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北京涉港机构亟待整肃重组 /

北京涉港机构亟待整肃重组

随着中纪委将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党组和港澳基本法委员会纳入巡视范围后,有关中央涉港机构将迎来一场血雨腥风的讨论便不绝于耳。联系到人大委员长张德江不久前访港,以及后续巡视组可能牵动的人事更迭,都预示北京正在酝酿的大动作,值得关注。

由于香港政治生态急剧恶化,陆港争拗愈演愈烈且不断激化,甚至在近年来有很多人对“一国两制”的落实产生怀疑。习近平2015年在会见赴京述职的香港特首梁振英时明确表示,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两点,一是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最高层的一锤定音与全面准确要求,是否也预示涉港机构即将面临一场检讨与变革?

驻港机构中联办一再遭遇民意危机(来源:多维新闻)

三大问题倒逼整肃

香港问题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局面的?涉港结构的职能混乱,尤其是处于一线的驻港机构角色失当,被认为香港问题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作为除驻港解放军以外另一中央政府直接委派内地官员上任香港的官方机构,中联办近年来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首先,港澳办与中联办同为涉港机构,在具体职能设定上有很多重合之处。比如,港澳办的七大职能中,研究港澳社会情况、促进内地和香港的交流、管理中资机构三项,明显与中联办五大职能中的三项重合。虽然此三项都不涉及政治问题,但因中联办最后一项职能为“承办中央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所以普遍认为这给中联办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去拓展既有职能。再如原本归属于港澳办职能范围内的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地区与港澳特区的官方联系,负责与港、澳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及政府的工作联系,以及宣传基本法和中央对港澳政策等,实际上中联办也都有涉及和操办。

中联办和港澳办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在香港,一个在内地。在很多港人看来,中联办是比港澳办更具代表性及更切实的存在,所以中联办的一举一动,总是被外界直接当成中央的意志并进行放大镜式地解读。甚至很多香港人不知中联办是“联络部门”,只认为这一机构是代表中央的“阿爷”。中联办的“联”被忘记了,只剩下了“办”这一标签。中联办似乎对此并不反感,更不主动澄清,甚至沉醉其中。

其次,这种移位使中联办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陷入香港的政治争拗中,尤其在重大问题上很多时候已经明显逾越了作为一个联络部门的职能范围。香港回归后,中联办设立之初很守本分地继承了原香港新华社“大新华”的联络、统战职能。但2003年《基本法》第二十三条落实之后,中央开始重构中联办,在原有职能基础上增加了选举功能、政治势力协调等政治任务。

这样的任务增设,使中联办出于政绩考虑,为扶持建制派在立法会和区议会中的议席,扩大“亲中阵营”,为特首撑腰等,加上香港各利益团体的效忠和献诚,使之逐渐由应该超脱香港政治争拗的“裁判”变成直接下场比赛的“选手”,甚至充当港府及建制派的“挡箭牌”。久而久之,中联办不仅因被称为北京直接治港的总代理和第二权力中心屡遭诟病,还因束手束脚的狭隘统战,遭到泛民及香港大半民众的反感和不信任。

第三,由于香港特首的产生体制未能代表较广泛民意,也给中联办开拓了较多的参与空间。《基本法》中虽然明确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各部门不得干预香港特区自行管理事务,香港事务由行政长官自行管理等,但特首在民意方面的认受性差,使其不得不依靠中联办扶持,这就促使中联办不断“越位”,甚至坊间有“西环治港”一说。

中联办虽对“西环治港”之说几次反驳,但毫无说服力,港府与中联办的关系始终未厘清。比如特首当选后率先到中联办谢票;政改方案被离奇否决后不久,软弱的建制派代表不由分说赶到中联办“解释原委”,这些表现无疑是对“西环治港”辐射面积扩大的左证。长此以往,港府与中联办陷入两个“想当然”的泥沼中不能自拔,即港府想当然地将中联办看作是中央在港的代言人,无不依赖;而中联办想当然地将自身看作是“中央治港化身”,官架子越摆越大。造成很多港人对北京不满,中央为港府、中联办的一些失误、失策背黑锅的结果。

应该看到,中央自香港回归之后对驻港机构的运作缺少全面检讨,一直在没有完整观念的情况下,将其视为稳定香港的主要依赖。由于香港环境复杂,一国两制没有先例,中联办这类机构如何运作才是“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也在不断摸索中,出现一些问题和偏差是正常的,更应强调总结、检讨和规范。不可否认,一味地放任也是造成当下驻港机构设置混乱的潜在原因。对涉港机构的指引不仅陷入泛化,导致内部滋生了很多问题,而且在“一国两制”的幌子下,部分机构和个人不断做大,成为财团和利益团体拉拢的对象。在香港,无论是从事政治、商业,还是媒体,总是能听到一些自称“同阿爷好熟”的人。他们口中的阿爷,不是中央,不是港府,而是作为协调身份存在的中联办。

中联办关窗北京开门

张德江访港期间,泛民代表围绕中联办的意见反馈,不失为强有力的提醒和警钟。对此,张德江给出让各方都满意的说法,也提前透露北京对港的新思路、新处理。张德江提出,泛民可透过中联办或港澳办多作沟通。显然,张德江为泛民日后的沟通开辟了另一路径。

紧随其后,港澳办主任王光亚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对泛民重新定位,则是推开了一扇大门。访问中,王光亚从始至终都未使用惯用的“反对派”“异见者”或“持不同政见人士”来指称泛民,不仅承认泛民的存在是“正常的”,会“伴随着一国两制长期存在”,还表示“泛民的立法会议员是特区政权体制的组成部分。从基本法的角度看,他们也属于建制人士”。

这样的姿态在香港回归后的中联办始终未有呈现过,“斗争”“对抗”之声却是一种常态。所以今天香港的泛政治化,中联办同样需要究责。试想一下,被中联办屡屡关上的联络社会各界的大门,最终是被人大常委会和港澳办推开,这是怎样一种绝妙的讽刺。如果中联办有足够的政治意识和觉悟,应该能从习近平“全面、准确”的指示中听出弦外之音。对中联办来说,全面、准确是最低要求,即回归自己的职能本位,同时也是最高要求,毕竟中联办已经“越位”太久、走得太远,回归也不仅是职能的回归,更是思想观念的回归。

当然,不仅是中联办,所有涉港机构都需要对香港问题有全面、准确的认识。如王光亚所言,泛民的存在是正常的。同样,建制派、泛民、港府、民间团体你一言我一语,各种杂音混合在一起,也是正常的,这才是“一国两制”的真谛。香港一贯的核心价值,便是包容与多元。所以要想“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就该让特区成为一首交响乐,而不是独奏。

从当前形势来判断,最为有效的对策,北京也正不遗余力做的,便是对涉港机构的重组与整肃。中纪委巡视组这个抓手的最大作用,只是将涉港官员中的害群之马清除出去。张德江访港期间提前透风,与其说是刻意,不如说是被泛民代表逼到墙角后的顺势而为。接下来,就看北京能否真正刮骨疗毒,疏通横亘陆港之间的中梗阻,这将给泛民提供一个出口,也给香港乃至陆港的未来提供另一种可能。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