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剧《邓小平》:习近平以这种方式出现 /

剧《邓小平》:习近平以这种方式出现

央视黄金档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因为出现很多关键历史时期的政治人物而成为网络热点。9月3日晚,该剧第33、34集播出,习近平也被以不点名的方式提及。与邓小平在中南海边谈及革命圣地延安时,演员张嘉译扮演的习仲勋在《邓小平》剧中说,“那个地方,我也很多年没有回去了,前几年我儿子在那个地方插队,回来讲那个地方,还是很穷啊。”

9月3日晚第33集截图

1979年4月5日至28日的中央工作会议之后的某一天,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和邓小平以及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在中南海散步。三人一番关于广东试验深圳特区的交谈之后,谷牧先行离开,邓小平和习仲勋继续边走边聊。习仲勋问道,“小平同志,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邓小平接过话,“记得哟,那是在延安,在毛主席的窑洞里头。”习仲勋回想起来:“那天,好像还是朱老总亲自烧的菜。”邓小平笑答,“朱老总烧四川菜,那正宗得很,味道好吃!”这是央视9月3日晚间热播的献礼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的片段。

9月3日晚,央视播出了《邓小平》第33、34集。在第33集中,习仲勋和邓小平1979年在中南海边的对话,还首次不点名提及了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谈及革命圣地延安时,习仲勋说,“那个地方,我也很多年没有回去了,前几年我儿子在那个地方插队,回来讲那个地方,还是很穷啊。”习仲勋是习近平的父亲。《邓小平》剧里由演员张嘉译扮演的习仲勋所提及的“前几年我儿子在那个地方插队”,是指习近平1969年至1975年在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当插队知青的历史。

1972年,插队回京探亲时的习近平,有点像“都教授”哦

2012年12月,习近平接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一个月后,新华社在题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特稿中详细描述了习近平这7年农村插队生活的经历:

“1962年起,年幼的习近平由于受作为中共元老的父亲习仲勋冤案的牵连,遭到歧视。在‘文革’中,他受过批斗,挨过饥饿,流浪过,甚至被关押过。1969年初,不满16岁的习近平主动申请到陕北农村插队,来到了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由于窑洞里跳蚤特别多,他被咬得浑身都是水泡,只得在炕席下洒农药粉来灭蚤。

这是1973年上山下乡时期,习近平(左二)在陕西延川县。

那些年,习近平几乎没有歇过,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什么活儿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在乡亲们眼中,能挑一二百斤麦子走10里山路长时间不换肩的习近平,是个‘吃苦耐劳的好后生’。‘干活不惜力’、‘有知识、点子多’的他,逐渐赢得乡亲们的信任,不但入团入党,还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

黄土地的生活虽然异常艰苦,但也成为他锻炼成长、施展才干的第一个舞台。为增加农田面积,寒冬农闲时节,他带领乡亲们修筑淤地坝,每次都带头赤脚站在冰中凿冰清理坝基。他组织村里铁匠成立铁业社,打造的农具既能自给自足,又能卖到附近村庄增加集体收入。他在报纸上看到四川在搞沼气,就跑去取经,回村修建了陕北第一口沼气池,带领村民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沼气化村,解决了村民做饭、照明困难。他把村里分配给知青的白面馒头分给乡亲们吃,自己吃糠窝窝。北京曾奖励给知青先进人物一辆带斗的三轮摩托车,那时在当地是十分稀罕的,他却设法换成手扶拖拉机和磨面机、扬场机、抽水机等农用工具给乡亲们用。

1977年,读大学时的习近平(右)

尽管学业中断了,但习近平对知识的渴望始终如一,读书自学不辍。下乡来梁家河时,他随身带了沉甸甸的一箱书。白天干活,劳动休息时在看书,放羊时也在黄土高坡上看书……到了晚上就在煤油灯下苦读到深夜。在村民的记忆中,习近平经常边吃饭边看‘砖头一样厚的书’。”1975年,习近平被推荐到清华大学读书,并结束了这段插队的经历。

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中,邓小平听完习仲勋提及延安还很穷的话后,沉默片刻回应说,“按道理来说那个地方,不应该长期穷下去,只能说,我们有责任。当年呐,你们创建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后来使中央红军有了落脚点,这是为中国革命作出来巨大贡献的。仲勋同志啊,你的新根据地就在广东,怎么样?去划出一片地,再搞一个特区。”习仲勋看着中南湖的湖水,感慨万千:“当年小小一片特区,现在变成这么大一片江山了。只要有中央的支持,我有信心。”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