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从任志强再开炮看中国是往左还是往右 /

从任志强再开炮看中国是往左还是往右

连日来,华远地产前董事长任志强与中共共青团关于“共产主义信仰”的问题在网上进行了一场论战。

如今,正值国庆66周年之际,“任大炮”果真“名不虚传”,又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新国家还新政权》的文章,文中罕见地涉及到了“中共不等于中国”等敏感话题,即刻引发舆论海啸。这条微博仅数小时,就有超过10万人次点阅该文章。

掀起舆论纷争的任志强

今年以来,在网上关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大论战已经爆发了数场,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热议。

意识形态论战大爆发证明,当今中国存在严重的“左右之争”。左右尖锐对立,在纸媒、网络上骂战不断,双方之间几乎到了无法交流的地步,俨然已成某种“新常态”。

尽管不同舆论场上,基于群众基础的不同,对战双方胜负不一、话语权重此消彼长,但本质上,无论从参战者还是真正观战者的角度,这仍是场精英之战。

中国自古便有商鞅变法、儒法之争、王安石变法,乃至戊戌变法,均可视作左右之间的路线之争,到革命战争年代、新中国建设时代,左右更为泾渭分明、旗帜鲜明、缠斗不已。

这样的斗争,发轫于精英分子,其结果往往对精英命运的颠覆性最大(文革便是极端案例)。是故最是牵动精英心绪,对企业家精英而言,直接关系企业命运、自身去留,则尤为忧心忡忡,李嘉诚出走就是实例,对知识分子精英而言,更是关系到双方几十年来的价值理论知识积累,以及未来的个人命运走向。

关于左、右的精准定义已有不少知识分子做出正本清源的考据:按其缘起,所谓左派是指主张社会变革、追求民主自由的激进派,而右派则是维护既有秩序的保守派。中国左右派也一直是这么定义的,直到建国后,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意思整个颠倒过来,然后延续至今。

简单通俗的说,目前中国把主张平等(均)的称为左派,主张自由的称为右派,前者最直观的代表是“毛左”,后者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宪政民主(政治)为典型特征。

事实上,忽左还是忽右似乎成为建国以来难以摆脱的不二选择,相当长时期内,中国政治气候要么忽左,要么忽右,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屡见不鲜。虽近年来离散度逐步收敛,但矛盾每积累到一定程度,极左与极右时不时就会浮出水面,“大打出手”。

极而言之,如果建国前三十年算是极左,那么后三十年就是极右,极右是对极左的强劲反弹,按照此逻辑推导,今天似乎再次走到了反弹的岔路口,天平将倒向极左,但这肯定不是右派所乐见的局面。

更有甚者,21世纪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人类早已在历史教训中意识到非此即彼的线性思维的局限性,不再苦苦强求所谓终极目标,以此为背景,再论左右对错,又似乎显得不那么合时宜。

说到底,左右之争,究其本质,左右是假,厘清路线、方向是真。某种意义上,吵得越热闹,越是表明没方向。

正因如此,目前出现了一种倾向,左右两派都试图通过揣摩“上意”来猜测未来中国的走向。

如高层只要谈及不可否定毛,左派便以为上意趋左,立马为计划经济复辟摇旗呐喊,不遗余力地诟病市场经济种种弊端;而一旦稍有改革姿态,右派马上如鱼得水,大唱赞歌,把前35年改革成就奉上神坛。

仔细观察近两年微博、微信流传甚广的帖子,基本离不开此套路。然而,带着有色眼镜如何能猜准上意?更何况,“上意”自古就是种虚无的存在,根本无从考证。再者说,领导上台之后首先去拜谒改革发源地,又提出“两个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抛出“苏联解体时,苏联共产党没有一个男儿”,这算是左倾还是右倾?

由此可见,与其从有关方面的字里行间去探寻中国未来方向的蛛丝马迹,不如客观分析中国所面临的路径抉择。

“两个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并非一般所认为的各打五十大板,各褒贬50%,而是在均衡国策、非均衡国策之间的艰难再平衡,实质上是在政治经济上左平右衡,以及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寻找第三条道路。

建国之初,左右思潮斗争下,刘少奇说中国像开汽车,左一下,右一下,其现实前提是国家意志大一统,即便如此,后来还是出了大乱子。

搞改革开放,邓小平为规避全社会陷入意识形态争论泥淖延宕改革时机、为改革赢得国内外空间,提出要打左灯往右拐,源于释放改革红利的需要。

如今社会诉求大一统的前提正被逐渐抽去,实用主义的红利日渐消退,当下既无法延续打左灯往右拐(改革需要一以贯之、清晰可见的理论基础,而非绕道走),又不能打右灯往左拐(老百姓也不答应),只能自己闯出一条新路。

当年有当年的理由,对毛、邓等前人的历史评价,既要时代化也要人格化。所谓时代化,即他们对中国方向的抉择,很大程度上是时代的选择(毛、邓的是非功过也需放在这个大坐标中来考量)。这或许才是“两个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的题中之义。当然,领袖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生历练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虽然并非决定性因素),否则也谈不上是什么不世出的伟人了。

就此而言,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将当代人物神化是十分危险的,也是不管用的。因为如若管用,那么既生毛,何生邓?

因此,当下中国平衡是必须的,积极创新摸索新路子才是根本性的正道。换言之,中国未来既不会往左,也不会往右,亦不会走非左非右的中庸路线,而是在现实中挤压出一条无人走过的新路。

市场经济被金融危机所折磨,计划经济更是早就回不去了,改良学派想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均衡态,且不说两者的临界点如何把握,世界已经飞越了单一市场经济主导一切的时代,进入五种市场经济共舞的新纪元,政治、经济、国家、社会彼此间关系不断被解构、重塑,甚至人类的存在形态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革命,中国未来的轨迹也将在此过程中磨练成型,这个大方向已明白无误。

听起来有点抽象,“形而上”,却对当下具有“让未来引领今天”的哲学指导意义。反过来看,当意识到未来发展将完全脱离现有逻辑思考框架,继续纠结早该抛到历史故纸堆里的左、右之争,不就显得太幼稚可笑了?

不过,值得警惕的是,当下左与右都有政治化倾向,特别是所谓的毛左,更有非官方的组织化趋势。

今年2月初,来自13个省市的毛派共产主义者齐聚洛阳召开大会,学习理论、研究斗争策略,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是团结起来、联合起来、组织起来,“终于迈出了第一步”。此类偏政治的组织化行为,虽尚处萌芽状态,未对社会构成威胁,但若任其自由扩散、传播、复制,对安全稳定的影响不可小觑。

然而,传统管控模式所擅长的围堵封杀,恐将难以奏效,甚至还会授人以柄,招致变本加厉的反弹。有观点认为,之所以目前左右之争越演愈烈,而官方主流媒体却始终保持“不报道、不讨论、不介入”的“无视”态度,源于有关方面想借右抑左,纵左打右的管理思路,让左右互搏彼此制约,从而求得平衡。

假如这种猜测是真的,那么对有关方面而言,这样的平衡只可能是一种消极应对,真正的破解之道不在左右平衡,而在于打破左右,用第三条新路来肢解左与右才是积极的,这当然需要远比左平右衡更为高级的政治智慧与手段。

不管怎么说,斗争仍将继续。

据说,德国前总理曾预言2025年后欧元与人民币地位超美元,原因之一便是中、欧始终有左右之争,而美国却是一边倒,纠错功能欠缺,容易在错误道路上越滑越远。以此看来,左右之争存在也是有理由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