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蒋介石死后如果见到孙中山如何交代 /

蒋介石死后如果见到孙中山如何交代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为了得到西方支持,号称自己是“自由中国”。虽然一些跟随蒋介石赴台的自由派知识分子与政治人物希望国民党能实行真正的民主与自由,蒋介石也时常将“宪政”挂在嘴边。然而“行宪”的结果却催生出了一个在台湾非常流行的段子,讲的是蒋介石死后与孙中山的一段对话。本文摘自《国家人文历史》,原题为《蒋介石在台湾》。

蒋介石在办公室留影(图源:中华民国总统府网站)

1949年1月21日,在一片凄风苦雨的气氛中,蒋介石最后一次拜谒了中山陵,随即离开了南京——这个中华民国的法定首都,带着他的儿子、儿媳以及孙儿“引退”,于第二天抵达了浙江奉化溪口。对于蒋介石而言,这一年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在将他推向战败深渊。此刻,这位62岁的独裁者早已经坚定而痛苦地意识到,战争已然结束,时局已经不可能挽回,唯一还能尽人事的,就是及早在台湾安排一条后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的确比那些还在幻想和谈划江而治的桂系诸人不知高明到哪里去了,当他们还在前台做足临退场表现之时,蒋介石已经有条不紊地将维持政府所必需的资源,分批分期地悉数运往台湾,并且在党、政、军各方面都先手一步,确保台湾成为他独自的“反攻基地”。 1949年12月10日,62岁的蒋介石乘坐专机彻底离开了他曾叱诧风云的大陆,据他的专机长衣复恩回忆:“他坐在飞机上,一言不发。”这无疑是他从政生涯中最心酸的一刻。

初上台湾的蒋介石政权已经到了奄奄一息的状态。1950年1月12日,国务卿艾奇逊在全国新闻俱乐部发表“美国基本立场”讲话时,将美国西太平洋安全防线勾勒为北起阿留申群岛、经日本、琉球群岛,南至菲律宾,并不包括台湾。直到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华政策急剧转变。美援在关键时刻防止了台湾财政的破产,更重要的是,和第七舰队一起稳住了岛上物价和人心,这是社会能够稳定,经济能够发展的基本前提。从留下的老照片也可以看出,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后的国民党军,还是衣衫褴褛,营养不良,形象和1945年接收台湾时本地人看到的“叫花子兵”无异;但在20年代50年代中期以后,已经是制服挺括,装备改善,形象气质提升明显。

军队形象的变化,自然与蒋氏初上台湾时的整军密不可分。为了保住这最后的岛屿,首先第一步便是要整编残部,恢复士气。然而要将派系林立,关系复杂的军队整合并非易事,例如孙立人与土木系的代言人戴朴为339师番号争得面红耳赤,一时间甚至出现一时间,两个第339师都在台湾搞的风声水起的怪象。

在军队整编的同时,台湾军界也开始了“大清洗”,将那些有“匪谍”嫌疑的在职军官逐一逮捕调查。高层中,如“参谋次长”吴石、“高参”陈宝仓因“为中共从事间谍活动”而逮捕枪决,“第3厅(作战厅)副厅长”吴鹤予被判处15年徒刑。基层部队中,如第32军军长李玉堂涉及“匪谍案”、第87军军长段沄涉及“包庇叛徒罪”都被逮捕枪决,舟山防卫副司令董继陶因涉案被捕,后判处无期徒刑。各部队中,第8师是个“重灾区”,不仅师长杨楚材因案被判处10年徒刑,师内不少军官也多受牵连,或是被捕判刑,或是免职赋闲。即便是继任师长的谢志雨后来也在第92师师长任上案发被撤职,接谢氏任师长的陈宝华则同样因“包庇叛徒罪”被枪决。军中的“大清洗”虽然在事后有不少人被证明属于错判,但对军队内部的“肃匪”确实起到很大作用。

在政治方面,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为争取西方的支持,与大陆区别,自己号称Free China(“自由中国”),一些自由派知识分子和政治人物,也跟着蒋介石到台湾,希望国民党能真正实行民主、自由。蒋介石不仅把“宪政”时时放在嘴边,还提出要把建设台湾当成“反共抗俄”的基本任务,使台湾不但成为“反攻”的基地,也要使其成为“收复大陆以后建国的楷模”,建成“三民主义模范省”。可是其“行宪”的结果却催生出了一则后来在台湾颇为流行的段子:

蒋介石去世后,遇见孙中山先生。

壮志未酬的孙中山问蒋:“我死后,‘民国’有没有‘行宪’啊?”

蒋介石马上回答:“有啦!”

孙又问:“第一任总统是谁?”

蒋介石回答:“是我。”

孙又问:“那第二任呢?”

蒋不太好意思说还是自己,于是回答:“于右任(余又任)。”

孙中山高兴地说:“不错,书法家当总统,文学治国。那第三任又是谁呢?”

蒋脑筋一转,机智地答道:“吴三连(吾三连,吴三连为台北市第一位民选市长,著名报人)。”

孙中山:“舆论界有人出任总统,也好。那下一任又是谁?”

蒋:“赵元任(照原任)。”

孙:“很好,语言学家当总统。那第五任呢?”

蒋:“是……赵丽莲(照例连,赵丽莲为台湾著名外语教育家)。”

孙中山开心地说:“太好了,连教育家也做总统了,真是越来越进步了。还有第六任呢?”

说到第六任,蒋介石呜啦着说:“伍子胥(吾子续)。”

其实上,早在戒严时期的1968年就出现过类似的讽刺笑话。那年1月2日,许多读者像往常一样打开了台湾《中华日报》的家庭版,津津有味地追着在该版上连载的漫画《大力水手》(Popeye the Sailor Man)看了起来,这天的故事似乎别有深意:主角波派(Popeye)父子两人买了一座无人小岛,想要在之上建立一个“民主国家”,于是决定两个人各自竞选总统,而老爸文宣打头一句就是“全国军民同胞们!”——正是老蒋发表正式文告的惯用语气。

父子坐守孤岛、煞有其事的选举、惯用的政宣的口吻,但凡对时事稍微有所关注的人们,都会对这幅漫画发出会心的微笑。就在3年前,“副总统”陈诚已经因病逝世,继任的严家淦只是一个唯唯诺诺的老好人,而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已经接管了“国防部长”,军权在握。父子接班,下任“总统”将会是“伍子胥”,已经是司马昭之心。在这紧要关口,“大力水手”这则笑话无疑戳中了台湾当局痛点。3月4日,将Fellows(伙计们)翻译成“全国军民同胞们”的柏杨(郭衣洞)被台湾“警备总司令部”约谈,3天之后正式被捕并移交“军法处”。最终遭致9年牢狱之灾。

此外,蒋介石困守孤岛期间,始终不忘“反攻大陆”的目标。在岛内,无论是“肃清共谍”还是打击“台独”皆是毫不手软。军事上,他始终不肯放弃金门、马祖等外岛,50年代更是与大陆冲突不断。在蒋介石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总是喜欢拟定时间表,“反攻大陆”计划亦如此,只是无论是“三个月反攻”还是“三年反攻”都成梦呓。台湾地区离大陆最近的金门岛上,有一块铭刻着“毋忘在莒”的大石格外醒目,四个大字以高四丈、宽两丈的尺寸勒石在太武山上,左边还刻有手书者的姓名“蒋中正”。这是1952年1月,蒋介石到金门岛视察时特意给金门守军题词。驻防金门的司令官胡琏心领神会,遂在金门督造了一座“莒光楼”,“莒光”二字是“毋忘在莒”与“光复大陆”之缩写,这也成为蒋介石败守台湾26年来始终未能放下的执念。

随着军事上的失利,“反攻”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1972年,随着“国光计划”胎死腹中,蒋介石的“复国”之梦彻底破碎……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