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美元刀袭来 新一轮人民币贬值潮上演? /

美元刀袭来 新一轮人民币贬值潮上演?

6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度下调99个基点,报6.5889,刷新2011年2月低位。在刚刚过去的5月,人民币中间价累计下跌1201个基点或1.86%,跌幅较为明显,引发市场对人民币启动新一轮贬值的担忧。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5月30日刊文评论称,过去几年中人民币兑美元等货币积累了较大的升幅,在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下,人民币“跌多涨少”是向均衡汇率回归的一个过程。此外,在世界经济复苏形势不明朗的背景下,美联储加息也给人民币走势带来了一定的外部冲击。不过,在中国经济加速升级、长期向好的趋势之下,未来人民币在市场中仍将坚挺。

据综合媒体6月1日报道称,在美联储或早或晚的加息“干扰”下,德意志银行在最新报告中提出,接下来人民币的走势分为两种情境,一种是温和情境,一种是风险情境。

5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持续温和贬值(图源:VCG)

在温和情境下,由于中国央行的人民币篮子汇率已经低于100的目标水平,而且资本流出得到了遏制,因此人民币贬值风险将低于2015年年中和2016年年初。如果没有造成新一轮资本流出,那么这一次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对全球风险资产的影响可能较小。

德银分析师进一步提出,尤其是9月份中国将主办G20峰会,预计近期内中国央行可能力求汇率稳定。

然而,在风险情境下,德银认为由于美联储紧缩所导致的人民币贬值更容易引起资本流出,尤其是通过虚假贸易进行的资本流出渠道并未被堵死。这将会引发对中国新一轮资本流出、外汇储备下降以及一次性贬值风险的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短期内人民币趋于稳定或波动增加,越来愈多的业内人士估计应理性看待汇率波动这一主旋律,树立长期观。

“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角色愈发重要,且其作为国际投资货币的潜力得以发挥,市场参与者对于人民币走势正在形成‘长期观’并据此调整其有关人民币的分析与决策。”彭博中国总裁黄仪全分析称,人民币“长期观”的形成有赖于三个重要因素——中国汇率政策的发展,人民币作为投资货币的角色演变,以及长期来看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的兴趣。

这三个重要因素都离不开中国经济的强大支撑。6月1日,最新公布的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1,连续第三个月维持在50枯荣线以上。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最新PMI指数反映实体经济景气度依然维持弱复苏的态势,“短期内政策惯性支撑经济复苏”。

稳定发展的国内经济,日趋市场化的汇率制度以及纳入SDR给人民币带来成为国际投资货币的无限潜力,从长期来看,毋庸置疑人民币有足够的空间成长为国际货币。

“人民币的持续国际化、其作为贸易结算货币愈发重要的地位及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是推动人民币最终发展成为全球投资货币的重要因素。”黄仪全分析称。

而更活跃、更富流动性的国际人民币市场会对人民币的波动产生平复效应。这一效应会在长期内得以实现,因此提升市场透明度,确保市场参与者获取同等深度的数据和分析,对于创建信息充分流动的国际人民币市场至关重要。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