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政治狂热掩盖经济 香港已进入死胡同 /

政治狂热掩盖经济 香港已进入死胡同

香港人变了,整个城市也变了,变得不可理喻,变得如此陌生。

香港人过去被称为“经济动物”,只顾埋头赚钱,不关心政治。然而时移势易,随着社会泛政治化,热衷于搞政治的人愈来愈多。港大最新民调显示,民生问题仍然最受市民关注,占受访市民的五成六;政治问题升至第二位,占受访者两成二,超过关注经济问题的一成八。这是自一九九二年相关调查开始以来,首次发现市民关心政治多于经济。调查还发现,受访市民最不满政治现状,满意净值为负五十四个百分比,民生及经济的满意度分别为负百分之二十五及负百分之一,而且学历愈高,愈不满目前的政治现状。民调机构认为,这与政改讨论有关。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英国人将香港由小渔村变成国际金融中心,用了一百五十年;香港回归后由经济城市变成政治城市,只不过短短十七年,香港人亦由“经济动物”变成“政治动物”,变化之大,堪称“沧海桑田”。虽然类似民调一向备受争议,但香港风风雨雨,纷纷扰扰,泛政治化愈演愈烈,则是不争的事实。

就以新界东北发展计划来说,本来有助缓解房屋问题,属于民生范畴,结果却被冠以“内地富豪城”、“割地卖港”等污名,变质变味,引发各种政治争议,甚至演变成政治风暴。有关计划虽然侥幸过了立法会工务小组一关,但提交立法会财委会审议时又遭到重重阻力,内有议员拉布,外有团体示威,致使财委会六次审议都无功而返,期间还发生严重的暴力冲突。今日第七度上财委会闯关,结果仍然未许乐观。

常说从一滴水可以看到整个世界,房屋政策一筹莫展,正是港府施政坐困愁城的缩影,其他如“三堆一炉”、发展大屿山、机场第三条跑道等项目同样被政治化,争议多多,恐怕也是凶多吉少。社会吵吵闹闹,港府动辄得咎,施政空转,社会停摆,香港到底何去何从,不能不令人忧虑。

有人认为,没有民主就没有民生,只要实行所谓“真普选”,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其实,普选是否万能本来已是见仁见智,而最大的问题是,香港并非独立政治实体,政制如何发展不是单由香港人说了算。中央政府近日发表一国两制白皮书,措辞强硬,官媒亦强调国家主权优先于香港的经济繁荣,显见政改愈来愈没有妥协的空间,“硬碰硬”的结果,只能是一拍两散。

成由经济,败由政治,这也许就是香港的结局。国家领导人曾一再警告香港有“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其实深层次矛盾千头万绪,政治争拗才是最主要的根源,政治问题解决不了,港府甚么都做不了,经济和民生无从谈起,香港可说已进入死胡同,根本没有前景可言。回归前有外国传媒预测“香港已死”,想不到应验在今天。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