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万科管理层表态 与王石共进退 /

万科管理层表态与王石共进退:要走就全体离开

据媒体报道,万科一位高管称,不会有王石换掉、郁亮留下的可能性,也不会有郁亮走了其他高管留下的可能性;要走就是全体离开,这应当是管理层的基本态度。

7月7日(周四)午间,万科公布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宝能系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合计持有万科股份2759788024股,占万科总股本的25%。

宝能系表示,“尊重且看好万科的管理团队,对万科管理层保留了期待,欢迎并真诚希望管理层中的优秀者继续留任万科。”不过,宝能系未明确说明“管理层中的优秀者”所指对象。

在公告中,宝能系指出,在未来十二个月内,不排除进一步增持或减持上市公司股份的可能性。宝能同时指出,“认同万科合伙人计划以及万科股票的长期投资价值”,“希望做万科长期的战略财务投资人”。

宝能方面还称,并未放弃其对万科董事会、监事会的改组诉求,称“希望能够通过前期提案以及后继进程,推动万科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合理改组,通过全体股东的充分协商和决策选出能够为公司全体股东负责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不排斥各种可供选择的合理建议,抱着最大的善意和开放的态度,依法合规在满足上市公司治理框架内与各方达成最终解决方案。”

据《财经》报道,万科一位高管称,不会有王石换掉、郁亮留下的可能性,也不会有郁亮走了其他高管留下的可能性;要走就是全体离开,这应当是管理层的基本态度。

这意思就是大概就是:姚振华你要是再来,我们就要把万科炸掉同归于尽!

小编认为,用自己的职场命运做赌注逼迫宝能离开,这说明万科团队已经无计可施。另外,管理层出走也不太可能再造一个万科出来,因为万科的发展除了管理的优秀,最依赖的是这几十年房地产的爆发式发展。而现在的房地产环境和经济现状是给不了这些管理层什么好牌。

对此,网友也产生了两个疑问:

一、离了谁地球就真不转了?

二、这样赤裸裸的要挟和叫嚣,万科管理层经得起审计吗?

上海家化前董事长葛文耀曾表示,只要各方都是按照规则办事,无论是资本(华润宝能)胜还是王石、郁亮的管理团队胜,都要尊重博弈的结果;对于万科管理层,葛文耀还重点表示,“希望王石、郁亮的团队经得起查”。

姚振华自信的是来自宝能集团背后的神秘财团势力:

宝能系与财政部的中国信达资产共同成立宝能信公司,信达资本的背景是中信资本、全国社保、渣打银行,同时中国信达投资28亿到宝能的深圳中林股份,同时中国第一大石油公司中化国际总经理、中石化集团投资部总经理、外贸部信托总经理徐卫晖投靠姚振华担任宝能金控副总裁、平安信托董事长张金顺投靠姚振华担任宝能副总裁,神秘人物叶伟青担任宝能集团副总裁、宝能地产董事长。

可以看出宝能背后不仅拥有强大的潮汕帮,而且拥有中信资本、英国渣打银行、财政部信达资本等势力,同时拥有中石化集团高层、平安信托高层的精英部下,同时拥有神秘的叶伟青等大将,前海人寿今年保费高达500亿,中国排名前八,地产投资最近五年投资高达1200亿,同时去年动用四百亿同时收购中国最大玻璃集团南玻集团、中国第一大地产集团万科集团,强大的宝能财团已经控制高达2000亿的强大资产。

公开报道统计显示:为了制服桀骜不驯的万科,截至目前,宝能系在全国范围内调动了21家金融机构,其中包括:1家保险公司(前海人寿)、6家银行(建设银行、浙商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9家券商(银河证券、银河证券、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华福证券、东兴证券、爱建证券、海通证券、招商证券),5家基金或基金子公司(鹏华资管、南方资管、民生加银、泰信基金、西部利得基金),杠杆工具涉及万能险、收益互换、融资融券、银行表外杠杆融资、有限合伙、私募债、公募债、基金专户、基金子公司资管计划等。

姚振华的意思大概:资本市场就是那么简单,老子看你不爽直接砸钱轰你下台!

就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万科方面求证,万科方面对上述消息不予置评。

史玉柱:集体出走对万科是场灾难

此前,关于王石卸任董事长的传言已久,也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王石去留被视为解决本次万科事件的关键。

今日凌晨,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在微博上发文称,对于万科股权争夺战,他认为最佳的收场方案是王石退出董事会,担任终身名誉董事长,每年收取一定的战略咨询费。万科由宝能、华润两个大股东、管理层、独董组成新的董事会。

史玉柱分析称,华润希望万科未来稳定发展,不满王石作风,对万科业绩满意;宝能希望万科稳定发展,增加在董事会的话语权,其罢免全体董事提案是策略,未必是真实想法,估计只想罢免王石。

至于万科管理层,史玉柱的观点是他们对王石感情深厚,不少人与其共进退。他们是万科优秀文化的载体,出色管理的操盘者,这场风波使其知名度大增。如果集体出走再造新的万科,对万科是场灾难。

对于王石个人的去留,市场多有猜测,其本人也在股东大会上透露出“另起炉灶”的意愿,不过到目前为止,他并没有确定的回应。7月9,王石现身贵阳,对于“是否退休”的追问,其本人更是一言不发匆匆离去。

基层员工:主要担心什么?

对于上述不具名高层透露出万科管理层将共同进退的设想,从目前情形判断,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还是存疑的,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万科管理层全体出局是不可能的事情。

此前万科管理层面对最大压力来自于第一大股东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其表态从强硬转变到释放善意。在7月7日公告的权益变动报告书中,钜盛华表态称,“尊重且看好万科管理团队,对万科管理层保留了期待,欢迎管理层中优秀者继续留任万科。”不过其并不放弃重组董事会的立场。

有长期关注万科之争的分析人士表示,宝能“有保有压”的策略在于分化万科管理层,导致管理层内部的混乱,再实施定点清除的手段,在管理层中留下自己的力量。

无论是宝能的策略奏效,还是对万科控制权花落何方的担忧,万科管理层的内部分化已然开始显现,一些核心高管的离开备受外界关注。

万科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万科原高级副总裁、首席人力资源官陈玮确实已离职,至于其是否是因为万科股权之争离职,目前没有证实。

另外据《财经》的消息称,由于万科股权局势不明朗,一些层级较高的老万科人与管理者,正陆续以不同名义离开万科。外界虽还能在公司名录里看见他们的名字,但实际上,他们中已有部分以退休名义离开,或以不再分管万科重要业务的名义从万科核心业务逐渐撤离。

“这些人看似是业务权限变化,实际是慢慢离开。自股权事件开始,陈玮已经在万科内部变动一段时间,最后离职亮相,外界才有所知。他不会是唯一一位。”一名万科员工说。

据记者了解,不同于高管层面的动荡,股权之争并未对万科一线工作造成大的影响,来自厦门万科一位媒体代表就以“我们如常努力”回应记者的问询。

不过基层员工的心态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对于项目跟投利益保障的担忧登上台面。一则未经万科方面证实的消息称,万科在上周召开“万科职工代表大会”,决定起诉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违法增持万科A股票的行为。

“不过大家似乎不太关心谁将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没有人提问关于万科股权的事宜,绝大部分问题都是围绕跟投制度展开的。对于基层员工而言,跟投才是与其利益相关的大事。”参会人员透露说。

“前几年,跟投制刚开始,跟投项目赚钱是大概率。那时投10万元,回报几十万元都很正常。如今出了股权的事,万科有些地方公司已经暂停了杠杆跟投,这对大家跟投积极性有影响。现在内部担心最多的是,未来新机制会把跟投叫停了。”《财经》援引一位万科员工话语表示。

高西庆:要尊重监管机构的结论

对于这场商战大片的另一主演宝能,观众的目光仍然在扫描其资金来源、杠杆比率以及在什么价位将会爆仓的问题。

对此,据《财经》的消息,曾任中投公司总经理、中国证监会副主席、中国证监会首席律师的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高西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高西庆表示,这个疑问的回答监管机构最权威,既然监管机构已经查过了,那就要尊重监管机构的结论。不能反复纠缠,那样监管机构就没法做事了。

根据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公开的信息,在去年宝能举牌高潮时,监管层针对收购万科的宝能资金来源进行调查,银监会采用了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认为杠杆比率为1:4。从总体看,完全没有看出杠杆率有多高,风险有多大,结论都是风险可控。

不过,这并没有打消市场的疑虑,部分市场投资者、学者再次呼吁监管机构介入调查,核实宝能资金来源和真实的杠杆比率。

“现在市场众说纷纭,出现各种版本的解读,监管机构能不能形成一个权威的明确报告,回答市场疑虑?”一位万科的中小股东表示。

另外,针对部分人士质疑万能险资金买的股票该不该有表决权?高西庆表示是股东当然就有股东权利,都要去追查资金来源的话,那不乱套了。上市公司开会表决前还要挨个调查各个股东买股票的资金来源,那就没法运转了。保险资金怎么用,由保监会来监管,监管目标是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监管机构认为风险可控,那就不能舆论一叫就再复查。

“万科事件已经演变成一个全民参与的事件,相关不相关的人,都关心这事讨论这事。希望万科的事情不要像过去那样,最终还是得靠规则之外的力量来解决。要依法治国,就不能超越法律,更不能球踢到一半忽然修改规则。”高西庆表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