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40年前,英国人公投决定“留欧” /

40年前,英国人公投决定“留欧”

在1975年的6月5日,当时的英国人站在“英国是否应该继续留在欧共体”的十字路口,决定用公投的方式,来对外展示多数英国人的真实想法。本文摘自2016年02月23日《环球时报》,作者曹劼,原题为《40年前,英国人公投决定“留欧”》。

英国脱欧创意配图(图源:VCG)

英国已宣布在今年6月23日举行“脱欧公投”,决定是否继续留在欧盟。事实上,这已经是英国近半个世纪以来所举行的第二次“脱欧公投”了。1975年6月5日,当时的英国人站在“是否应该继续留在欧共体”的十字路口,决定用公投方式来展示多数英国人的真实想法。

1993年伴随《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而问世的欧盟,最早源于1951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到了1967年,它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西欧重要力量的英国,却长期选择作壁上观,不愿积极加入。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菲利普·斯蒂芬斯称,英国对自己所处大陆的看法颇为奇特,这有很多原因,包括历史、地理、政治、文化和自我形象等。就欧盟而言,英国的原罪在于,加入这个组织太晚,领导权已被法国和德国夺走了。早在1944年,时任美国国务卿斯特提纽斯曾说过:“英国在任何一个自己不占据领导地位的俱乐部里,永远都是不舒服的。”

英国的欧洲融合政策直到上世纪70年代的希斯政府时代才有所改变,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但希斯代表的保守党政府在1974年大选中落败,工党成为执政党。和40年后的今天相似,新上台的英国执政党高层在欧洲政策上意见两极。以当时工党资深政治人物托尼·本恩为代表的一派力量,竭力抵制“欧洲共同市场”的想法。他率先建议举行一次“脱欧公投”。但该建议遭到党内高层驳回。在新政府中担任英国外交大臣的卡拉汉称,所谓公投计划,就像是一条小小的橡皮救生筏,全党到了万不得已的一天,才会去用它。但工党政府很快就在1975年1月23日宣布,会在未来6个月内举行脱欧公投。新上台不久的威尔逊政府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党内左翼力量不断呼吁脱欧,令威尔逊感到压力重重,为了不让对手保守党赢得下次大选,他最终选择“用超出党内行政手段的办法来化解问题”。

后来代表保守党担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当时作为新任保守党党魁,大骂工党政府无能,称其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用公投方式把这个大麻烦像垃圾桶一样踢给国民。

据当年英国媒体的报道,英国国民多数对于本国国力发展缺乏自信。对于是否可以鼓起勇气对欧共体说再见,多数英国人觉得自己并不具备足够的主见。英国《经济学家》在1975年公布对653名企业总裁的调查访问,95%的受访者都表示希望英国继续留在欧共体。此外,各种游说组织还向受访企业发起捐款倡议,最终“留欧派”获得的捐款总额接近150万英镑;而“脱欧派”所争取到的资金只有15万英镑。

1975年6月5日,公投正式开场。面对“你是否认为英国应当留在欧洲共同体”的问题,多数英国选民在政治家们、尤其是“留欧”派力量的影响下,坚信欧共体可以帮助英国从欧洲市场一体化、劳动力市场自由流动等等诸多因素中获益。6月6日点票结果显示,投票支持英国继续留在欧共体的选民超过1700万,比例占到67%。多数英国人的看法差不多:虽然和欧洲邻居相处有诸多不易,但放眼未来还是值得留下;也正是因此,那场公投的投票率在英国政治史上都令人瞩目——高达65%。

上世纪90年代欧元问世时,很多英国人非常庆幸自己当年在公投中所做出的决定。因为一个蓬勃兴起的货币市场一体化经济体,共处一个繁荣欧洲的愿景,已经触手可及。对于发起那次公投的英国工党,以威尔逊为代表的部分高层感到公投结果为自己的政治威信大大加分。他的内阁要员、时任内政大臣的杰金斯在结果公布后表示,“这让各种不确定性都被抛在了身后”。而作为反对党的保守党也积极对外表功。前首相希斯当时曾高调表示:“我为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奔走了25年,我非常高兴公投的结果是这样的。”

然而进入21世纪,许多英国人的看法变了。40年前的绝对“挺欧派”、英国保守党成了解决“离开还是留下”这个老话题的关键一方,党内反对英国继续留在欧盟的声音日趋强烈,迫使党魁兼首相的卡梅伦不得不和当年的威尔逊一样,宣布用公投的方式,让英国人自己再选择一次。但如今的英国早已告别威尔逊时代,英国国民的想法不再像上次那么简单,尤其是不再情愿跟着政治家们人云亦云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