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意识形态蹊跷趋紧 中共思想舆论大一统? /

意识形态蹊跷趋紧 中共思想舆论大一统?

《炎黄春秋》杂志停刊事件仍在发酵之际,《南方周末》领导层走马换将,许多网络媒体平台被整顿关停。体制内外许多主张开明政治或言论自由的人士感觉,本已日益缩小的舆论和思想空间近期进一步收窄。

有评论称,如今中国的国家状态令人难以理解,既然中国国势日盛,而且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何在意识形态方面却是越发趋于严苛保守?难道将要在一定程度上重现中国古代汉武帝时期的情景,也就是在盛世之时为达到克服内忧外患的目的而强化中央集权和思想统治?果真将是“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不过,当下中国的环境已当时大不相同。当下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情背后究竟是怎样的逻辑目前还难以看清,或者说都还在变化过程之中。但有一点该是明确的,也即社会文化和思想舆论应当保持一定的自由和开放的空间,而目前呈现出的一元化倾向,一方面顺畅了国家治理,另一方面也损伤了社会活力和建设,埋下了长期隐患。

近日,中办和国办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分“三步走”建设网络强国,要求强化互联网管理。此后不久,中国出台法规允许私家车加入到网约车行列。多家媒体对此事进行重点报道,《环球时报》发表社评《网约车合法化,中国何以成全球首例》进行评论。

同时引起注意的还有,《纲要》中还指出“强化网络舆情管理”,并明确表示,“对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网络传播平台进行管理”。

与此相对应的是,近期多家网络媒体被相关部门批评并要求整改,一些网络平台栏目被关停清理。官方表示,其中被责令限期整改的频道栏目,严重违反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均大量登载自行采编的新闻信息,且违规行为严重,影响十分恶劣。

这些都是中国媒体舆论圈子里的大事。许多意见领袖私下里为之唏嘘不已。而在执政一方看来,此次对这些网络媒介的规范之举只是国家治理的其中一小部分,也是在网络领域建立新秩序的客观要求。考虑到先前迅速发展的网络空间过度自由,或者说是野蛮生长,而要进行法治化管理难免会伤及自由度。

中共有许多客观理由减少网络自由度,比如法治、秩序、稳定、安全,甚至是改革。许多被揭示出来的问题都与过度的自由存在不同程度的关系。上述被批评整顿甚至关停的媒介未被指出所犯何罪,但应当确实存在官方所说的问题。

不过有评论人士表示,即使是完全出于良善的初衷,进行合理合法进行执法,也可能造成消极的后果。在涉及到比较敏感的意识形态领域时尤其如此。其间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带,展现的态度目的、具体的方式方法、不同时机和施政对象的选择,都可能影响和生活不同的效果。

而就目前的结果来看,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意识形态一元化趋势。曾经喧嚣热闹的网络舆论逐渐变成官方和官方认可的声音一统舆情,不同的和相反的声音大幅减少,或是受到限制不被听见。

这似乎是反映出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之间的矛盾。两者可能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执政者的权威加强难免会倾压社会活力。然而这两者都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一方过于弱势都会出现问题。对中国而言,社会和舆论的规范是一个方面,另一个迫切方面是其建设和成长。

异见不一定是错误,错误的观点也有存在的理由,违法也不一定非要完全地封杀关停。

集中力量深化改革和建立秩序都需要时间,而社会民众的政治水平和意识的成长同样需要时间。强制性的执法不如自我改正和进步,但这需要有其他观点的接触和碰撞。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思想层面的创新和突破。

或许,在官方认可声音一统舆论之后,也可能从中出现喊着各类政治正确的口号的群体,产生新的分化和对立。届时其调控难度或将不亚于对当下异见者的管理。

中国政治与社会界限分明,官方口径和意识形态,与社会舆论和思想之间也存在较大分野。两者之间似乎正在经历一个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官方所主导,和以官方主导社会为目标的。其积极面和消极面都有所呈现,但能否建立起一个良好、自由、开放、合作、有序的舆论、思想、理论,或者说是意识形态环境,目前还难有定论。不过在此过程中,参与方都应该使用更为建设性的态度和方式。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