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高呼拒绝文革 于幼军不惧中共"潜规则" /

高呼拒绝文革 于幼军不惧中共"潜规则"

原中共中央委员、曾经的“政界明星”于幼军12月9日在中山大学开讲,主题是“反思文化大革命”。虽然校方谨慎宣传,但依然引发众多关注。在回答学生提问时,于幼军直言“文革有可能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部分重演”,一个曾经的高官如此直白的谈论文革,也让外界再次关注到于幼军。

综合媒体报道,12月9日的讲座是于幼军来到中山大学任教后的第一课,名字叫“文革的缘起和发动”。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是因为“明年是文革发生50周年”。他在讲台上透露,自己从8月份就开始找备课资料,“三个月写下了20多万字的讲稿”。

有媒体称,于幼军对待自己重启的教学生涯十分认真,而中山大学对他的首次开讲则非常谨慎,在会场外没有设置任何提示信息,仅仅在讲座开始前几天通过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中大博士”发出通知,并强调仅限中山大学师生参加,不能录音、拍照、录影。即使是这样,由于前来听众人数太多,学校不得不临时将讲座场地由普通的小教室挪至会议厅。

于幼军回到母校中山大学后的第一次讲座对准文革主题

学者的官场“奇遇”

一位退休快一年的官员仍有这样的关注度,对于别人来说算新闻,但对于于幼军并不算意外。从主政广东宣传系统起家,一路北上湖南、山西成为一方大员,因为“黑砖窑”事件遭遇政治生涯的危机,却在十七大前夕出任文化部副部长,在外界普遍认为离转正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又一次经历更激烈的剧情反转,“不明不白”的被撤职、留党察看,两年后复出任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直至退休——这样的跌宕起伏的经历,专业的小说作者也未必能驾驭的了。

虽然经历宦海沉浮,但于幼军身上的学者素质时常提醒人们他与一般官员的不同。在仕途的起步阶段,于幼军还在中山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博士学位。也正是他担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长期间,倡导开放的思想氛围,“南方系”的一众媒体才得以发展壮大,此举“非文人不能为也”。留党察看期间,他写出了140万字的三卷本《社会主义五百年》。2013年,于幼军出版了新书《求索民主政治》。这些年来,中国高层领导人频频出书,底下的官员也有“照猫画虎”的,但基本都是讲话合集,或者风月笔谈。能在退休之前著书立说且作品厚如辞典,于幼军是个个例。因此有人认为,学术才是于幼军人生轨迹的主线,只是其中的22年被仕途取代而已。

屡提文革的官员

重归学术的于幼军在首次讲座中就瞄准文革主题,说出的话也是“相当劲爆”。于幼军认为,1982年的中央决议已经判明,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运动。他为文革的定义是“错误理论、荒唐实践”。但就目前而言,“我们对文革缺乏客观剖析,文革研究都变成了不成立的禁区”,特别是近些年来,“文革阴魂若隐若现,侵蚀执政党和人民肌体”,“极少数人甚至将最近30年探索道路出现的失误或现实腐败、贫富问题,归结到改革开放上,认为原因是离开了阶级斗争的道路,更有甚者,认为需要第二次、第三次文革,还有一两代人,根本不知道文革为何物”。于幼军如此解释自己的开课动机:“我是文革的过来人,我有这个任务,总结汲取历史教训”,要让大家“自觉地拒绝文革”、“不让文革在新时代穿上一件马甲就粉墨登场”。在交流提问环节,有学生问,“文革在现在会重演吗?”于幼军回答,“文革的土壤还在,特别是人们还没有理性、深刻认识的情况下,文革有可能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部分重演”。

像这样在公共场合直言不讳的评说中共历史上的敏感问题,于幼军是官员序列中极少数的一个。中共有官员上一次在公共场合谈到文革,还是2012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中外记者会,时任总理温家宝讲道“文革的错误和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但很明显,温家宝当时的发声处在特定的政治语境当中,有很强的“功能性”——一个月后中央就查处了在重庆“唱红打黑”的薄熙来。官员不在公开场合谈文革,是三十多年来中共内部的一条“潜规则”。

事实上,于幼军早已在其著作中数次“犯忌”。在他的《求索民主政治》一书中,对文革主题有明确触及:“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左’倾错误思潮仍然是主要危险。如果让其与民粹主义结合,则‘文化大革命’的悲剧有可能以新的形式重演或部分重演”。由此而来更进一步的对政治改革的阐述,书中更是明确提出三条主张,一是党内民主,二是党政分开,三是普照选制。“中国民主的重要载体和根本途径是普选制、分权制衡制、监督制和罢免制。”但同时,于幼军也特别提到普选制“切忌操之过急、一哄而起”,“太急、太快容易失控,翻车翻船”,“从现在起用二三十年左右时间”。

一般而言,经过官场大风大浪之人,要么在聊赖中不问世事,要么在哀叹中沉溺回忆。像于幼军这样以一个超然的学者视角关注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足见其心态之良好。在于幼军“出事”的2008年,被免职的中央委员与候补委员多达四人。他们后来全都复出,但似乎只有于幼军在“保持初心”方面最的较为彻底,出任南人北调办公室副主任期间也没有完全离开书斋,坚持表达开明政见。

大陆媒体人罗昌平评价道:“于幼军作为个体在政治中扮演何种角色,有待后人评定。尽管身有瑕疵,但他体现出的开明、勤勉、负责以及开拓精神,却是当今官场难能可贵的品质。” 跟刘志军、蒋洁敏那样的“出局者”不同,于幼军算是一个“出列者”,至少在他的支持者印象中,于幼军具有典型“劣官驱逐良官”的悲情色彩。

不过,于幼军本人似乎并不这么觉得,他曾说自己是“书读进去了,人出来了”。这样的心态不易复制,但他在回归讲台后阔谈文革、突破“潜规则”桎梏的举动,不知道会不会带动那些本来想说又不敢说的官员们。

了解全球大事,洞悉中国全景,请赞[LIKE]→多维新闻FB专页!

https://www.facebook.com/DuoWeiNews/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