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人民币防御战失利 北京释放强烈信号 /

人民币防御战失利 北京释放强烈不干预信号

7月18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7的敏感关口,刷新2010年11月以来新低。与此同时,中国央行再下调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156个基点,报6.6961,创逾5年半新低。数据显示,从6月23日起,央行多次调低中间价,不到一个月时间,贬去1300多点。

人民币会破7吗?

业内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让人民币贬值压力很大,中国央行索性顺应市场预期,通过不干预的方式释放贬值压力。人民币近期一路走贬,是市场和货币当局共振的结果。如果全球经济持续疲软,欧盟政治经济格局动荡,人民币往有贬值压力。

兴业研究宏观分析师表示,6.7是央行希望暂时控制的关口,人民币往下或保持震荡或适当回调。外资机构则普遍认为人民币将继续贬值,美国银行、瑞银集团,高盛集团等机构,近期一起将人民币汇率预期下调至7.0甚至更低。

一国经济基本面和市场整体预期,是决定该国汇率的关键因素。中国统计局日前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按年仅增长9%,其中民间投资更是大幅放缓至2.8%,其中6月更是首次出现负增长(按年倒退0.1%),民间投资近乎断崖式下滑,引发社会普遍忧虑。

很显然,除市场需求疲软外,融资困难,税费过重,生产 成本上涨,成为制约民企的重要原因。并且,今年以来高房价,引发的土地价格和租金上涨,严重吞噬民企利润空间。另外,在一些有发展潜力的服务业领域,诸如 养老、医疗、教育等,仍存在很多政策性限制和歧视。简言之,在市场、需求、成本等多方因素掣肘下,国内民企举步维艰,投资回落成必然现象。

中国经济的两难困局

这直接反应在M1与M2的剪刀差上,今年6月末,中国M1余额同比增长24.6%,而M2的增长为11.8%,从去年10月开始,M1与M2的增速就开始不断拉大。这说明经济下行周期中,企业“持币现象”非常严重。

通常来看,M1(狭义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企业活期 存款;M2(广义货币)=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在经济繁荣周期中,随着企业投资扩张,M1通过乘数效应能够有效带动M2扩 张,目前,M1规模增加,而M2增速下降,意味着大多数企业保持谨慎态度,宁愿放在银行当活期存款,也不愿从事充满风险的投资活动中。

中国统计局发言人盛运来日前表示,中国货币政策有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现象,货币供给再增加,也会被货币需求所吸收,投资也很难再增加,这可以叫做“企业的流动性陷阱”。

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7重要关口(图源:VCG)

中国是投资驱动型经济体,如果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必须依靠货币超发进行推动。今年一季度,在央行货币宽松支撑下,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6.59万亿(1人民币折合约0.1493美元),比去年同期多1.93万亿。其中,一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67万亿。

庞大规模货币刺激下,中国上半年经济呈现加杠杆特征。中国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大幅反弹,这直接带动产能过剩领域出现“补库存“。其中,3月中国钢材同比增长3.3%、有色金属增长4.4%。并且,以螺纹钢为首的黑色系期货价格大幅飙升,成为4月中国经济一大“景观”。

经济加杠杆的结果,加剧企业债务负担,并直接促发通胀 和资产泡沫。社会通胀率是决定汇率的核心因素之一,倘若国内通胀率持续攀升,将直接转化为汇率贬值压力。如果要求经济去杠杆,庞大产能过剩和僵尸企业,均 将面临重组乃至淘汰的厄运,并直接放大金融风险。(企业债务违约,将让银行坏账暴露,并对资产泡沫构成冲击)。中国市场之所以悲观情绪浓烈,正是因为洞察 到这种两难。除非采取大刀阔斧纵深式改革,否则很难转变困局。

经济破局 财政发力?

现阶段,让中国经济保持一定增速需要加杠杆,但维系人民币汇率稳定,则需要货币政策相对稳健,并要求经济进行去杠杆。如何突破这种两难?很显然,让央行货币政策保持定向宽松同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替代央行大水漫灌,成为中国政府的迫切选择。

中银证券分析称,大宽松已是过去,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是目前最优之选;精准滴灌下,财政政策有望持续发力,实现经济温和。

中国央行统筹司司长盛松成16日也表示,考虑到货币政策效果有限,需要积极财政政策配合,政府债务发行可适当增加,赤字率可以提高到4%—5%。

问题在于,依靠财政赤字拉动经济增长,必然造成经济进 一步下行压力。因为,税收和发债是支撑政府财政赤字的两大来源。经济下行周期中,无论发债和税收,均将对实体经济形成挤出效应(增加税收加重企业负担,地 方发债则裹挟金融资源,让金融机构更偏向政府部门)这将让实体企业压力有增无减,很可能放大市场悲观预期,不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

总体而言,与其增加财政赤字拉动经济增长,不如用于改善社会民生福利,通过完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解决社会民众的后顾之忧,提振社会整体内需。这才是确保经济稳健发展,让人民币企稳的根本之道。中国经济需要加杠杆,对象是民生,而非政府投资本身。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16-07-19 19:23
    您已点过赞
    按照中国的房价和其他物价,人民币应该和日元等值。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