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周恩来晚年最倚重三人:一女两男 /

周恩来晚年最倚重三人:一女两男

在世俗的眼光里,邓颖超的外貌似乎与有四大美男子之一的周恩来有些差距,“邓大姐经常说,‘我们也没有计较谁的长相,恩来长得比我漂亮,我长得并不漂亮。’”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的秘书赵炜回忆,邓颖超后来也告诉她,周恩来追求她的举动“连我自己都有些纳闷”。本文摘自2016年7月29日李奉先的博客,原题为《周恩来晚年最可倚重的三个人》。

1974年9月30日,周恩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周年大会上发言(图源:AFP/VCG)

吃晚饭时,抬眼看到《海棠依旧》电视剧。猛然想到,周恩来总理逝世40周年的日子,已过去六个多月了……

与邓颖超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个英俊潇洒、才德兼备、德高望重的男人,一辈子忠于自己的婚姻和事业,尤其是和貌不惊人的邓颖超不弃不离,共度一生。数十年后,他们的爱情故事,仍然感动着我……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你不是喜欢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二十六年了,我比你住得还长,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当时已84岁高龄的邓颖超之手。1988年4月,中南海西花厅海棠盛开之际,邓颖超睹花思人,写了这篇散文,题为《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怀念逝去12年的周恩来。他们在“五四”运动中相识天津,并不是一见钟情,却在一生的相伴中逐渐积淀成深沉的爱。

10年前,《三联生活周刊》曾刊载了《周恩来和那个年代的感情》,文章根据曾经为总理工作服务了21年的赵炜的回忆,深情款款地追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真挚深沉的革命爱情……

“‘那个戴鸭舌帽、穿西服、白皮鞋的就是周恩来’,有一次开学生大会,一个同学指着台上的周恩来告诉大姐。大姐说,哟,她当时就觉得周恩来长得很漂亮。”周恩来去世后,邓颖超经常在与赵炜的闲聊中,讲起她与周恩来当年的那些片断。

“大姐说,‘我知道他那时有一个女朋友,人长得比我漂亮。所以后来恩来跟我提出时,我根本就没往那方面想’。”1923年,邓颖超突然收到周恩来从法国寄来的一张明信片,在这张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上,周恩来写道:“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1956年的一天,周恩来的侄女来访,大家坐在客厅里聊天。侄女好奇地问起两人当年的往事,周恩来坦诚相告,当年在法国的那个美丽的朋友,“对革命也很同情”,“但是,我觉得作为革命的终身伴侣她不合适”,在周恩来眼里“坚持革命”的小超便成了终身伴侣的最佳人选。

在世俗的眼光里,邓颖超的外貌似乎与有四大美男子之一的周恩来有些差距,“邓大姐经常说,‘我们也没有计较谁的长相,恩来长得比我漂亮,我长得并不漂亮。’”赵炜回忆,邓颖超后来也告诉她,周恩来追求她的举动“连我自己都有些纳闷”。

邓颖超后来说,她“理解恩来”,“他所需要的是能一辈子从事革命工作,能经受得住革命的艰难险阻和惊涛骇浪的伴侣”。从这一点上讲,为革命而挑选伴侣的周恩来被证明是有眼光的。

1975年11月,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手术的周恩来点名让赵炜陪邓颖超到医院。跟邓颖超进了病房,周恩来从被子里伸出手,“赵炜,咱俩握握手吧!”赵炜赶紧说自己手凉,不用握了,但周恩来却很坚持地说,“要握”。赵炜伸过手去,周恩来轻轻地说了一句,“你要照顾好大姐。”

赵炜一下子明白,最后的时刻已经到了。邓颖超闻讯匆匆前往,下汽车快步向病房走去。赵炜紧紧扶着她,怕她摔倒。两人一推开病房的门,登时傻了眼,医护人员、工作人员都站在旁边哭。来迟了!没来得及跟丈夫作最后告别的邓颖超一下子倒在周恩来身上,边哭边喊,“恩来!恩来!”

医生仍在抢救。9点57分,监视器上画出一条直线,总理走了。病房里原本隐忍的哭声顿时成了一片号啕,邓颖超哆嗦着双手摸着周恩来的面颊,轻轻地吻了一下他的额头,无限哀伤地哭着:“恩来,你走了……”

大力举荐邓小平

事实上,周总理在生命的最后那段时间,不仅留恋爱妻,也无限留恋人民大会堂这个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和为他服务过的工作人员。1975年7月,周恩来自感来日不多了,他最后一次来到人民大会堂要看看自己过去工作过的厅室和熟悉的老同志。服务员在门口迎接,周恩来一见他们就说:“多日不见了,真想你们啊!我是来看你们的,跟你们谈心,听你们唱歌的”。人们感觉到,这一次不像以往那样,或接见外宾或参加其他的会议和活动,好像是专程来巡视人民大会堂,又并非那样。

事后,大家才感悟到了总理的病情,他已知属于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实际上是来人民大会堂做人生的告别!

那一天,邓小平匆匆赶到三〇五医院,心事重重地向周总理谈了与毛泽东谈话的前后经过。这时的周恩来已是骨瘦如柴,他的生命已到了油尽灯枯的最后尽头。可是,当他听完邓小平的汇报后,仍然瞪着眼对小平同志说:“你就不能忍一忍?!”

他对邓小平无比信任,也决定委以重任。之前,在他的力荐下,1975年中央1号文件让邓小平正式复后,他一直全力支持邓小平的工作。他还凭自己在党内的影响,多次在医院里找来王洪文、张春桥、李先念等人,要他们支持小平同志的工作。

1975年9月20日下午,周恩来即将进手术室之前,拉着邓的手久久不放。然后,他环顾左右,高声对在场的人说:“你这一年干得很好,比我强得多!”这是周恩来在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点力量,为邓小平的工作和平稳接班造声势。

周恩来与邓小平的友谊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20年代初。但晚年的这几件事却十分耐人寻味而又真情毕露,读了足以令人回味无穷。

向叶剑英倚托身后事

此外,文革期间,周恩来也千方百计保护另一个重量级人物--叶剑英。1924年,两人在黄埔军校共事时相识,到1976年1月,两人的友谊整整52年。从年龄上说,叶剑英比周恩来大1岁,周对叶十分尊敬,经常直呼叶剑英为“剑英”,有时在下级面前称“叶公”、“参座”。

从职位上说,周一直是叶的上级,还是叶的革命领路人,在公开场合,叶称周为“周副主席”、“总理”、“周公”,平时就直呼“恩来”。

长征途中,周恩来与叶剑英互相关爱。当张国焘危害中央、分裂红军时,叶剑英始终站在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一边,叶剑英还把张国焘危害党中央的“密电”送给毛泽东,才使得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带领红一、三军团迅速转移,脱离险境并先行北上。周恩来除了同意毛泽东对叶剑英评价的两句话,即“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外,周恩来自己也用两句话赞赏叶剑英,即“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1974年周恩来住进医院以后,叶剑英亲自领导医疗小组,制订治疗方案。为了治好周恩来的病,叶剑英想了许多办法,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他还到处打听、搜集治疗膀胱癌的民间秘方,一旦发现,就指示解放军总医院检验采用。他还亲自到医院通过仪器直接观察治疗效果。

周恩来逝世的前几天,叶剑英基本上天天都去看望周恩来,并一再嘱咐医生:“要想办法,能延长一天就延长一天,哪怕是多延长一小时一分钟,只要可能,就要尽到医疗方面的一切努力和责任。”

1976年10月6日,叶剑英没有辜负周恩来临终前的嘱托,坐镇中南海怀仁堂,与其他同志一道一举粉碎了“四人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