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热评:习近平的底线VS蔡英文的底气 /

热评:习近平的底线VS蔡英文的底气

虽然两岸迄今为止并未“地动山摇”,但微小的震动却不断发生。就近的一次震动,便由蔡英文关于“九二共识”的一段表述而起。“要求台湾当局违反民意,接受所谓的期限,可能性不大。”

蔡英文是在接受《华盛顿邮报》专访时发出以上言论的。除了对“期限论”的回应,蔡英文也围绕当下的两岸热点进行了回复。比如对于目前两岸沟通联系机构停摆,蔡英文表示台当局一直持续努力让差距减至最小。再如被问及是否正在所见两岸差距时,蔡英文坦言过去这段时间,台当局一直非常小心处理与大陆的关系。

蔡英文接受媒体专访“明拒”九二共识引发争议(图源:中央社)

虽然访问在防火墙外,但在台湾一举一动都被密切关注的当下,还是很快在防火墙内燃起了一把烈火。《人民日报》子报《环球时报》最先嗅出了其中的政治意味,并附之以“蔡英文首次明拒‘九二共识’”的标签意义。后续地,大陆一众媒体也蜂拥而上,将蔡英文此言论当做对北京底线和红线的挑衅,大加挞伐。

就在《华盛顿邮报》贴出专访全文的次日,在大陆网民喧嚣沸腾之际,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终于出面呈明北京立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社会的主流民意,而只有坚持‘九二共识’及其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意涵这一政治基础,才有可能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显然,马晓光的民意说,对准的,恰恰是被蔡英文随意拿来当做挡箭牌的“台湾民意”。

姑且不论国台办是否有资格谈及民意,单看作为民选总统的蔡英文口中的“台湾民意”,究竟能否经得起推敲?根据台湾竞争力论坛本月7日发布最新民调显示,认为台湾当局领导人应接受“九二共识”以稳定两岸关系的台湾民众占47.5%,高出不支持者15.2个百分点。 同时在对外发布的今年上半年“台湾民众国族认同”调查结果中显示,有84%的台湾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一份子”。高达88%的台湾民众认为两岸关系对台湾经济有影响。

“民意”做不了蔡英文的挡箭牌。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如此喊话。何况,从真正的民意调查来看,蔡英文扭曲台湾“民意”,希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才是台湾的真正主流民意。“蔡英文不能只以岛内一小部分人的假‘民意’拒绝‘九二共识’,更要看台湾主流民意及两岸同胞的大民意。”

同样是批驳蔡英文,但台湾文化大学国家发展与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庞建国发表在《联合报》上的言论,却明显带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蔡总统或许认为,温和的喊话足以卸除两岸关系趋冷需要承担的责任,不过,看看对岸网民的反应,可不像官方那么淡定。蔡总统必须务实认知的是,你要考虑台湾民意走向,习近平就不必在乎大陆民心向背吗?如果大陆民众的反台情绪不断延烧,恐怕大陆官方也不能不有所作为,如此的两岸关系,岂能‘维持现状’?”

“蔡总统满手善意牌,却打成恶意牌。”此言来自曾经专访了蔡英文并率先传达了善意论的《中国时报》。蔡英文究竟是如何将一手善意牌打成恶意牌的?既然事已至此,蔡英文又该做些什么来挽回危局?

执笔作者、身为法学教授和律师的陈长文提供了具体操作路径。比如重新定位“心态”,务必放下民进党事事权算的陋习,拉出治国者高度,一切以台湾利益为最上位的指南;让陆配取得身分证的时限,至少和其他外国籍的配偶一致;在南海问题上依宪伸张南海11段线,并循前两位总统之例,亲登太平岛宣示主权;在去中国化与掏空中华民国的谬议上,公开否斥民进党内“废中华民国”的谬议提案;对于日渐升高的蓝绿对立问题,蔡英文应停止一切“针对性”的清算式政党恶斗立法。

凡此种种“善意的起点”,都是蔡英文解其目前四面楚歌、八方失火执政窘况的最好路径。但当局者迷,循着“屁股决定脑袋”的逻辑,蔡英文一再陷入“迷途”,走入“误区”,却自有其理据。比如挟持的台湾民意,以及被媒体一再捧高的所谓承认“九二共识”的最后期限,乃至武力统一台湾的时间表。

面对两岸的持续低温,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认定解此僵局的关键钥匙在台湾手中。“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两岸应走什么样的道路……现在,这个球在台湾新当局一边。”针对张志军此言,《联合报》给出了短期与长期的视角观察。短期来看,此言固然没错,因为北京明确表示愿意听其言、观其行。但长期来看,北京能否让己方在政治、文化、经济、社会体制等方方面面“变得更真、更善、更美”、“更具吸引力”,在民主与法治的面向上,让人看到具体的深化与进步,这才是两岸统合或纷歧能解决的根本之道。

所以,面对蔡英文的明拒,当大陆媒体只是喊出“她敢”以发泄情绪,而不能认识到蔡英文一再偏离轨道背后的民意逻辑,恐怕这样的强硬言论不仅会将更多对中共心有戚戚然的人推向另一阵营,而且会给“保持冷静”的北京帮倒忙。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