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烈焰腾空:中国金融市场一惊雷炸响 /

烈焰腾空:中国金融市场一惊雷炸响

4月11日,中国铁路物资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因业务规模持续萎缩,经营效益下滑,正在对下一步改革脱困措施及债务偿付安排等事项进行讨论,公司申请相关债务融资工具于当日上午暂停交易。该公司发行且尚在存续期的债务融资工具有9期,合计规模168亿(1人民币折合约0.1542美元)。

据悉,中铁物质主要股东为中铁物资总公司,持股比例为96.40%,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是典型的央企子公司。主要业务为铁路物资供应服务业和大宗商品贸易及生产性服务业务。

4月8日,中煤集团山西华昱能源有限公司6亿元的短期融资,由于发行人未能在兑付日筹措足额偿付资金,构成实质性违约。另外,该公司还存有存续期内应付的债券38.5亿,先后在2016年、2017年陆续到期。

以上并非个例,更早之前,国企保定天威、央企二重集团、中钢股份先后发生债务违约。随着刚性兑付制度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国企乃至央企,均可能发生类似状况。这意味着,中国未来债券市场投资风险扩大化,不再是投资者(和机构)赚取稳定收益的“圣地”。

对于打破刚性兑付制度,中国政府和学界众说纷纭。根据官方观点,此举将端正发行者和投资者的行为,有利于强化市场纪律的约束,有利于市场长远发展。这也是通过市场化和法治的方式,解决僵尸企业和资不抵债的国企的重要手段。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企业去杠杆的过程,信用违约事件将呈常态化,也是市场成长与成熟的必经阶段。

事实上,这是政府和银行缓解压力的被迫之举。长期以来,央企国企—商业银行—政府三者间形成利益共同体,无论企业信托还是债务,均以政府信用为背书。当企业出现兑付风险的时候,通常依靠政府注资、银行过桥信贷扶持等方式度过难关。考虑到目前经济正值下行周期,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异常困难,维持正常财政开支尚且不易,补贴企业则成为奢谈。

中国银行业处境同样不乐观。首先看一则消息,4月13日,央行对17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共2,855亿。央行表示,此次操作是为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这也说明,目前中国银行体系流动性仍趋于紧张。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银行被严重产能过剩和僵尸企业深深捆绑,央行所释放的庞大流动性,其中很大一部分也被国企央企的旁氏融资所截留,并不能转化成有效投资。

并且,考虑到先前4万亿刺激产生的负效应太大,太多的国企和央企牵连其中,这远远超出央行的救助范围。除非采取连续不断的“大水漫灌”,但那样一来极易产生道德风险,让银行和国企部门更加有恃无恐(疯狂投资),进而引发剧烈通胀,同时,在美联储加息周期环境下,央行持续的货币扩张,也将让人民币汇率严重承压,导致更大规模资本外流。

从这一点看,打破刚性兑付制度,既是缓解银行资金压力,也间接为央行和人民币汇率松绑。如若不然,央企和国企的债务融资,均要通过银行转嫁方式,到头来由央行放水买单。

企业债务无力偿债,如何处理违约债券,成为摆在投资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市场各方认为,不妨参照商业银行债转股方式,将企业未偿付的债券也股份化,使债权人避免损失。

广发证券固定收益部执行董事欧阳健表示,从逻辑上说,“债券转股”和“贷款转股”都一样可行,但前者操作难度更大。企业贷款由于债权方少,且普遍以银行机构为主,协商和操作起来相对方便。而企业债持有人数量和类型较为分散,此外牵连到众多投资基金,将面临众多规则和法律上的问题。(例如基金很可能被赎回,基金委托人是否同意债转股等)

“首先,谁都不愿意减债,转股的话,我们做固定收益的债券怎么转成股票,转成股票怎么退出?没有流动性。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只能尽量规避风险,从选债的层面,人们现在对信用债都比较谨慎”一位大型公募基金负责人诉苦道。

可以预计,中国企业违约债券转股的过程必定一波三折。即使众多债权人协作配合,从短期来说也难以收回资本。因为,这不仅取决于企业强大的造血功能,更在于新一轮繁荣股市的重启。这只有完善市场投资环境、改变投资结构、经济结构调整成功方能实现。中国目前恰恰缺失上述条件。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央企和国企出现债务违约,中国债市动荡的情形不可避免,甚至可能被股市边缘化,逐渐丧失融资的职能。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