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歼15模型罕见亮相珠海航展背后不寻常 /

歼15模型罕见亮相珠海航展背后不寻常

新浪军事珠海前方报道,11月10日,珠海航展媒体日有诸多亮点,比如高调的运-20展台揭幕仪式,歼-31展台虽然是低调揭幕但是也被众多军事爱好者所围观。

然而,相比于歼-31,运-20的被众人围观,展台上另一个小小的模型的出现却更那些专业的观众感到令人震惊。

这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崭新的歼-15模型。从9日中航展台开始布设模型,到10日早上9点开展前一直被厚布蒙着,直到歼-31展台中午揭幕后,这个歼-15模型才同时被揭开面目。

从新浪军事前方拍摄的前方照片看。这就是一个普通的歼-15模型,标注也是简单的“歼-15舰载机”,发动机配备的是中国国产的WS-10A太行发动机。但是,在珠海航展、俄罗斯苏-35战斗机参展、苏霍伊高层抵达航展现场、中国即将购买苏-35的四个大背景下,这个歼-15模型的亮相背后,却有令人震惊的情况变化。

“王不见王”的航展潜规则

在珠海航展历史中,一直都有一个潜规则——“王不见王”。用最为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中国自行生产的苏-27系战斗机,包含自行组装的苏-27,歼-11A型B型,歼-15,歼-16,无论模型还是真机都不被允许出现,甚至在中航的参展资料上都必须被“消失”。这背后是中俄两国就苏-27系列战斗机的知识产权争端——与中国2006年中断引进俄方配件组装苏-27战斗机的事件有关。该事件的直接后果,就是俄罗斯对中国歼-11B之后的AL-31F发动机。这对于目前正在太行发动机成熟中(有关WS-10A太行发动机尚在成熟中的消息,见《中国航空报》11月10日珠海航展特刊第51页文章。),但是又急缺重型战斗机的中国空军来说,并不是一个让人乐观的事情。

正是中方为了避免进一步增加矛盾,因此在2006年以后的珠海航展中,全部中国空军苏-27,苏-30战斗机,中航全部苏-27产品和资料都“被消失”了。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了珠海航展中的一条潜规则。

潜规则被打破的背后意义

然而,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这条潜规则被突然的、低调的打破了。一架发展自T-10K 三号机(苏-33原型3号机)的歼-15舰载战斗机的模型“默默的”陈列在歼-31模型边。而与此同时,苏-35也正在航展上空盘旋,117S发动机爆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正笼罩整个场馆。这一场景,对于普通军迷来说,也许根本不代表什么,或许歼-15模型没有苏-35精妙绝伦的表演有吸引力。但是,从专业的视角去看歼-15模型的出现,其背后的意义,远远超过苏-35一百次表演。

首先,请注意,这架歼-15高精密度模型是使用WS—10A发动机。我们都知道,目前配备WS-10A发动机的歼-15的数量为0。曾经只有554号歼-15在完工后双发都采用过一段时间的WS-10A发动机,但是上舰测试期间,仍然换回了AL-31F发动机。这说明了,俄罗斯方面仍然拒绝对中国歼-11B以后的机型提供AL-31F发动机。但是,在气动外形的知识产权纠纷上,俄罗斯苏霍伊公司已经不再追究。因此装着WS-10A发动机而不是AL-31F发动机的歼-15才可以出现在展台。

其次,中俄针对苏-27系列战斗机的知识产权问题,也曾经是限制中国采购苏-35战斗机,甚至是进一步探讨许可证生产苏-35可能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我们需要知道,单纯的采购大批量苏-35战斗机,对于中国航空工业来说,不现实,也是毫无意义的。而小批量采购苏-35战斗机,是目前希望大量换装四代半战斗机难以接受的。因此苏-35战斗机不可能只有区区48架。但是中航工业集团不参与苏-35战斗机的生产,无疑是一大损失。

考虑到空军对于重型战机的需求,以及苏-35是苏霍伊公司根据单座型苏-27发展而来的“终极侧卫”,不仅仅是其117S发动机,其机体结构设计,细节概念设计都是有着莫大的帮助。

从以上两个结论判断,中国扩大采购苏-35,甚至进一步讨论许可证生产和引进发动机的前景,或许比目前报道的更为乐观。因为在中国最大的航展中,“王不见王”的潜规则被打破——中俄在战斗机合作研发在技术和法理上最大的难点被突破。歼15模型的亮相最直接的暗示就是,中俄关系在急剧升温,苏35的订单基本已经确定。配备WS-10A发动机的歼15未来将飞翔在辽宁舰的上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