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市民心中早有数 600万广告费恐打水漂 /

市民心中早有数 600万广告费恐打水漂

2015年3月16日,大温地区的市民开始陆续收到寄自选举局的邮寄选票,对是否增加0.5%拥堵税进行公投。这个牵动着数十万大温地区市民心弦的民生焦点随着投票的开始再次引发社会和舆论的广泛关注。本地媒体预计将会有数十万民众收到选票。为得到公众们的支持“做最后一搏”,包括政府机关和运联在内的诸多支持投票的机构和组织都在这个时候加大了宣传攻势。对于大温交通系统的未来蓝图,对于YES还是NO这个简单的是非判断题,市民心中的那杆秤都似乎早就已经准备就绪。运联的未来,依旧危机重重!

运联公投:媒体成为“没有硝烟的战场”

大温选举局自3月16日开始向选民邮寄拥堵税公投选票之后,温哥华的众多本地媒体就开始持续性的追踪这个决定未来大温民生的焦点问题。包括《太阳报》和《省报》在内的西人媒体更是对投票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几乎每天都可以发现不少有关运联和税改的新闻报道。各种立场鲜明的专栏作家、媒体人、时评人甚至是政府官员都纷纷撰文或在接受采访时表达自己的态度,双方以媒体为平台向公众陈述投票的各种利弊,大打口水大战。根据《加西周末》记者的调查发现,从总体上来看本地媒体的舆论导向还是偏向于说“Yes”的。就拿《太阳报》和《省报》为例,3月22日到3月30日之间它们有关运联公投的文章中有7篇都是支持投票的,譬如Hanlton区议员Clark Somerille在3月23日发表的“为了更好!请投Yes(Vote Yes for ‘greater good’)”。而反对运联税改的文章只有4篇,以社评人Joseph Berechman 3月25日在省报上发表的“别太着急投YES,我们有更好的方法(Don’t rush to Yes, there are better ways to do this)”为代表。

根据《太阳报》在投票开始前(3月9日)发布的一项民调显示,从2015年1月份开始,对于运联税改表赞成态度的市民比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支持者的比例从一月份的46%暴跌到当时的33%。而反对者的比例则从一月份的43%上升到55%。更令人耐人寻味的是,这期间恰值运联和各级政府开始对公投进行宣传的关键备战期。除了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天车和公交车上“大张旗鼓”的进行广告之外,支持者们还派出了很多工作人员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发放宣传单,为得到公众们的支持“做最后一搏”。但最新的民调结果却让他们很失望,急剧下降的支持率显然是和高强度的宣传力度不匹配的。而究其深层原因,我们还是得从“Yes”和“No”这两个阵营开始说起!代表着不同政治势力、社会阶层、甚至是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以媒体为战场,而这些群体对于公投的博弈也反映了他们背后的利益纠葛。

市民所收到的寄自选举局的选票

YES阵营:雷声大,雨点小

从3月16日开始,到3月27日为止,居住在大温低陆平原的23个市中,150万有投票资格的选民陆续从邮箱里收到了是否同意增加0.5%的“拥堵税(CST)”的公投选票。表决内容为“是否同意将PST税率增加0.5%,以确保本地运输系统获得稳定财政来源,改善交通拥堵状况”。如果此次公投得以通过,本省PST税率将增至7.5%。对于投票,运联的如意算盘打的很响,他们对公众强调最多的就是这笔帐单如果分摊到个人,相当于大温居民平均每户每年“仅”多付125元,一天只需多支出35分钱的税务,“而这并不是一个大数目。”支持这个议案的大都是来自各市的市长、商会、运联工会、大公司、业内人士、相关利益集团和一部分环保人士。

与2013年市长委员会曾经否决运联增加地税的议案不同,这次包括省交通厅长和各级市政府在内的绝大多数官员都对运联的税改表达了支持,并且都不遗余力在帮助运联拉票!根据媒体最新的统计,大温地区的22位市长中,除本拿比“个性市长”柯瑞根和西温的史密斯等,19位市长都是支持运联税改。2月2日,包括温哥华市长罗品信在内的6位市长,早上乘天车到Downtown的Waterfront天 车站并出席记者会高调“作秀”,以声援运联的税改投票。在稍后的发布会上,这六名市长议会的成员还统一表态,“为了大温美好的未来和更高质量的交通服务”,他们呼吁选民投赞成票。

包括高贵林市长Richard和素里市长Linda在内的一些官员也多次公开表态将动用政府的经费来助选运联投票。毕竟,对于这些“偏远地区”来说,运联未来的交通升级计划将会极大的提升他们的客运和交通运输质量,而这种好事对于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发展都是“极好的”。

除了各级市政府,大温地区的政府机构也没有闲着,大温都会局已经下了血本,自己掏腰包600万帮助运联进行宣传。近期出现在天车和公交车上一些支持投票的广告就是来自政府机构的赞助,可见大温政府对于这次投票的重视。而根据本地媒体的报道,本地的消防部门、警局、港务局和其他政府机构也公开表示会支持员工在投票中投赞成票。

对于各级政府机关来说,税改一旦通过,运联耗资数十亿的交通升级计划将会极大的提升各市区之间的交通运输效率,对于自身的经济发展也是一件益事。既益民生又能够提升自己的政绩,何乐而不为。而卑诗省交通厅长Todd更是在近日直接发出“威胁”,如果这次公投失败,交通局和政府还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地税)从纳税人手里筹集预算。省市两级政府方面对于这次的投票可谓是“软硬兼施”,“势在必得”!

除了政府官员之外,对运联公投点赞的还有不少环保人士。因为所谓的“拥堵税”,其核心目的就在于运联试图通过升级交通系统以达到减少私家车出行的效果。这些环保主义者对于大温日益严重的拥堵和与日俱增的车辆早有微词,他们担心如果交通升级不利,将会严重影响大温地区未来的空气质量,挥霍前人留给他们的“环境资本”。

包括UBC校长Arvind Gupta 和 SFU校长Andrew Petter在内的很多校长也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对学生投支持票的力挺。随着投票的开始,不少高校的学生社团也纷纷高调举办活动来声援运联的投票。根据“YES Compaign!”活动的组织者,“更好公交联盟(Better Transit and Transportation Coalition)”的介绍,大温地区有近10万名高校学生具有参与投票的资格(eligible to vote),其中很大一部分都经常乘坐运联的公交和天车系统往返于校园。包括UBC和SFU在内的诸多高校还与运联签订有U-Pass优惠票务协议。因此学生们的态度也显得至关重要。

UBC校长Arvind Gupta(左) 和SFU校长Andrew Peter(右)曾在公开场合中力挺学生组织对于公投的支持

反对者:字字珠玑直指要害

加拿大纳税者联盟发言人贝特曼作为反对阵营的代表站到了对抗运联公投的最前线。但是和支持方动辄数百万的宣传攻势相比,纳税者联盟的预算只有区区不到10万元。该联盟还质疑,运联每年能收到高达九亿的税收,平均每家支出已经高达$1,061。而其是一个非常浪费的机构,各方面存在着太多的铺张浪费现象,最近被加拿大纳税人联盟颁发“浪费纳税人金钱终身成就奖金猪奖”不是没有道理。在贝特曼看来,纳税者联盟反对投票不是因为“不想改善大温地区的交通,而是长久以来对运联的失望的一种抵触。”

本拿比市长柯瑞根和西温市长史密斯也是反对阵营的政府代表人物,史密斯曾直言不讳的质疑运联对于加税之后的交通计划“毫无规划和诚意”,市民的纵容只会让运联以后越来越大胆。而柯瑞根则用了一个冷幽默来表达对运联的不满,“我对于所有我不支持的东西都保持沉默,因此我决定不对运联投票做出任何评论”,对于税改的态度溢于言表。

除了那些出于自己政治目的和利益博弈而反对运联投票的政客名流们,也有不少普通市民对运联“再一次”厚脸皮的“乞讨”心存不满。很多对运联公投持反对意见的市民都认为运联管理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工作效率极其低下。巨额的财政预算带来的不是服务水平的提升,反而是在公众和政府面前“屡屡哭穷”。“在我记忆中,运联好像自成立之初就开始没钱了”,这是一位温哥华市民针对运联税改投票在社交媒体上所发出的感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反对税改的组织和普通市民的声音远没有那些支持者“高调和声势浩大”,但最新的民调结果却给了那些支持者“一记闷棍”,也留给公众一些启发。那些协助投票、导向鲜明的宣传攻势到底对投票的结果有没有实质影响呢?带着这个疑问,《加西周末》记者来到了UBC校园,并实地采访到了一名来自UBC的学生,Anna,来听听大温高校学生对于运联公投的真实声音。

记者走访UBC校园:公投成热点校方社团忙

随着运联公投的大幕“正式拉开”,它再次点燃了公众对于大温交通系统前所未有的关注,这其中就有着那些每天都与运联公共交通系统“亲密接触”的高校学生,这个与他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投票也成为了很多学生关注的重点。而学生人群作为运联交通的受益者,他们对于公投的态度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如何更好的去“游说”这些学生也成为了运联以及那些赞同公投的社会组织和学生社团的工作重点。

《加西周末》记者在校园内看到了一些学校社团所组织的活动和宣传(包括UBC最大学生组织Alma Master Society的广告),他们向过往的学生派发宣传册子。但是根据记者的观察,驻足停留并接受这些宣传单的学生并不是特别多。这些宣传广告大同小异,从总体上来看,虽然很多学生社团确实是倾向于投支持票,但并非所有的社团都是在convince(说服)学生们投赞成票的。逛了一圈,《加西周末》记者仅仅是在一条校道旁的草丛中发现了一个立场非常鲜明、号召学生投“YES”的广告牌,这也是UBC校园内为数不多公开号召学生支持税改的宣传广告。

《加西周末》的记者还注意到,虽然不少社团并未在其宣传册上明显的鼓动学生去投Yes,但宣传册上的一些软文还是表明了这些组织对于投票的立场。记者在一个叫做“I am Voting”的宣传单的结尾处就发现了一句倾向性明显的标语,“你将扮演一个改变和重塑我们交通系统的重要角色(You have a role to play in shaping the future of our region’s transportation system)”,言外之意其实就是号召学生们“把握改变他们未来的机会”,这份宣传单是由UBC校方官方印制和派发的。

与校方态度不谋而合的还有学校的校长。尽管世博线的扩建工程和其他交通升级措施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惠及这些在校学生,但是UBC校长Arvind Gupta还是在公开场合中表达了对学生们“投YES”的支持。“我对学生们和学生会在投票方面表现出的远见(long view)印象深刻”,Arvind赞扬道。SFU的校长Andrew Peter也认为学生(投赞成票)对大温地区的整体发展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学生不仅仅至考虑自己,他们考虑的是整个社区的未来。”学校官方和校长对于学生们的力挺表面上是一种对改善学生交通状况的关心,但是细想一下,我们不难发现,现在这批投赞成票的学生在惠及他们的运联升级计划真正落实之时早就已经毕业。学校方面更多还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来考虑投票的,毕竟一个更加完善和高效的公交系统意味着更便捷的地理位置,这对于“交通本来就不便”、地处大温最西部和本拿比山上的UBC和SFU来说确实是一个双赢的好事。

代表着近5万UBC学生利益的最大社团,Alma Master Society(AMS)更是直言不讳的表达了对公投的支持。为此,他们还组织了包括邀请市长议会演讲、茶话会、录制视频在内的多项活动来声援运联的公投,并建有自己的动员网站。前文中记者所提到、在校园内发现的那个为数不多支持运联投票的“Vote Yes”广告牌就是出自于他们。AMS外联部副主席Bahareh Jokar在接受《加西周末》记者邮件采访中也非常明确的表达了对这些投支持票学生的力挺,“那些学生(投支持票)非常明白交通系统升级和服务质量提高带给他们和整个大温地区的好处”。Bahareh还强调,对于不少学生来说,运联的公交系统是他们上下学的唯一途径(only viable option),与其生活作息关系密切。

通过《加西周末》记者在UBC校园内的走访,我们不难发现“税改公投”这个话题在UBC学生中的升温。包括校方、学生社团在内的很多声音均表达了对税改和运联交通计划的支持。那么这些来自支持方的宣传攻势到底对UBC的学生的立场有何影响呢?

UBC校园内为数不多的公开号召学生支持税改的宣传广告。

这个由UBC校方引发的宣传单虽然并没有明文鼓动学生去投YES,但是最后一句话“你将扮演一个改变和重塑我们交通系统的重要角色”还是反映了校方对于公投的立场

YES 还是 NO:学生立场鲜明

通过99号B线往返于UBC校园与温哥华之间是不少UBC学生每天都要经历的“日常”活动,而运联计划在未来对这条线路进行升级。

Anna是一名就读于UBC亚洲关系学大三的学生,因为运联的交通升级计划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Anna本身对于这次投票的议题就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因此她也去参加了一些相关的活动。“运联税改成功之后,他们将会升级99B线和扩建通往UBC方向的天车线,不管这是不是一个噱头,毕竟都与UBC学生自己的利益相关”,Anna强调道。对于运联的公投,Anna直言不讳的表示她一定会去投赞成票,因为“这不仅仅是有利于高校学生上下学的通行效率,对大温地区整个交通运营质量也会有一个提升。”当记者问及她“是否是因为受到学生会和校方宣传攻势的影响才持有正方立场时”,Anna笑道,因为自己有过乘坐99号线的痛苦经历,所以和她一样有过同样经历的学生早就对UBC的交通效率心存不满了。“即便没有那些活动和广告,学生们对于交通升级的愿望早就已经非常急切了”。

也许等到运联的计划真正开始落实时,这些学生们肯定已经毕业了,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去支持运联的投票,因为在这些学生眼里,受益者不仅是某个群体而是整整一代人。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牺牲精神也是像Anna一样支持运联税改的UBC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声音。

但是,尽管有不少学生是支持运联的增税改革,也有一些持反对意见的学生对于运联该“怎么用这笔钱”心存疑虑。毕竟,如果高达25亿加元的巨额预算最后还像智能卡(Compass Card)系统一样“便秘”的话,纳税人会再次心寒的。而对于那些铁了心对运联不待见的学生来说,来自校方的宣传当然也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Anna的一个华人同学Richard强调,运联虽然给出了计划,但是没有说明工程开始和结束的预计时间,也没有说清楚会对工程沿线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所以Richard认为运联给出的计划不完整、不可靠,他自己也并不信任运联所描绘的“空中楼阁”。对于像Richard一样的反对者来说,不管运联现在如何努力进行宣传和包装自己,公众对运联的积怨却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马上就得到缓解。

通过对Anna和Richard的采访,我们不难发现支持方和反对方的正面交锋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交集,投支持票的学生的重点还是集中在对未来交通改善的一种憧憬。但是反对方也并非不想改善大温的交通系统和服务质量,只是运联在过去几年中不作为表现伤透了他们的心,这些人对于运联的怨念和负面情绪被转移到了投票上而已。对这些反对者来说,他们所反对的并不是运联的“拥堵税”改革,他们反对的是运联本身,和作为一个垄断机构“低下的管理效率”和官僚主义之风。大温地区的很多华人也是抱着这种对运联的负面情绪来看待税改的。

华人群体:“心如死灰”

根据《加西周末》记者的调查,有很多华人市民其实都是反对税改的。而和大部分的西人和学生反对者一样,这些对税改持反面意见的华人市民事实上并非不愿意花钱改善大温地区的交通状况,他们对公投的“横眉冷对”还是出于公众长久以来对运联的“积怨”。换句话来说,和支持者对于本次税改计划方案的力挺不同,华人反对者最为纠结的地方其实与运联的升级计划无关,而是在于运联本身。反对者和支持者所关注的重点并无多少交集。

随着投票的开始,我们也不难发现和西人媒体铺天盖地的关注度相比,华人媒体倒是在近期安静了不少。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的华人其实早就对投票有了一个清晰的立场,媒体再多的宣传和舆论导向似乎并不大可能改变这些华人心中的那杆秤。投赞成票(YES)的和投反对票(NO)的华人早就已经准备好了,留给舆论和宣传的中间摇摆选民和时间已经越来越少。而这种原则上对于运联的对立情绪是很难通过后天的宣传来改变的。

家住本拿比的老移民王老师就是这么一位心中早已有答案的华人选民,她对运联和投票的态度也的确也反应出不少温哥华华裔市民对此次税改的心声。对于运联在过去几年的各种不作为,王老师“如数家珍”,从天车屡屡崩溃谈到运联警察的“不务正业”,从Compass卡的一拖再拖谈到运联屡次“厚颜无耻”的伸手要钱,最后谈到运联高管令人咋舌的高薪和分红时,王老师越说越激动。《加西周末》记者在还没有开始问她对于公投的立场时似乎就已经知道了她心底的答案。

王老师所反映的这些情况也的确是不少华人所“感同身受”的,运联在近些年问题频发、运营不佳,使得越来越多的温哥华市民开始质疑这个官僚机构和企业“混血儿”的存在。运联在市民中的声誉和公信力也在近两年跌倒了谷底,这种公信力的丧失不是一天和一件事情造成的,当然也就不可能通过短时间的“作秀”而挽回。在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王老师“斩钉截铁”的告诉记者她和家人是一定会投反对票的。王老师的“毅然决然”也代表着很多华人甚至西人市民对于公投的立场,他们对投票的反对是和运联这个“畸形”垄断企业的“高高在上”的官僚作风和“死气沉沉”的管理模式是分不开的。

不管是对“热情激昂”的学生、还是“热热闹闹”的西人媒体,亦或是“心如死灰”的华人群体,运联在公众中“每况愈下”的公共形象和公信力不可能因为短时间的广告攻势和宣传而被“洗白”,而运联的自我救赎也不会因为一两件有益民生的好事而获得重生。投票的天平将如何倾斜其实最终还是取决于万千老百姓心中的那杆秤。随着投票的进行,大部分的市民心中早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那些摇摆者的数量已经越来越少,留给那些支持者的时间也不多了!投票的大势似乎早在开始以前就已经决定了,不出意外,这次留给运联的还将是一次惨败!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