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细说国民党五大主力:18军血脉至今犹存 /

细说国民党五大主力:18军血脉至今犹存

在国民党五大主力中,18军是一个低调的存在,既不像第5军那样天子骄子,也不像74军那样战绩骄人,令敌人恨得牙痒痒,更不像新1军、新6军处于国共争夺的焦点,露脸的机会不多,但却至今血脉犹存。

国民党中央军三大派系之一土木系创始人陈诚(图源:浙江省图书馆)

土木系起家之本

要说18军就不得不说11师,陈诚正是以11是起家,发展起土木系。11师原为北伐“铁军”国民革命军第4军的番号,属粤军,但11师留守广东并未参加北伐。当时的第4军下辖三师一团,可谓人才济济、风云聚会。军长是后来中共建政后第一届政府的国家副主席李济深,11师师长是后来的南粤王、国军一级上将陈济棠,10师师长、副师长为陈铭枢、蒋光鼐,12师师长是张发奎,独立团团长为叶挺。

宁汉分裂时,尽管在李济深带领下11师占对了队,支持了蒋介石,但1929年全国编遣部队时,11师还是缩编为第1师第1旅,进而取消了11师番。不过,就在杂牌军11师番号取消的同时,一个蒋系中央军的11师出现了,原国民革命军17军缩编为11师,属蒋介石第1集团序列。

17军同样也是杂牌军,出身闽军,后被蒋介石收编。17军军长曹万顺担任11师第一任师长,是蒋介石第1集团军6个师中唯一由非黄埔出身担任师长的部队。为了监视曹万顺,蒋介石将自己的两个警卫团编为31旅划入11师,并且低植高配,由心腹、21师师长出任旅长。曹万顺心知肚明,陈诚是奔着师长来的,背景深厚惹不起,一心放权,任由陈诚掌控部队。1929年6月,陈诚出任11师师长,曹万顺先是调任新编第1师师长,后以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赋闲。担任师长后,陈诚又借机将反对自己的31旅旅长黄埔一期生桂永清、32旅旅长黄埔一期生关麟征排挤出11师,该师成为陈诚的天下。

完全掌控11师后,陈诚大刀阔斧改革,公开提出选拔使用干部的条件是“不贪财,不怕死,会带兵,能打仗,没有不良嗜好;忠于蒋总司令,服从其命令”,大肆裁撤旧军官,网罗黄埔生进入11师任职,形成三期生担任团附、营长,四期生担任营附、连长的局面,使11师黄埔化、中央军化。经过整顿,1师由3个旅缩编为2个旅及一个补充团,师长保定军校8期炮科陈诚,副师长保定军校8期炮科罗卓英,参谋长保定军校8期步课、黄埔教官周至柔,这三位保定8期同学构成陈诚土木系的最初的核心。

经陈诚的整顿,11师是要战斗力有战斗力,要背景有背景,在中央军中脱颖而出,成为精锐。陈诚本人对于拉队伍,壮大实力也有特殊癖好,不断收编部队进入11师。1930年4月,以11师补充团为骨干,收编湖北徐声瑜独立13旅为11师独立旅,使11师成为3旅9团的甲种师编制。8月,因中原大战有功,陈诚升任18军军长,仍兼任11师师长,此时18军仅有11师一个师。

1931年2月,陈诚收编教导第3师为第14师。同年,趁第三次围剿中共红军的机会,陈诚吞并杂牌军52师,并将11师独立旅调入52师掺沙子。到1932年9月,陈诚又先后收编了43、59两个师,按惯例又从骨干11师调拨骨干充实两师。至此18军已经拥有11、14、43、52、59等5个师,后52、59师划归第5军。

1935年,国军开始全面在整训,陈诚担任编练主任,在老长官照顾下,18军基干部队11师列入第一批整训名单,改编为两旅4团甲种师,师时任师长黄维也被派往德国学习军事。至抗战前,陈诚以11师起家扩编出来了中央军三大派系之一的土木系,作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下辖黄埔一期生黄维11师,一期生霍揆章14师,一期生李树森67师,朱怀冰94师,整个抗战期间乃至第二次国共内战,除了11师始终不变外,18军下辖各师进进出出变动频繁。

狡猾的18军

如果说陈诚以其清廉,赋予18军不同于一般国军的作风,敢打硬仗,不负精锐之名。胡琏给予18军的则是狡猾,就如中共对胡琏评价的那样--“狡猾如狐”,既善打硬仗,也善于打巧仗,同样不缺乏对蒋的忠心。如杜聿明般就算翻越野人山也要回国,而不是前往印度寄人篱下,胡琏恐怕是做不出来的,从这点看胡琏倒是有点像孙立人。

胡琏毕业于黄埔四期,是18军、11师土生土长成长起来的军人,自1928年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二团连长起,其从军生涯极少离开过11师、18军、12兵团。

抗战中,18军参战无数,但最能体现其精锐之名的唯有石牌一战。石牌位于今日三峡大坝与葛洲坝之间,是长江三峡最险要的关口,也是当时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的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1941年春,18军划入第六战区,驻防重庆与三峡之间、长江岸边的四川忠县,当年冬18军前出到湖北西部长江沿岸,11师进驻石牌要塞。1942年3月,胡琏升任11师师长,此时军长为黄埔二期生方天。

1943年5月12日,正当11师枕戈待旦,加固实拍要塞防御时,日本华中第6方面军出动6个师团,在11军司令官横山勇指挥下发动鄂西会战,意图重创六战区部队,打开通往重庆的大门。5月23日,渔阳关失手,形势对国军不利,时任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命令除18军驻守石牌部队外,其余部队待机后撤。在其余部队后撤之下,石牌成为整个会战的焦点,此时18军下辖11、18、暂编34等3个师。

5月26日,日军进攻石牌外围18师阵地。27日,18师阵地被突破,与11师短兵相接,胡琏亲到一线督战。11师一度夺回外围阵地,但在友军败退后,不得不退后要塞固守。战况及其激烈,双方甚至发生了日本陆军二战最大规模白刃战,“在曹家畈附近的大小高家岭上曾有3个小时听不到枪声,这不是战斗暂时停息,是我军在和擅长拼刺的日军短兵相接,展开了肉搏战。”至6月2日,六战区反攻,日军全面撤退。当时的报纸称石牌要塞一战堪称“东方斯大林格勒”,师长胡琏获颁青天白日勋章。

战后,18军调防湘西。1944年8月,胡琏升任18军军长,同年11月11师作为嫡系精锐,得到第一批换装美械的待遇。1945年8月,前往长沙接受日军投降,10月调往武汉担任警备任务。1946年,整编为整编11师,胡琏任中将师长。

至今血脉仍在

自从驻防武汉后,18军、整编11师除短暂几个月前往山东围攻华东解放军外,大多数时候都在华中的湖南、安徽、河南活动。当面的对手,先是新四军第4师李先念,后师前里跃进大别山的刘伯承、邓小平中原解放军,都吃够了18军的苦头,却因实实在在的战力上的差距无可奈何。如74军那样集中兵力歼灭,办不办得到师一回事,胡琏给不给机会,上不上当是另一回事,18军保持着不败的战绩。

时间进入1948年,国共内战进入战略决战阶段,东北、华北、华东国共三个重兵集团展开决战。1948年11月,以18军为骨干包括第10军、14军、85军及第4快速纵队组建12兵团,配属华中剿总指挥。兵团司令原定由18军军长胡琏升任,但因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等反对,由离开18军多年的老军长,时任新制军官学校校长的黄维出任司令,胡琏屈居副司令。又在蒋介石的一再严令下,由湖北驰援徐蚌战场,参加主力决战。此时,胡琏因父亲去世,离开部队,回到陕西老家。

1948年11月25日,12兵团被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保卫在宿县西南双堆集。至12月15日黄昏,除了包围圈外的18军49师及骑兵团以及部分突围部队外,12兵团十几万人全军覆没。战况最激烈时,胡琏曾空降进包围圈,意图挽救12兵团失败。胡琏于突围途中受重伤,养伤数月。

胡琏康复后,出任第二编练司令部司令,以突围的12兵团部队为骨干,在江西重建12兵团,下辖10、18、67三个军。当时国民军嫡系中央军大部被歼,重建的12兵团、18军虽大部分是新兵,但在胡琏整训下,仍然是国军精锐。1949年10月华东野战军叶飞10兵团进攻金门时,就吃够了胡琏12兵团的苦头。大约由于金门的功绩,国军曾经的五大主力,至今只有18军的血脉仍然延续,并始终是国军的主力,虽然已经没有18军、11师的番号。

12兵团进驻金门后,改组为金门防卫司令部,今日为已从兵团级降为军级的金门防卫指挥部,代号“擎天部队”。11师代号“海鹏部队”,1952年番号改为第17师,为重装师;1976年又改为第117师,驻防台南;1998年精简为联兵旅第117旅,2005年取消番号并入机械化部队298旅,2013年机步298旅改为机步333旅,代号“普光部队”,驻防屏东。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