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钓鱼岛争夺战 中日双方陷“囚徒困境” /

钓鱼岛争夺战 中日双方陷“囚徒困境”

中日双方近日有意开启建立“海上紧急联络机制”,这也是自日本政府叫嚣钓鱼岛“国有化”之后,时隔3年的第一次商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1月13 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日两国防务部门于1月12日在东京举行海上联络机制,第四轮专家组磋商,之后中日双方一致同意,在此轮磋商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后,整齐早起启动该机制。

但有观察人士认为,其一,鉴于历史问题和岛屿争端,当前中日战略和军事互信都很低;其二,日方积极发展军事通信卫星系统,准备打造准备精良的海上陆战队等,目的就是在东海和钓鱼岛海域与中国进行硬碰硬的对抗。分析还指出,如今中日双方都陷入“囚徒困境”里,如何走出困境才是重中之重。

中国钓鱼岛战略的“转守为攻”

在2012年夏天,中日钓鱼岛事件急速升级。当时还是日本首相的野田佳彦来看,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分析认为,因为日本人引发钓鱼岛争端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日本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默许他们的右翼团体到钓鱼岛上建灯塔、立界碑,而且派军舰阻止中国大陆和台湾渔民在钓鱼岛附近捕鱼,甚至还阻止中国的军队在这个海域进行军事演习。但是令野田没想到的是,这一次中国政府不再只是“严正抗议”,而是突然揪住石原的不当言论,进行了强烈反击,还派出渔政船和海监船。也就是说,中国由之前的“被动”转变为“主动”了。

为什么中国忽然对钓鱼岛“转守为攻”?军情观察人士指出,因过去中国和日本之间在钓鱼岛问题上是有共识的,只是有争议,但搁置争议,不讨论,双方各自退让一步。可是日本近些年却开始推行一个政策,就是安倍在2013年5月份所说的,根本不承认这个争议,他认为“钓鱼岛就是日本的”,没有什么可争论的。 4月5日,日本政府还在内阁会议上通过了2013年版《外交蓝皮书》。这个蓝皮书声称“钓鱼岛不存在任何的主权纷争”,而且还强调说日本的领海、领空“正在面临着更多的威胁”。日本的挑衅日益升级,中国必须由被动转为主动,这就是中国政府现在的态度。

但是回国头再看日本政府。自中国对钓鱼岛的态度大转弯之后,日本政府内部则开始出现不统一。先说日本首相,在2012年中日钓鱼岛问题升级的时候,日本的首相是野田佳彦,他先是在2012年7月公开支持日本议员登钓鱼岛,并且说“最快要在9月实现钓鱼岛‘国有化’”;然后又在11月举行的亚欧首脑会议上搞“首脑外交”,曾有媒体报道野田佳彦当时在会议上逢人就说钓鱼岛问题,最后导致其他人都不愿意理他;有媒体还在报道中给野田起了一个外号,叫他是“国际祥林嫂”。当然至于这一个小插曲是否可信,大众可以忽略。但野田在2012年12月正式下台是事实,接替他的是安倍晋三。

安倍上台之后组建的内阁并且通过了《外交蓝皮书》,因此外界有分析认为,安倍上台之后对钓鱼岛是抱着“势在必得”的态度。例如,在2013年1月31 日,安倍接受国会质问时曾说,“要在钓鱼岛问题上保持强硬立场”。在这一句话说出之前,曾有观察人士称安倍是一个很会琢磨日本老百姓心理的人,他在购岛态度强硬的同时,还希望和中国保持“互惠的经贸关系”。但事实证明,日本提出购岛提议之后,中日关系降至冰点。在中国,老百姓抵制日货的后果虽然直接体现在日本全年GDP的总量上,但是根据日本财务省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在2012年全年对华出口大约少了1万亿日圆,这也就是说日本全年GDP损失掉了 8200亿日圆,这相当于84亿美元。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日两国政府都非常了解本国老百姓的想法,虽然它们之间也存在分歧,但和两国老百姓相比,两国政府至少能把分歧集中在一件事上,就是福田康夫建议的,两国政府首脑要理性,要会面协商,要给钓鱼岛的归属问题找出一个至少是短期可行的说法,“两国政府至少具有沟通的意愿”。

中日双方陷入“囚徒困境”

前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他2012年6月,他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的时候说:“石原慎太郎主导的‘购买钓鱼岛’这件事,会给中日两国关系带来重大危机。”也就是说,丹羽认为日本“购岛”这件事本身就是错的。但事后丹羽因为这件事被撤职。回到了日本之后,他又发表演讲,批评日本政府的“购岛” 做法不妥当,“导致了中日关系陷入低谷”;而且他还特别强调说,日本政府为了在国内拉选票,关于钓鱼岛事件的说词都太偏激,完全不照顾其他国家人的想法。

对此政经观察人士称,丹羽宇一郎是目前日本政府里脑筋最清楚的。首先,他在叙述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时候非常理性;而且他对于如何解决中日两国目前的紧张关系,还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停止非黑即白的争论;第二,承认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第三,两国政府就如何解决钓鱼岛问题和改善关系展开谈判。这三点建议在中方看来也很受用,退回到过去中日两国“搁置争论,共同开发”时期,对于中日两国的发展是有积极、互利的作用的。但是,安倍领导的日本政府依然非常强硬地表示“没有谈判余地”。

所以综上所述,有分析称,现在其实是一个由四方组成的“囚徒困境”。什么是“囚徒困境”?就是说,警察抓住了甲乙两个嫌疑犯,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他告诉两个人: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1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8年;如果两人之中一个坦白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10年。对于甲来说,如果乙选择抵赖,自己也抵赖就会被判1年,但如果选择坦白就可以直接被放出去;如果乙选择坦白,那他如果抵赖就会被判10年,如果选择也坦白,就会判8年。所以对于个人来说,不论对方怎么选,自己选择坦白都是最优选择。结果就是甲乙都选坦白,各判8年。但其实集体利益最大化的选择结果应该是两人都抵赖,各判1年。

分析认为,囚徒困境反映出的深刻问题是,人类太顾及个人利益,而在集体利益博弈中自作聪明,最后导致整体失利、作茧自缚。在钓鱼岛问题上,陷入“囚徒困境”的四方就是日本政府、日本老百姓、中国政府和中国老百姓。

分析称,日本政府为了在国内拉选票,执意再次挑起钓鱼岛争端。日本老百姓比较务实,既坚持钓鱼岛是日本的,又想跟中国做贸易。中国政府转守为攻,一边作好军事行动的准备,一边积极推动协商。而中国老百姓,出于对日本人的一再挑衅,表示非常愤怒,对政府不断施压,希望透过军事行动明确钓鱼岛的归属。

最后梳理清楚这些不难看到,只有这四方相互协调与妥协,让几方关系变成最优搭配,才能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如果单方面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那么全体的利益都将受损。中日双方如何走出“囚徒困境”,还有待于日本政府、日本老百姓、中国政府、中国老百姓,四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