的需要,日朝靠近是中国周边两大隐患的“暗渡陈仓”。从日朝靠近的出发点和动机讲,不可否认,这确实有对中国不利的一面。但从日朝靠近形成的深层影响看,也并不见得就是坏事,中国不妨乐见其成。

首先,日本秘密与朝鲜接触展现的独立姿态,是对万事依附美国的一种反叛。2002年、2004年日本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亲自访朝与金正日签署《日朝平壤宣言》后,美国力主对朝强硬,致使日朝关系改善破产;2013年5月安倍晋三派员赴平壤曝光后,美国极为恼火,责令日本作出解释;今年4月美国曾特别要求日本就与朝鲜接触保持透明。但日本并没有改变与朝鲜秘密接触的政策。事实上,从在靖国神社问题上不顾美国反对悍然参拜,到安倍晋三在奥巴马访问日本时拒不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上妥协;从2013年5月在未通报美国的情况下,安倍晋三突然派内阁官房参事饭岛勋前往平壤访问,到今年以来日本接连在1月、2月、3月、5月多次与朝鲜举行秘密会谈最终达成协议,日本意在向美国展示强硬的独立姿态。

安倍晋三屡屡对奥巴马的警告置若罔闻

二战之后,日本处于美国的全面控制之下,日本战后的政治制度、经济道路是美国亲自设计的。日本在军事上没有交战权并与美国结盟也是华盛顿强加的。长期以来,日本沿着美国设定的战后秩序前进,成了美国的代理人和附庸。从20世纪80年代被迫签署广场协议为美国的经济危机埋单,到21世纪初为美国的中东战争出钱,日本在美国的阴影下,没有“说不”的空间。日本著名的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曾指出的,日本是美国的小妾和情妇,日本的精神性、国家和民族的自主性都被掠夺了。石原慎太郎对美国的攻击有一定的政治动机和目的,并不见得那么客观,不过其观点在日本大有市场,亦说明美国对日本的控制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地步。安倍晋三上台以来宣示要建立强大的日本,实现“国家正常化”,其实首先要摆脱的是美国的控制。这从与朝鲜秘密接触后,日本放言“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要得到美国的同意”中也可见一斑。

而与日本目标相矛盾的是,奥巴马力主的“重返亚太”政策,本质上是为了巩固美国在亚太的存在。二战后,与美国依靠军事实力建立起的全球霸权相对应,以军事同盟为基础的盟友关系是美国支撑全球霸权的基石。而所谓的盟友,其实就是美国的代理人。正如英国是美国在欧洲的代理人,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的代理人,日韩是美国在东北亚的代理人,奥巴马在演讲中多次提及维护同盟关系,并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急忙重申不会放弃对亚太盟友支持的原因即在于此。

美国“重返亚太”带来的后果是巩固对日本的控制,夯实日本的美国代理人角色。这导致日本将深陷美国的影子中无法自拔。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日本政要不顾美国的反对执意参拜靖国神社、拒不承认存在慰安妇问题等否定历史,既是要摆脱美国为其划定的战后秩序,也是对二战战后秩序的挑战。在这一点上,中美有着共同的利益,中国是坚决反对的。不过,越顶美国联络朝鲜,意味着日本已经开始敢于展示独立的外交主张。日本从国家独立自主层面考虑摆脱美国控制是值得鼓励的,一国内政外交自主、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是最基本的现代国际关系原则。大国架空小国,并对小国实行近乎殖民化的高压政策,早已过时。中国主张“亚洲的事情要靠亚洲人民来办”其实和日本独立接触朝鲜的精神实质基本一致,在这一点上中日有着共同的利益。

即便日本拉拢朝鲜有着反华的意味,但入围安倍反华包围圈的国家一般与中国有领土争端,并将中国列为军事威胁。而中朝陆上边界已经划定,海上仅存有专属经济区划界纠纷,并无根本性的岛礁争端,且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中朝友好互助条约》是朝鲜大胆与美日交往的安全保障。朝鲜并没有向中国发难的理由。短时间内安倍无力让朝鲜做出靠向日本的改变。

其次,对朝鲜来说,开放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日本若解除制裁,等于朝鲜在国际核制裁体系上撕开了一道口子,至少借此获得了与日本进行经济交流的许可证,为从经济层面融入国际社会寻找到一条道路。朝鲜迈出了与国际社会融合的第一步。

纵然美国主导的国际制裁导致了朝鲜的封闭,但目前朝鲜显然对不开放有着根深蒂固的依赖。朝鲜维护政权稳定的需要,远远大于对开放的需要。金正日曾多次赴华考察经济,却并没有主导朝鲜形成真正开放的原因,就是考虑到政权交替的因素。而即便金正恩上台以来更加重视民生,但仍然对于开放犹犹豫豫。一直主导发展经贸的朝鲜前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张成泽被处决,反映了金正恩仍把固权作为最重要的事情。

朝鲜半岛最糟糕的状况不是朝鲜屡次进行核试验,而是朝鲜政权在自我封闭中走向崩溃,造成局势不稳定。为此,中国一直以来也在积极说服朝鲜开放发展经济。胡温时代,中国直接向金正日指出,愿意向朝方介绍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的经验,出资邀请朝方人员到中国学习考察。习近平上台以来,中国致力于以经贸带动朝鲜改革,在朝鲜进行核试验的情况下仍然在中朝边境大建铁路与公路。但由于朝鲜忌惮经济命脉掌握在中国的手里,极力拉开与中国的距离,使得中国引导朝鲜开放的动作并不那么凑效。

如此看来,日本其实立下了把朝鲜向引入国际社会的功劳。虽然美朝也曾数次私下接触并开展弃核换粮援的行动,但美国将经济与核问题捆绑,拿金钱损伤了朝鲜的自尊,以致于和解均以失败告终。韩国总统朴槿惠一改李明博时代跟随美国的政策,积极运筹重启六方会谈纵然是良好的开始,不过朝韩在开城工业园区问题上和解后,韩国仍未在重开金刚山旅游问题上松口。朴槿惠屡提统一政策,也被金正恩误以为韩国有吸收统一朝鲜的念头。双方在无人机入侵、边界炮击等问题上的争吵中并未走向真正的和解。而日本若兑现解除制裁的承诺,等于放开了朝鲜侨民的汇款限制,朝鲜的海外输血管道将再次打通。在日本禁止对朝汇款的2002年以前,每年有大约1亿至2亿美元的资金从朝总联(即在日本朝鲜人总联合会)流向朝鲜,这与2006年中国的对朝投资总额相当。制裁解除,等于将朝鲜与外界的经济交往规模扩大一倍。更为重要的是,“绑架人”问题若能够顺利解决,朝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的障碍就不复存在。
因此,日本通过深层对话来打开朝鲜与国际社会的对话大门,本身就是有意义的进展。日本做了韩国、美国、中国没做和做不到的事情,解决了说服朝鲜开放的难题。

有着改革开放经验的中国很清楚,一旦尝到开放的甜头,朝鲜即不会轻易放弃。朝鲜主动与任何国家的接触都具有意义,都值得鼓励。一个融入国际社会、讲规矩的朝鲜,将不会是中国周边的一颗随时引爆的炸弹。这对于中国维护稳定的周边战略机遇期,进而推进半岛无核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日本与朝鲜改善关系的做法与中国的半岛主张一致,符合中国的利益。

朝鲜亲近日本有着摆脱中国束缚的考量,不过从根本上讲,由于国家体量不同,中朝在经济军事上并没有利害冲突。朝鲜对中国的不满仅限于中国不念传统友谊不承认朝鲜拥有核武器,并主张朝鲜弃核。而在这一点上,朝鲜在日本那里几乎得不到支持。即便朝鲜有着对中国深刻的不满,中国亦不用担心朝鲜会倒向日本进而反对中国。

第三,对中国来说,无论是钓鱼岛争端、南海争端,还是朝核、西藏、新疆问题,美国的声音已经成为难以忽视的存在。尤其是奥巴马第二任期以来,看似美国仍然深陷中东和欧洲泥潭,但奥巴马访问亚洲对盟友的力挺,显现出美国决心回到亚太。从美国军机首次现身中菲仁爱礁对峙,到奥巴马访问日本首次同意在两国联合声明中写入协防钓鱼岛条款;从副总统拜登(Joe Biden)在美国为乌克兰危机焦灼之际访问香港与个别政界人员会面,到美国在中越撞船事件后立即站队越南,并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首次对人对事点名批评中国,美国事实上已经不满足于扶植代理人牵制中国,赤膊上阵的意味渐显。

而从习近平宣称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开始,世界不可避免地已经进入了G2时间。不能回避的现实是,中国的复兴必然要重塑世界格局。从外交上来说,中国现阶段的目标在于推动世界格局的“去美国化”。日本在外交上展现出独立于美国的姿态对中国的外交大目标来说是有利的,与中国亲自上阵在东北亚推行“去美国化”异曲同工。日本撇开美国与朝鲜谈判等于自撬牵制中国的美日同盟裂缝,北京没有理由反对。

从东北亚大局上讲,美国扶植代理人日韩对阵中俄朝,是朝核问题不能解决的最根本原因,若日本与朝鲜的关系改善能够成功,那么半岛的冷战僵局就能够顺势打破。对美韩来说,日本与朝鲜秘密接触的行为除了是严重的越顶外交,也是一种值得期待的选择。与去年5月安倍晋三擅自遣使访问平壤时遭到美韩声讨不同,此次韩国保持了沉默,美国并没有对被忽视表现出愤怒,这暗示美韩也期待日本能够在解决朝核问题上找到新的出路。

而日朝关系改善后,美国再以朝鲜的名义扩大在日本的军事存在就站不住脚。虽然日本主张积极解禁集体自卫权应对中国,但中美之间正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没有了朝鲜威胁这一借口,美国并不能大张旗鼓以“中国威胁”为由头武装日本,扩大在日本的军事存在。若日朝关系改善进而带动朝韩关系缓和,那么美国对韩国的军事保护终将会变得没有必要。韩国届时收回战时指挥权甚至顺应朝鲜呼吁赶走驻韩美军,都不是天方夜谭。

日本越顶美国与朝鲜联络是直接的“去美国化”,但从整个东北亚局势看,日朝关系改善实际上是对美国在东北亚存在的釜底抽薪,对美国在东北亚推行的代理人体系的根本瓦解。这对于早已成为东北亚所有国家最大贸易伙伴、在东北亚“去美国化”仅差取代美国成为地区安全中心的中国来说,是绝对的利好。

实际上,无论是金正恩根据制衡中国的需要选择靠向日本,还是日本出于构建对华包围圈的考虑拉拢朝鲜,这些都是不能够撼动大局的小动作。

习近平上台后,中国从外交目标到外交的理念、方针,再到外交实践,都展现出宏大的景象。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单要求习近平时代的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一,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工作、收入,从外交层面上讲,“中国梦”也包括摆脱割地赔款的屈辱历史,回归应有的国际地位,改变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这就要求中国外交的出发姿态是大国,着眼点是大时代,要扭转的是美国长期把持的国际大格局。中国的心态不应该被邻国的小动作轻易搅动。

将邓小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方针转变为奋发有为、积极有为,是中国领导人换届后中国外交最显著的特色,这体现出习近平有敢于打破金科玉律的决策勇气、试图比肩毛邓的外交气魄,旨在开启全新的中国时代。中国外交正在经历一场大的变革。以日本是敌对国家、朝鲜是中国地缘私家领地的传统视角来看待地区局势已经过时。

一年多来,从习李遍访欧洲、非洲、拉美、东南亚、中亚,至今没有正式访问美国看,中国外交已经有了全方位“去美国化”的宏大开始。即便习近平上台以来中日在东海的对峙已经白热化,朝鲜在习近平上任当年就采取挑衅措施,中国亦没有将外交政策向日本和朝鲜特别倾斜。中国至今仍然与日本断绝高层往来,与朝鲜开始的是不同于传统亲密关系的正常化外交,这尤可见中国有着足够的外交定力。日朝间的小动作并不能改变中国对待日朝的既定外交政策。

在中国的国际地位、外交目标、处事心态都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日朝关系和解对中国来说并不是坏事,乐见其成是中国对此应有的心态。日朝关系改善后,有中国媒体替中国政府忧患着急,并对此如芒在背,这实际上是民族主义心态在作祟。有西方媒体欢呼日朝开始联手制衡中国,这是对中国不了解,仍被冷战思维束缚的表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