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先留学后移民工作:我在加拿大当“卧底” /

先留学后移民工作:我在加拿大当“卧底”

一转眼我在加拿大也做了10年人力资源(HR)了,现在大小也混到了一个小经理的级别。在华人朋友圈里面,当别人知道我在做HR行业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是:“那你英文一定很好吧!”第二反应就是开始让我介绍各种工作。。。(汗)

我是小留学生背景,选择了HR这个行业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兴趣,另外语言能力相对第一代移民来说还算不错,就这么多年做了下来。但是这么多年以后,我在人力资源这个行业里面能看到的华人面孔仍然还是太少了。

在加拿大这10年HR从业经历里面,不论是在大如IBM这样的公司,还是我做过的各种小公司,我遇到过的华人HR同事大概两个手就可以数过来,可以说中文的就大概不到一个手了。这种独特的经历,常常让我觉得自己像一个潜伏在西人HR中间的“卧底”,观察他们是如何选择员工和开展工作的。作为这个“卧底”,我经常被我的朋友们问到:

他们会不会歧视中国人或者有色人种?

首先我想说的是,不管是外国人,白人,或者西人,大家也都是人,大家都有人性的弱点,也有人性的优点,有和你志趣相投的人,也有让你厌恶的人。我们作为有色人种,应该作到不卑不亢,尊重他们,平视他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看过的人越多就越了解,他们并不比我们更优秀,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

如果我们因为自己的肤色,口音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那不是我们的错,我们也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让自己强大起来是抵御一切歧视最好的武器。我特别喜欢举王安的例子。

王安在上世纪50年代留学,定居在美国波士顿地区,当时由于中华民国已经退守台湾,他在美国的身份其实一开始是难民,后来才拿到居留身份,还不如我们现在很多加拿大的新移民。虽然他是哈佛的博士后,但是在租房子的时候,他经常会遇到明明电话预约看房的时候很顺利,结果房东一看到他的中国面孔,就告诉他房子已经租出去了。

但是这些歧视并没有打倒他,他发明的王安电脑仍然在上世纪70,80年代风靡一时,甚至启发了后来的苹果和微软公司。

除了在加拿大,我在中国,美国,欧洲都做过短暂HR的工作,我想说的是,加拿大不是天堂,但是相比之下,加拿大对有色人种的尊重真的算是非常高的了。尤其是大公司,初选筛选简历的时候,由于加拿大法律的要求,简历上不能有个人的照片,国籍,年龄,基本上只看简历的内容和关键词,这在发达的欧洲都是做不到的。

我自己也看过无数份简历,面试过很多各种肤色或者背景的人。和很多recruiter的想法一样,我们认为好的候选人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如果你没有通过筛选,多数情况是你过去的资历和他们要求的真的不符合,另外就是语言表达能力,或者对于工作的态度和他们期望的有所差别。

常常有新移民朋友(包括非中国人)带着骄傲问我,我明明是overqualify 这个工作,为什么他们不要我?他们歧视我!其实站在HR的角度,我常常能理解甚至支持我的同行的决定。

比如你要申请一个Analyst的工作,不错,你可能在别的国家都干到了经理级别,但是,你真的了解加拿大对这个工作的法律要求吗?你真的知道加拿大的这个工作需要和哪些相关人员做怎么样的沟通吗?就算这些你都知道,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干这个工作屈才了,只是打算把这个工作当作跳板呢?

很多fresh off boat的新移民,包括当年的我自己,其实都自视甚高,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如果你把自己放在老板的角度看待自己做为一个应聘者的表现,虚怀若谷,那么你可能会学到更多,适应的更快。

他们有没有公司政治?

老外有没有政治斗争?答案是当然有!我们有《甄嬛传》, 人家也有《纸牌屋》哇。作为HR来说我也见过不少,比如以前在一个半大不小的公司呆过,一个高管看不惯另一个高管,然后一方面笼络HR的人心,一方面联合其他几个高管,从HR这里 找出那个高管一些integrity(道德) 的问题的证据,比如歧视女性啊,用公家电话线打私家电话这些可大可小的原因,最终开董事会把对方挤走。

这个过程我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是大概的经过其实和《甄嬛传》真的差不多。我当时的职位还是HR部门的小萝卜头,按说这种“大事”是轮不到我知道的,但是这个高管大概算是信任我,看我是个“傻白甜”吧,反正对我不算严格保密,整个事情对我的工作也没有影响,而且正好不久以后我也跳槽了。

但我敢说我呆过的公司,只有我因为级别太低不知道 的政治斗争,绝对没有不存在政治斗争的公司。

这种事情你如果要问我的看法,我首先还是觉得要把老外当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嘛,如果你真的把老外整天挂在嘴边的那些“高尚正直的情操”当了真,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其实多少要失望的;第二呢,就是罗振宇在他的《罗辑思维》节目中说的,我特别同意的一点:“不问是非,埋头业务,屁股干净,尽力协调”。政治斗争这种东西太复杂太险恶,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尽量洁身自爱的好。

他们到底喜不喜欢我?

这个问题是我觉得“文化”差异最大的一个问题。中国人,尤其是在中国时间很长的人,非常容易read between the lines,对这里“直来直去” 的沟通风格非常难以适应。我都不知道有多少次我的中国朋友,而且是在职业上非常优秀,非常尽职的朋友来问我:我老板/同事说了这么一句话,他是不是在暗示我什么?

比如有一次我的一个好朋友刚入职不久,还在试用期,毕竟是新移民,语言上还是有一些困难,有一次中午和一个资历比较老的同事聊天的时候,那个同事不经意说了一句:我知道Ryerson有一些语言课程,你可以考虑去提高communication skills。

这一句话 把我朋友吓的不轻 。她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不是老板对我有什么看法,不想自己跟我说,于是授意她来暗示我工作没有做好?现在我还没有过试用期,他们是不是在暗示我过不了了?那我应该怎么办?我要不要去恳求我老板?如果我不去上这些课程是不是就完蛋了?

其实她把这些跟我讲了以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就是她同事跟她聊天随口说了一句话,和她老板怎么想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就算她同事的确认为她口语不好,也不代表说她老板就对她工作不满意。

这里的老板,尤其典型西人风格的老板,如果真的不满意你的工作,一定会当面,直接地给你反馈,不会暗示或者通过别的同事或者HR来通知你的。后来我鼓励她不要自己乱想,直接和老板约一个会让老板给自己一些反馈,结果老板完全没有觉得她工作有任何问题,还肯定了她这样积极努力,主动寻求反馈,提高自己工作水平的态度。

后来她自己提出想参加一些培训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老板也给了她最大的支持。

以上算是我回顾一下自己的HR之路上,最常被问到的3个问题。其实我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小故事,绝对真实有趣,有时间可以细细道来。

以上文章为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作品
■ 非合作媒体如未征得加国无忧网站许可,请勿转载此文 ■
诚征写手 欢迎来稿 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