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厦门金门:海峡两岸交往的前沿阵地 /

厦门金门:海峡两岸交往的前沿阵地

厦门与金门关系发展史是两岸关系发展的缩影,1992年11月7日,台湾当局宣布解除金、马地区的“戒严”、终止金门地区的“战地政务实验”,开始实施地方自治。金门地区于1993年2月7日正式开放观光,这象征着因为“军管”而封闭40余年的“战地金门”,开始告别军事禁地属性,迎接新时代。

金门大、二胆岛过去有“前线中的前线、离岛中的离岛”之称,图为二胆岛(图源:中央通讯社)

1、金厦两门自古就是一家

厦门与金门关系发展史是两岸关系发展的缩影,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两门结下了史缘久、地缘近、血缘亲、语缘通、文缘深、神缘合、俗缘同、商缘广的所谓“八缘之亲”。从地理上说,厦门与金门一水相连,咫尺相望。从地理上看,厦门与金门之间距离最近处直线距只有300多米。金门地处厦门岛之东,由金门岛(大金门)、烈屿岛(小金门)和周边大担、小担、南碇、东碇等16个岛屿、礁岛、沙汕组成。在金门与厦门之间有一片海域,当地人习惯把它叫作厦门湾。厦门与金门一水之隔,在天气晴朗的日子,站在厦门的高处,用小望远镜就可以看到金门岛来往的人员和汽车。

从血缘关系讲,两门本是同宗共祖的亲戚。两晋时中原战乱不已,就有苏、陈、吴、蔡、吕、颜六姓难民避居金门。南宋末期皇室南渡,军民也有南迁金门的。明朝中叶到清初,因倭寇劫掠和清廷逼迫沿海居民迁往内地,金门岛居民生活动荡,不断迁居到厦门。经过家族迁徙、世代繁衍及通婚、科举、贸易、信仰等多种渠道,两地长期同拜一个祖宗,共祭一尊神灵。

从行政区划看,两门长期隶属同一行政区。从五代到明末的700年间,两门都归同安县管辖。明末清初,郑成功据守厦金两岛,郑氏将两岛设为“思明州”。公元1683年,清军攻占厦门,又把厦金划归同安县。1915年1月1日,金门从思明县分出,设立金门县,隶属福建省。厦门于1933年设市,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辖区扩大到同安县域,后又升格为副省级城市,因此有“古同安今厦门”之说。

金门地区宗祠多,翻开各姓氏族谱,在支脉总图的最高处,都开宗明义地写着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在金门,随处可见保存很好的红砖石墙、翘脊的闽南大厝。金门人以“朱熹过化之地”为荣耀,至今保留着朱熹到金门讲学的“浯江书院”。

2、从停战到交会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它标志着中共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转变。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的当天,中国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关于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炮击的声明》,宣布:“台湾是我国的一部分,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为了方便台、澎、金、马的军民同胞来往大陆省亲会友、参观访问和在台湾海峡航行、生产等活动,我已命令福建前线部队,从今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金门与厦门两地炮战的结束极大地推动了台海局势的缓和。

1980年10月7日,中共中央政府批准在厦门湖里划出2.5平方公里土地作为经济特区。当时的厦门经济特区,只是一块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不仅地方小,而且是寸草不生的荒芜沙地,白手起家困难很大,也无法利用厦门原有的资源基础。1984年2月7日,80岁高龄的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之后,来到厦门。2月9日,邓小平在厦门特区管委会二楼厅堂里,挥毫写下13个大字:“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据称邓小平回京后,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厦门特区地方划得太小,要把整个厦门岛搞成特区”。在邓小平的指示下,1984年3月,中央决定把厦门经济特区从2.5平方公里扩大到全岛(包括鼓浪屿共131平方公里)。同年5月,特区管委会与厦门市政府合并,原特区(湖里)正式定名为湖里工业区。

从此,厦门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比较密集的地区,在全国已经成立的四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中,厦门就占了三个。与厦门隔海相望、鸡犬相闻的金门民众,纷纷到厦门购置房产,投资兴业。目前在厦门的金门人士有4000多人,成为沟通厦金两地日常社会往来的重要社会力量。

3、46条人命催生的《金门协议》

在20世纪80年代,台湾当局以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着手推动所谓“政治革新”,开始启动民主化进程,与此相适应,台湾当局调整了大陆政策,1987宣布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并逐步放宽对两岸民间经贸等方面交流的限制。自此两岸关系日益密切。但同时也衍生出不少问题,而台湾当局固守“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成为妨碍两岸正常交往的桎梏,“三不”政策的突破又是从金门开始的。

1990年7月22日,福建省平潭县一群渔民出海捕鱼,发现一艘搁浅的渔船随着海浪摇晃,这艘船的船帮上油漆着“闽平渔5540”。当闻讯赶到的当地公安撬开舱板时,发现了悲惨的一幕:船舱里共有25具青年男性尸体,还有一位奄奄一息的幸存者。原来,台湾当局对大陆偷渡者防范严密,一旦查获偷渡者,就用船遣返回大陆。台湾军方为了防止他们再涉水返回台湾,就在船舱板上钉上了大铁钉,致使这25名偷渡者闷死在舱内。同年8月13日,被遣返的50名大陆偷渡人员乘“闽平渔5202号”船在返回福建途中,在基隆港以北13海里处与押送的台湾军舰相撞,被断成两截,21人落水身亡。不到一个月相继两起严重事件,46人身亡,台湾当局受到全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台湾当局不得不中止这种不安全、不人道的遣返方式。

台湾媒体建议今后用军舰将大陆偷渡人员送到金门,由台湾红十字会参与遣返作业。形势所逼,台湾当局不得不打破“三不”限制,寻找与大陆商谈的对象,最后找到大陆红十字总会。

为杜绝今后发生类似惨痛事件,中国红十字总会提议,双方应该面对面地谈一谈。台湾方面最初并无面谈准备,但在大陆方面提出后,台湾红十字会即火速向当局请示,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即获得核可,并敲定在金门举行。1990年9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与台湾的红十字组织在金门举行商谈,就解决违反有关规定进入对方地区的居民和刑事嫌疑犯或刑事犯的遣返问题进行协商。这是一次堪称历史性的商谈,因为这是台湾当局首此同意大陆方面人士进入台湾进行谈判,而且大陆派出的代表又是兼具官方身份的人士。大陆方面派出5位红十字会有关人员,其中职位最高的是中国红十字总会理事乐美真,他同时担任国务院对台办公室副局长。

两岸红十字会人员经过商谈,签订了协议书,后称“金门协议”。其中规定遣返的原则是“应确保遣返作业符合人道精神与安全便利”,并且规定遣返交接地点(马尾--马祖,金门--厦门)和程序。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分别授权的民间团体签订的第一个书面协议。

大陆因各种原因偷渡到台湾的居民,在《金门协议》生效后,陆续被遣返,仅1991年7日至8日两天,大陆就接回偷渡去台人员245人。此举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际实现了两岸之间的通航。

金门商谈的成功举行,促进了两岸事务性商谈机制的建立。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台湾民众要求台湾当局改变不合理政策与做法、解决两岸交往中衍生出的具体问题的呼声日益高涨。面对各方面压力,台湾当局不得不调整“三不”政策。1990年11月21日,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并于1991年3月9日正式运作。海基会成为台湾当局授权与大陆联系、协商“处理涉及公权力的两岸事务的唯一机构”。为了便于同台湾海基会联系、商谈,1991年12月16日,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该会是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的民间团体,可根据有关方面授权与台湾当局有关部门和其授权的团体、人士接触,并签订协议性文件。

海基会和海协会的相继成立,使两岸有了进行制度化接触、商谈的渠道。这样才有了1992年两会关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也才有了两次两岸高层人士以民间名义公开进行的最高层次的会谈--“汪辜会谈”。

4、两岸交往的“前哨站”

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双方经贸往来迅速发展,1985年,台湾经济部宣布开放两岸转口贸易,1987年开放农工原料半成品进口,1989年开放大陆物品间接输入。1992年,台湾当局公布“两岸关系条例”,允许台商赴大陆投资。

与此同时,台湾当局在金门逐步放弃了反共宣传活动,逐步减少在金、马的驻军,1992年11月7日,台湾当局宣布解除金、马地区的“戒严”、终止金门地区的“战地政务实验”,开始实施地方自治。金门地区于1993年2月7日正式开放观光,这象征着因为“军管”而封闭40余年的“战地金门”,开始告别军事禁地属性,迎接新时代。

此后金门逐渐成为两岸小额贸易最为热络、最为密集的地区,大批金门民众赴大陆探亲、旅游、贸易、置产。至20世纪90年代初,金门民众不顾台湾当局限制由海上直航赴大陆探亲、旅游、结婚已是公开的秘密。金门与大陆货物交流频繁,日常食品已有80%来自于大陆。厦门附近沿海的渔村,每天都有数百只渔船出海捕鱼,两岸渔民们在生活上互助,在生产上互帮,民间贸易发展迅速,许多两岸失散多年的人通过渔民们的牵线搭桥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厦门市开元区还在岛上竖起了红十字会会旗,建立了海上救助站。两岸渔民在海上打鱼,遇到风暴袭击,或有危事险情,这个救助站都会及时赶去救援。此一举措受到两岸渔民的称赞,厦门、金门两地红十字会也予以认可。1998年1月9日,两条大陆渔船在金厦海面捕捉鳗鱼苗时,渔船的缆绳被狂风刮断,船随海流漂到金门触礁搁浅。四天后,金门红十字会将两条渔船和三位福安籍渔民送到上屿,移交给厦门红十字会,厦门湾的渔民成为两岸民间交往的先行者。

除了经贸交往外,两地文化交流也蓬勃发展起来。以演出闽剧而著称的厦门金莲升高甲剧团早年就享誉金门岛。1994年,该团在相互隔绝45年后赴台演出,并专程登上金门岛献艺,一时间,在这个不大不小的海岛上掀起了争看家乡戏的热潮。“一曲弦歌两岸唱,何人不起故园情。”看得金门人如痴如醉,他们看完了剧团事先准备的17个剧目后,还不过瘾,强烈要求加演新戏。这可让剧团犯难了:乐队曲本、幻灯字幕全在厦门,如果按照“正常”程序,这些道具必须要经广州、香港、台北转运到金门,那最快也要半个月时间。金门同胞说:“这事不难,我们有办法!'说罢,拿起听筒拨通了对岸渔友的电话,话筒里传来热情洋溢的声音:“行,我们会及时送上曲本,让你们多看几出好戏。”放下电话,此岸渔民们星夜赶到市区剧团驻地,取得曲本等道具,次日经过金厦海面交到金门同胞的手里。当夜,《桃花搭渡》等金门同胞首次看到的剧目在咚咚的锣鼓声中在金门上演了。

在两岸关系逐步缓和与改善的形势下,金门民众普遍希望往后两岸和平统一能先将金门作为试验地区;在民间交流日益扩大且迫切要求实现两岸“三通”方面,金门民众强烈要求台湾当局能先以金门作为两岸往来的中继站,然后逐步开放全面“三通”。1993年12月,金门首任民选县长陈水在在就职致辞中就把“投射大陆--以建立金门为两岸中继站之定位努力”作为其主要施政目标之一。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