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胡德华搅动炎黄乱局 暴露中共致命短板 /

胡德华搅动炎黄乱局 暴露中共致命短板

近日,《炎黄春秋》杂志社副社长、胡耀邦三子胡德华从国外赶回中国与新东家中国艺术研究院交涉,双方发生激烈冲突。《炎黄春秋》事件的发酵已持续半个多月时间,由此产生的舆论场乱局并未平静下来,胡德华的露面增加了局势的复杂性。

中共手法的粗暴

尽管中共对《炎黄春秋》杂志社领导层使用了“换血”的手法,合法地对杂志进行了全面接管,却依然无法洗脱手法粗暴的指摘。

杂志社社长杜导正面对海内外媒体“怒斥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做法与文革期间造反派夺权的行径无异”,并签发了《停刊声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杜导正反应激烈的同时,意图也十分明显——原杂志社领导并不买账,口不服、心更不服。胡德平回国导致冲突升级,也进一步说明中共没有拿出足够智慧来解决党内“自由派”的存在合理性。

就在《炎黄春秋》遭人事清洗后,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中国一家名为腾讯的网站因为编辑键盘输入法的失误,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血案”。

陆媒报道,因腾讯网在原创新闻栏目中直播报道,把习近平在7月1日中共建党大会上“发表”讲话,误写成“发飙”讲话。这次“发飙”引发的“血案”,已经延烧到了中国其它试图自行采编新闻的门户网站。

据悉,此次涉及禁令关停的几个原创新闻团队,汇集了中国目前最好的一批原创调查新闻的精英。观察人士称,业界已经是一片哀鸿遍野。

怎一个“闹”字了得!观察人士指出,近期,中共在对国内舆论的管控方面,处理的方式并不高明,手法简单、粗暴。从《炎黄春秋》的事件上看,当下中国“两个舆论场”不单是形成了两层皮,而且乱成了一锅粥。

中共近期行动,不仅涉及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还波及到自媒体。中共对舆论“治乱”的本意,或是想接近领导层提出的 “实现最大公约数”上来,行动的方向和实际效果则是南辕北辙。

党内并非铁板一块

25年前,中共党内一些退休的老同志、老部长,在时任中顾委常委萧克的牵头下,创办了《炎黄春秋》杂志。此后,无论舆论给《炎黄春秋》杂志贴上了“党内自由派”或是“党内改良派”的标签,都不能忽略一个事实——杂志的创办者和历任的社长、总编都是“党内同志”。

当《炎黄春秋》终于迎来了“预料之中”的打压时,表面看是杂志社内部的人事管理纠纷,但本质上说,依然是中共内部观点之争的冲突事件。

虽然近年来,中共高层不断强调舆论引导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但是,中共在党内、党外的“舆论引导”方面,既非铁板一块——认知不一致、步调不一致;更也看不到舆论引导遵循了中共高层想要的既定原则,即“忽略意识形态上的左右之争,一心一意地走到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来”。

中共所暴露出来的简单粗暴的处理手法,以及漠视客观规律的做法,一旦形成思维惯性,未来很可能会成为中共执政的致命短板。

近期由《炎黄春秋》事件引发舆论的持续发酵,尔后对网络媒体原创新闻栏目的封杀,诱发了舆论场不由自主地开始联想到“左右之争”的讨论。

事实上,《炎黄春秋》就是不折不扣地 “姓党”的媒体;各大网站原创新闻栏目的业者也都是党媒培养出来的精英,他们熟知中共宣传纪律,有着深入骨髓般地对党性的理解,他们有天然地“自律性”,却依然遭遇了“灭顶之灾”。

观察家认为,目前对《炎黄春秋》事件还要持续发酵多久,还无法做出预判,但事件却暴露出中共在舆论引导方面遭遇的复杂性。既然党内尚有多种声音存在,试图引导舆论整齐划一地“齐步走”也就不符合现实逻辑,舆论的多样性原本就是舆论场的特质。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