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东区华埠的Gerrard St 百年前是什么样 /

东区华埠的Gerrard St 百年前是什么样

Gerrard St,中文翻译为“芝兰街”。这是粤语的译音,经常让大陆背景的华人摸不著头脑。在多伦多的地图上,“芝兰街”并不算长,本来是一条不重要的道路,可由于它恰好是东区华埠的中心,所以经常能在华文报纸上见到。

从地理上,“芝兰街”以央街为界西街和东街。不过,“芝兰西街”只跨越了四五个街区,所以其重要性远远不如后者。一般华人所说的“芝兰街”,是指“芝兰东街”,也是东区华埠所在地。

1937年芝兰街上的简易房和移民家庭的孩童。

“芝兰街”之名,源于18世纪末约克镇(也就是今天的多伦多)的爱尔兰裔商人撒母耳.芝兰(Samuel Gerrard),同时也是时任英属上加拿大省议员麦基尔(John McGill)的好友。撒母耳.芝兰于1792年去世,而痛失好友的麦基尔不愿意他的名字就那么消失在历史中,于是就动用了自己在议会的关系,将当时镇东北角一条乡间公路命名为“芝兰街”。

在19世纪早期,约克镇只有今天湖滨区那么一小块而已,而“芝兰街”所处的位置还是一大片河谷草地,零星分布著一些农场。1850年代,多伦多迎来了爱尔兰移民潮。住不起市中心的爱尔兰移民当河的西侧、沿着芝兰街扎下根来,这就是今天的“椰菜镇”社区(Cabbagetown)。正是从那时候开始,“芝兰街”便成为多伦多少数族裔聚居地之一,直到今天。

“芝兰街”上的多伦多东区华埠之历史则可以上溯至1970年代。那时,随着登打士西街和士巴丹拿道的新中区华埠渐趋兴旺,当地租金随之上扬,华人开始到市内其他地区寻求更廉价的住宿。当中离中区华埠以东约3公里的河谷区房价远较中区华埠低廉,公园和图书馆等配套设施完善,又有巴士和路面电车线路通往市中心和中区华埠,因此吸引大批华裔居民迁移至此,而东区华埠亦逐渐在博景大道(Broadview Avenue)夹芝兰东街(Gerrard Street East)的街角形成。

在2009年,“芝兰街”上建起了一座中式牌楼,名为“中华门”,成为东区华埠的地标景观。

《本期的当年加拿大》,我们就来欣赏“芝兰街”的老照片。

1887年芝兰街和教会街(Church)路口附近的安省药学院,这幢建筑于1963年被拆毁。

1919年芝兰街和Hastings路口附近

1920年代,芝兰街上的一间“半屋”。

1920年代芝兰街和Allan Gardens

1920年代芝兰街和Sumach路附近的维多利亚式住宅

1920年代芝兰街和博景大道(Broadview)附近的医院,这家医院今天还在(Bridgepoint Health)。

1920年代芝兰街和博景大道(Broadview)路口,当局正在翻新街车路轨。

1920年代芝兰街和博景大道(Broadview)路口的图书馆

1920年代芝兰街和议会街(Parliament)路口

1920年代芝兰街上的排屋,当时那是典型的工人阶层住宅,现在这片住宅的位置上是Regent Park。

1922年芝兰路上横跨当河的铁桥

1928年芝兰街和湾街(Bay)路口的一家烟草店

1930年代,芝兰街上的一家工厂在清理烟囱。

1930年代芝兰街和Carlaw东北角的工厂,今天那里是一家No Frills超市。

1930年代芝兰街和Carlaw上的消防站,今天这个消防站还在。

1931年芝兰街和Pape路口,今天图中的建筑基本都还保留着。

1933年芝兰街和Pape路口的一家煤栈。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