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难忘1998年暴乱 印尼华人与新的投票权 /

难忘1998年暴乱 印尼华人与新的投票权

印度尼西亚总统大选迫近。当印度尼西亚华人走向投票站时,不少人都难免会想起过去备受歧视的日子以及至今所发生的变化。

1998年5月的印度尼西亚是一个非常危险和动荡的时期,而流血暴乱也使首都雅加达陷于恐慌中。当时,成千上万名示威者反对时任总统苏哈托的政权并与安全部队发生冲突,导致街头一片混乱,有4名示威者被印度尼西亚军队射杀身亡。

当时,暴徒主要针对印度尼西亚的华人社区,并抢劫他们的商铺和烧毁建筑物。

传统上华人一直被认为是经济上更成功、受过良好教育并与政治精英关系密切。因此过去数十年来的反华人情绪在这次暴乱中达到了最高峰。印度尼西亚人把他们对政府的不满发泄在华人身上。据报当时有起过1000名华人身亡,而且据信有不少华裔妇女和女童被强奸。

印度尼西亚华人组织INTI的联合创办人之一瑟提欧努。

我对当时记忆最深的便是恐惧感。作为一位印度尼西亚华人,我很早就明白自己和家人在印度尼西亚是少数民族。当时我只有11岁,在电视上看过不少令人不安的画面和听到开枪的枪声。

有好几个晚上,当暴乱发生的地点离我家较近的时候,我妈妈带我到外婆家去躲避。虽然我们逃过了一劫,但直到现在,我的家人仍然没有人愿意谈论当年的经历。长辈的说法是,“中国人从不谈论自己的感受”。

印度尼西亚华人周炎帝(译音)今年将会成为西加里曼丹省议员。

现在,虽然十六年已经过去了,但对于47岁的林先生(化名),在1998年5月所发生的惨剧仍然记忆犹新。

在首都雅加达的西区是主要的华人商业区,当年林先生家在那里的电子商店和另外700多家华人商店都遭到洗劫和烧毁。他表示,在1963年,因为西爪哇的反华浪潮把他妈妈的房子烧了,而到了1998年,他自己又再经历了一次,这对他来说,实在太难了。

不过,今年印度尼西亚大选为林先生和许多曾经受苦的华裔少数民族都带来了新希望。他说:“这些悲剧对我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令我意识到应该多了解政治。”

印尼少数民族的华人社会转折点

1999-2001: 前总统瓦希德撤销了一项禁止中国文化表演和使用中文名字的法律

2004: 前总统梅加瓦蒂宣布中国农历新年成为印度尼西亚的公众假

2004: 冯慧兰成为首位印度尼西亚华裔女性部长

2014: 总统苏西洛颁布了新规定,把“中国血统”的词语在印度尼西亚(原为支那)改为“Tiongkok”,因为“支那”

这个词语带有负面和种族歧视的含义

印尼中国城

“证明他们是错的”

自前总统苏哈托执政时代以来,印度尼西亚华人的命运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部分是由于经历了1998年的暴力事件后,许多印度尼西亚华人都感到愤怒和震惊。而另一个原因是,印度尼西亚已经民主化,财富的分配也比以前更平均了。

今天,他们可以公开展示中国文化,使用他们的中文名字,以及参政。有些人甚至还成为了政府部长和地方首长。

其中一位最著名的印度尼西亚华裔政界人士是雅加达省代省长钟万学,他以作风强硬和经常发表有争议的言论而成为印度尼西亚媒体的宠儿。

但钟万学并非唯一在印度尼西亚政坛上出人头地的华人。今年34岁的印度尼西亚华人周炎帝(译音)今年将会成为西加里曼丹省议员,他是在今年4月的议会选举中赢得议席的。

周先生大约在十年前开始从政,当时对于不少印度尼西亚华人来说,选择这行业是非常与众不同而且危险的。他的家人也极力反对。但他现在说,很高兴证明他的家人和那些质疑的人都错了。他说:“我自己便是活生生的证据证明了一些人对华人的态度是错误的。一旦印度尼西亚华人有机会,就能证明他们是能成功的”

印尼中国城

印度尼西亚的中国选民有多显著的地位?

根据2010年最新人口普查,有280万华人在印度尼西亚生活,占总人口的1.2%。

观察员指出,实际数字要高得多,因为很多印度尼西亚华人因为担心受到歧视,不愿承认自己的华人血统。

著名商界活动人士瓦南迪指出,印度尼西亚华人社区的人数可能高达一千万。

势均力敌的大选

随着印度尼西亚总统大选迫近,两名侯选人普拉博沃和雅加达省长佐科威都在尽力争取选票。

印尼中国城

普拉博沃已获得印度尼西亚华人的支持,虽然他因为被指要为1998年的反华人暴乱负责而名誉受损。普拉博沃一直否认有关指控,并坚持称自己是清白的。

而佐科威则承诺将彻查1998年5月发生的惨剧,并为少数族裔人士争取权利。

印度尼西亚华人组织INTI的联合创办人之一瑟提欧努对我说,“两个候选人的角逐非常接近,我们担心如果一方宣称胜利,而另一方不接受结果的话,将会发生混乱场面。”

他还表示:“我们希望当局能阻止发生混乱,因为大致上,无论什么时候发生政治混乱,华人社区永远都是受害者。在印度尼西亚历史上,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永远会成为攻击的目标。”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