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承接王毅所提宪法途径 蔡英文已接受一中? /

承接王毅所提宪法途径 蔡英文已接受一中?

蔡英文总统以具有一中内涵的“宪法”做为20日演说的基石承接了大陆外长王毅在美国所提的宪法途径;继以“两岸人民关系”为依据,该条例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是“国家统一前”,第二条即界定两岸为“两个地区”的概念,蔡英文以此“车之两轮”放入就职演说,现就等北京方面的回应。

蔡英文总统、陈建仁副总统宣誓就职典礼20日举行,总统府广场并以嘉年华节目演出。

蔡英文20日就职演说的陈述,或许已是她可以延伸的极致。蔡英文表示她依据中华民国宪法当选总统,有责任捍卫中华民国的主权和领土;未来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与相关法规,处理两岸事务,已是迂绕地接过了“一个中国”的意涵。

这是她所展示的宪法路径,意在解决北京一再要求的“一个中国”的核心内涵的问题,不过,她只阐述中华民国宪法的义务,却不碰触北京所希冀的“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表述形式,保留了回旋空间,也向内部支持者有所交代。

然而,无论是宪法的本文、增修条文或是两岸关系条例,皆有十分清晰的主权与领土的定义、以及两岸彼此相互的政治定位,蔡英文等于借着既有的法律,去解决她不能说出口的敏感政治难题。

特别是蔡英文引用了两岸条例,该条例可说是两岸关系的基本法。

另一部分是,蔡英文借着重复她于1月中旬当选后三天即接受媒体专访的表述,针对“九二共识”的这一历史名词进行处理,但这部分并无新意,仍然只是表示当年“达成若干的共同认知与谅解”,而她尊重这个历史事实。两岸应在这个既有的“事实”与“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和平稳定发展。

值得探究的是,她于其中作出这个表述,“两岸的两个执政党”应该要放下历史包袱,展开良性对话,造福两岸人民。这反照了一个政治假定,即两岸各自有一个“执政者”,亦即各有一个互不隶属的“政府”。以此作为她认定的某些不能屈就的政治坚持。若与其前述的“宪法”框架共同参照,似已有“一国两府”的模糊的概念。

耐人寻味的是,她特别阐述了“既有政治基础”四元素,这亦是1月那次专访的复诵,但这里她又回到了去年访美时就已提过的“宪政体制”,而不是今天提出来的“宪法”。两处不一致的用法,有何内情?可以再作观察。

北京能否接受这个表述? 5月5日被喻为最后通牒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是这样说的:“不承认‘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就会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现状”。蔡英文其实已隐晦地、含混地接受了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但没有接受“九二共识”这个辞汇。据此,北京或许可以暂时不必作出任何谴责或反制的作为,甚至可以试探性地与蔡英文新政府做出互动。

似乎是作为某种平衡,蔡英文多次拥抱了“台湾(专题)人”这个概念,甚至说,“亲爱的台湾人”,还借谈及环保时,表明我们只有“一个台湾”,这却又与习近平(专题)3月初在人大参与上海团的审议时,指出两岸同胞是“骨肉兄弟”、“一家人”,两岸是“命运共同体”的说法,针锋相对。

但蔡英文明确表明要加入RCEP,众所皆知,这是中国大陆主导的区域合作机制,应亦可大幅削减北京认为她只向美、日倾斜的疑虑。

蔡英文可能已轻骑过关,北京应可感受其善意,暂时可以松一口气,但这个狭窄的平衡索道,蔡英文能否真的走得远,还要经过时间的萃炼。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