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二战中的意大利:真的是负责搞笑的吗 /

二战中的意大利:真的是负责搞笑的吗

在人们眼中,二战中的意大利军队可称得上是一支常败之师,作为主要轴心国中最后参战的国家,意大利是第一个战败的,这样糟糕的战绩,难怪很多人会说意大利在二战中是负责搞笑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本文摘自《国家人文历史》,作者杰夫,原题为《“负责搞笑的常败之师”:二战中的意军真的那么渣?》。

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图源:Getty/VCG)

在国内外大多数军迷甚至普通网友眼中,二战中的意大利军队可谓是一支常败之师,战斗力之差以致各种负面段子层出不穷,似乎忝列列强的意大利只是负责搞笑的。那么真实历史中的意军到底怎么样?总体上,二战意大利军队确实表现平平,主要轴心国中最后参战却第一个战败,这背后有什么必然或者说深层的原因?

某种程度上,意大利的参战并不是深谋远虑的结果。按照计划,意大利要到1943年才能完成战争准备,这也是墨索里尼曾经告诉希特勒的。但随着德军在各战场势如破竹,“领袖”再也坐不住了,“为了以战胜国的一员坐到谈判桌边,我不惜牺牲几千条生命”,不顾党政军高层的普遍反对,把意大利绑上了希特勒的战车。

“贫穷帝国主义”遇上好大喜功的领袖

1940年6月10日参战时,在纸面上意大利拥有令人生畏的力量:陆军有74个师、大量边防部队和从殖民地征募的军队;空军有3,296架各种飞机;海军拥有包括6艘战列舰在内的151艘水面舰只和116艘潜艇。

表面上的实力,掩盖不了结构性的缺陷,出于宣传的虚张声势无处不在——陆军的师都是两团制而非列强普遍的三团制,炮兵的数量和质量也远逊对手,步兵师的机动车辆很少只能依靠驴马,这使得意军一个军的作战能力才勉强抵得上盟军一个整装师。装甲部队的主力是没有炮塔只有机枪的L.3超轻型坦克,少量的中型坦克装甲脆弱,缺少无线电。空军只有2/3的飞机堪用,其中只有166架达到现代标准,其余多是过时的双翼机,即使相对先进的马基C.200和菲亚特G.50战斗机,也比盟军和德军的同类飞机速度慢,火力弱,更缺乏无线电。

庞大的轰炸机群中只有SM.79算是一种颇有威力的武器。海军的战列舰大半是改进的旧舰,潜艇的隐蔽性也不好(这在清澈透明的地中海很不利),没有航母和雷达。海空军的配合协同很差,墨索里尼通过立法把所有固定翼飞机都划归空军(甚至包括舰载水上飞机),军种矛盾和指挥层级的复杂,使海空协同成为空话,甚至屡屡上演误击的悲剧。

军事层面上的问题背后是整体国力的差距,被列宁讥为“贫穷帝国主义”的意大利在经济实力尤其工业方面比主要强国差很多,资源匮乏,煤和石油以及其战略金属等主要依赖进口,虽然法西斯上台后大力提高军事预算(接近了法国的水平),但在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的军事冒险耗费了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员,使得意军无法完成装备更新和战争准备。更有甚者,这两场战争相对轻松的胜利使墨索里尼及军方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并且得出一些虚假的推断,比如Cr.32双翼战斗机优异的交换比(对手包括伊16单翼战斗机)使他们确信双翼机机动性更好,因此着力开发双翼的Cr.42而不是单翼机,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和时间,结果二战开打后根本无法与Bf109、喷火等单翼机对抗。

此外,法西斯独裁造成的效率低下、贪腐盛行等也影响了战争机器的运作,军方高层利用职权勾结军工企业以次充好、靠不当竞争获利丰厚,高级将领思想保守,固守殖民地战争和一战的堑壕战窠臼,宁愿要步兵和驴子而不要坦克。更有意思的是,军事计划和准备都是针对法国、南斯拉夫甚至德国的,却没有在北非沙漠地区针对英国的计划。意大利海军是按照英国皇家海军的模板建立发展起来的,许多技术和战术来自英国,海军上下根本没有与英国作战的准备和意愿,倒是把法国当成主要的竞争对手和假想敌。

意大利人,特别是南方意大利人,热爱生活,生性热情散漫,缺乏法律意识,蔑视权贵和秩序,不会为抽象的东西无端地奋不顾身,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他们不能成为好兵,加里波第早已证明了这一点。对于大多数意大利军人来说,猝然和英法交战,既激发不起保家卫国的血性,也缺乏心理准备和愿景。

东非战役的惨淡命运早已事先注定

即使在种种不利的情况下进入战争,面临强大的对手,意大利军队也并非像有些宣传和流言那样不堪。战备程度最高的潜艇部队在参战第三天就打响头炮,击沉了英国巡洋舰“卡里普索”号。在东非,意军攻占了英属索马里和苏丹的一些地区。但意大利总体战略势态却比较险恶:意大利占领着包括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的广袤土地,驻军虽然数量庞大,但绝大部分是征募的土著部队,战斗力和忠诚度都有限,能打的仅有两个正规师和少量其他部队,更重要的是意大利人三面被英法殖民地包围,东面是印度洋,难以获得本土和利比亚的补给。几乎被隔绝的意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特别在克伦,给进攻厄立特里亚的英印师以巨大杀伤,使英军感叹意大利掷弹兵的顽强坚韧甚至超过了后来卡西诺山的德国伞兵。

在三路英军及英联邦军队的夹击下,意大利在东非据点不断失守,但还是坚持了相当长时间。贡德尔地区的意军一直抵抗到1941年11月28日才投降。东非战役的惨淡命运早已事先注定,但意大利也有不少亮点:除了重创印度师,小小的空军中涌现了双翼机王牌维辛蒂尼,他用Cr.42战斗机击落17架敌机,是二战中头号双翼机王牌。骑兵军官阿美迪欧·吉列特以灵活坚决的游击战使英军头疼不已,还曾上演骑兵攻击坦克和炮兵的奇景,并用燃烧瓶摧毁了3辆坦克,他甚至被英军称为“意大利的劳伦斯”。“托里切利”号潜艇在被飞机击伤后,以一敌四,击沉一艘英国驱逐舰,重创一艘护卫舰,最后自沉。

北非英军的“罗盘”行动是最常用来证明意军无能的例子。意大利第10集团军的15万大军惨败于3.6万英军,被俘超过13万。首先,英军从来没有直接面对优势兵力的意军,“罗盘”行动第一阶段歼灭的是意军从海岸到悬崖之间的5个兵营。英军拥有强大的第7装甲师和全摩托化的印度师(随后澳大利亚师接替),并占有情报和海空优势,这使得他们能够取得战场主动权,能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地点集中优势兵力进行突袭,反观以步兵为主的意军缺乏机动性和补给只能采用静态固守,而兵营之间缺乏相互保护并且没有派出巡逻队,以致被包围歼灭。另一方面,投机心理和高估自身实力使得墨索里尼没有集中相对精锐的部队和资源,第10集团军的10个师中有两个由土著组成的利比亚师,3个法西斯师都是临时拼凑的准军事人员,比童子军好不了多少,军官也都没有经验和领导力。还有几个步兵师也是以戍守和维持治安为任务的二流师,缺乏机动载具和攻击力。少量的中型坦克也没有能集中使用,而是分散组成几个装甲集群配属各部。

尽管如此,遭突袭的意军还是进行了激烈抵抗,特别是唯一的装甲编队马雷蒂集群,包括马雷蒂将军都在仓促迎战中战死,反坦克炮手们也战至最后一人,他们无畏地向马蒂尔达坦克射击,却根本无法击穿,直至被碾压或击倒。谙熟沙漠机动战术的英军逐步击溃意军各部,并以快速合成纵队在贝达阜姆截断了沿海岸公路撤退的意军主力,意军以M13坦克和步兵进行了多次拼死突击,几乎突围,终遭英军反坦克炮拦截而功败垂成。在第七装甲师和澳大利亚师主力赶到后,无处可去的意军只能绝望地投降。英国的报道刻意把胜利描绘得很轻松,甚至称澳军踢着足球进攻,这只能说是在各个战场屡战不利的盟军太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士气了。对大量意军俘虏进行夸张描绘——“抓获5英亩军官,200英亩军士和士兵”——的人可能没有预料到,此后不久在托布鲁克投降的数万南非军和马来亚投降的十万英澳军。

隆美尔手下尽责的龙套

甚至隆美尔对自己的意大利盟友也颇有微词,虽然在公开场合他称赞意大利狙击兵的勇气和“阿里埃特”装甲师的能力,但一战的经历使他打心眼里看不上盟友,无论他的日记还是传记里都说北非的军事成就源自个人天才和德军善战,意大利人不是根本不被提及,就是充当可笑的跑龙套甚至拖后腿的角色。那么事实呢?隆美尔大胆高效的机动战术和德国非洲军的精干善战固然是屡败盟军的主因,但毕竟他只有两个师至多一个军,在沙漠机动战需要掩护侧翼以及佯攻来吸引敌人注意,在追击时需要步兵来扫荡战场肃清残敌,在撤退时更需要后卫,更需要提供补给和保护运输线,对敌要塞的围攻(比如托布鲁克)也需要一定的优势兵力。

做这一切的都是意大利军队。意军干的是脏活、累活、不起眼的活,隆帅则永远是得到掌声和喝彩的那一个。“罗盘”行动后北非的意军进行了洗牌,真正一流的师和装备在海军护航下源源不断来到北非,战斗力也今非昔比。在隆美尔组织的各次行动中,意军提供了大部分的步兵、可靠的装甲和摩托化部队,甚至相当部分车辆。无论进攻还是防御,大多数场合意军都证明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军人。在古比井,“青年法西斯”师的学生军们与炮兵还有“阿里埃特”师的坦克一起,击败了英国装甲旅的进攻,使之损失惨重。托布鲁克围城战中意军击退救援的澳军,圣马可海军陆战队和炮兵协同挫败了英国特种空勤团的登陆行动,最终使数万南非军队放下武器。在英军占有压倒优势的第二次阿拉曼战役,部署在南线的意军各师也是顽强抵抗,“阿里埃特”装甲师战至最后一人,“弗雷格尔”伞兵师进行了史诗般的殊死战斗,迟滞了英军装甲部队,使隆美尔非洲军得以逃脱。

墨索里尼四处撒胡椒面

东线也是意大利投入主要力量的战场,兵力最多时达22万。配属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意大利远征军在席卷乌克兰平原的狂飙突进中,配合德军,攻占了斯大林诺(现顿涅茨克)等地,俘虏苏军10万,缴获大量装备。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时,意军负责掩护侧翼近200公里的漫长战线,在压倒性优势的苏军攻击下没有像相邻的罗、匈军队一样一触即溃。虽然缺少反坦克武器,意军尽力坚守阵地直到被包围,山地军血战突围,3万人仅剩4,000人。当初如果把这些兵力和资源用在北非,而不是无谓地耗费在乌克兰的寒冬里,那么盟军至少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同样地,缺乏统一现实的战略目标也体现在希腊战线,这里也催生了网络上一个最“意黑”的段子:意大利从阿尔巴尼亚入侵希腊被对手反击,法国人在意法边境竖了一块牌子,“希腊人请止步,这里已是法国”。且不说段子手的地理大概是体育老师教的(希腊阿尔巴尼亚与法国之间隔着南斯拉夫和意大利),就是这场希腊战役的普遍描述也是充满了偏颇和选择性忽视。固然,从意大利方面看,这场战役完全是墨索里尼式自负和心血来潮的产物,堪称无军种配合、无作战应变计划、无敌方情报的“三无作战”。借助各种有利条件以及高昂的士气,在英国支援下,希腊打退了意军并一度攻入阿尔巴尼亚境内。即使补给跟不上,但凭借相对进攻更出色的防守能力,以坚韧吃苦的农民为主体的意军还是稳定住了战线,并使希军消耗巨大,成为强弩之末,为反攻和德军从北面的进攻创造了条件。

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意大利在法国战败已成定局时背后插刀,几十万大军反被法国一个师吊打。那么真实情况如何呢?法意之间的阿尔卑斯山地形险要,法国精心构筑了完备的山地筑垒防线,成为马其诺防线的南翼,守军也非一个师,他们是奥利将军指挥的阿尔卑斯集团军,8个师20万人。由于地形和运输能力所限,一般一个意军步兵师仅能展开几个营甚至更少,直到停战,2/3的意军甚至还没有见到法国边境。尽管按克劳塞维茨的说法,穿过阿尔卑斯山脉进攻法国好比是“抓住敌人的步枪上的刺刀”,但到停火时,意军还是占领了一些山口、阵地和要塞,以及包括芒通城在内的600平方公里的土地,收获有限,却也绝非耻辱。

集中使用的海空军肆虐东地中海

与陆军的整体战绩乏善可陈相比,意大利海空军的表现更为出色,特别是在东地中海。意大利的参战,截断了英国本土与广大殖民地和自治领之间的交通线,也威胁着中东和非洲,迫使英国在地中海两端都布置了大量的海空兵力。

意大利海军除了隔绝英国的交通,也担负着保障北非、巴尔干与本土之间运输线的重任。在德国的燃油供应经常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意大利海军还是不惜巨大牺牲基本保证了运输线的安全畅通,虽然以马耳他为基地的英国飞机和潜艇取得了不俗战果,但意海军护航的船队人员损失率只有5.2%(而且大多获救),器材损失率为14.6%,此外海军还用自己的舰艇运送了30余万人次的兵员和近4万吨物资。

在德意空军的配合下,意海军对英国护航船的打击,使马耳他一度被压制,有力支持了德意非洲军的作战。在地中海,意大利潜艇部队击沉了包括“卡里普索”号、“博纳文切”号、“开罗”号等英国巡洋舰和“埃斯科特”等多艘驱逐舰。开现代海军特种作战先河的第十轻型舰队(X MAS)继承了一战的勇敢无畏传统,取得优异战绩,人操鱼雷对亚历山大港的奇袭瘫痪了英国两艘战列舰“刚勇”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在克里特岛的苏扎湾,摩托爆破艇(MTB)击沉了英国巡洋舰“约克”号。意大利袖珍潜艇也在黑海击沉2艘苏联潜艇。除了地中海,意大利潜艇还前出大西洋,在德占的法国波尔多建立了基地。有约30艘意大利潜艇在大西洋游弋,伺机攻击盟国商船,平均每艘意大利潜艇的击沉吨位(2.8万吨)超过了德国潜艇(1.64万吨)。

回到地中海,意大利空军的鱼雷机和轰炸机,虽然在配合海军方面乏善可陈,但也取得了一定战果,尤其是SM79鱼雷轰炸机,这种被英国人不无恼怒地称为“该死的驼背”的三发飞机,在勇敢而技术娴熟的机组手里,成为地中海上的反舰利器。SM79重创了“肯特”号重巡洋舰、“利物浦”号和“格拉斯哥”号巡洋舰。意大利的Ju87俯冲轰炸机也与德机一起重创英国“光辉”号航母,还在利比亚沿海击沉英国护卫舰“奥克兰”号和澳大利亚驱逐舰“沃特汉姆”号。这些只是意大利轰炸机部队的部分战果,总的来说,他们取得了比水面舰艇更辉煌的战绩。

反戈一击表现神勇,抓获墨索里尼立大功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与盟军签订停战协议,意大利王国反戈一击,成为与盟军并肩作战的友军。海军主力舰队从拉斯佩齐亚港历经险阻,付出了战列舰“罗马”号被击沉(舰队司令贝尔加米尼随舰阵亡)的代价后,来到马耳他。第十轻型舰队(X MAS)的部分成员成为盟军的战友兼老师,向后者传授水下突袭的技艺,并联合突击热那亚港,炸毁了包括未完成的“天鹰”号航母在内的舰船,阻塞了航道,防止被德军利用。

在那不勒斯,忠于国王的意军与起义民众一起,驱逐了德军,保护了城市,迎来盟军。在科西嘉和撒丁岛,意军在盟军支援下驱逐德军,赢得解放。在盟军协助下,忠于国王的军队重新组织并征募新兵,力图为意大利未来的地位和影响力而战。新成立的军队叫“意大利联合交战陆军”(同样还有联合交战空军和海军),取得了准盟国的地位。这支2万人的“新”军中最早成军的是“第1摩托化战斗群”,他们参加了卡西诺山以南地区的战斗,付出沉重伤亡,以良好的表现打消了盟军的怀疑,赢得了信任。他们先隶属美国第5集团军,后又重组并划归英国第8集团军最左翼的波兰第2军。1944年4月17日起,这支22000人的力量改称“意大利解放军”,志愿者源源不断,因此扩充为2个师。

1944年初激烈的卡西诺山战场出现了5,000意大利解放军的身影,作战英勇的他们再次遭受重大伤亡。在一系列战斗后,意大利解放军后撤修整,并壮大为6个独立战斗群,每个群相当于一个小型师,全部采用英国装备,各个战斗群分别被配属到美英各部队。除了这些战斗部队,意大利政府还组建了8个辅助师约20万人,为盟军承担各种后勤和辅助支援以及工程等任务。总计,在意大利的盟军第15集团军群1/8的作战力量和1/4的总兵力是由意大利提供的,此外还有3个内卫师负责治安保卫。

在北方的部分空军的飞机也想方设法逃奔南方,到1943年底共有281架飞机降落在盟军控制的机场,但其中大部已不适合作战使用。回归的人员配备了盟军提供的飞机,担负运输、护航、侦察、海上救护以及有限的对地支援等任务,他们基本上在巴尔干地区活动,任务包括支援铁托的游击队。意大利联合交战海军得到了除被英国扣留在埃及的两艘维内托级战列舰以外的大部分舰艇,应该说,这是“新”三军中最强的,但也是发挥作用最微不足道的,因为已成为盟军内湖的地中海已经没有合适的作战目标了。战后,这些力量成为新生的意大利共和国武装力量的基石。

在北方德占区,前意军官兵和各阶层民众组成了各种游击队,其中意共游击队的力量最大,对游击队总数的估计从8万到几十万不等,他们袭击德军据点,破坏交通线,为盟军收集情报,配合盟军特种行动,抓获并处决了墨索里尼等法西斯头目。在拉文纳和热那亚,游击队甚至迫使德国守军崩溃投降,保住了城市。在铁托的南斯拉夫游击队里,也有多达5万的原意大利军人组成了各加里波第旅。电影《桥》里的爆破专家萨尔瓦多里就是投奔铁托游击队的原意大利军人。艺术源于生活,他就是在异乡参加异国军队对德作战的意大利军人的典型写照。

正是由于反戈一击,意大利最终站对了队,避免了与德日一样被盟国军事占领甚至国土分裂的局面,反而成为战胜国,后来又以创始国的身份加入北约,成为北约南翼举足轻重的力量。有人可能又要嘲讽意大利人墙头草,然而二战中反戈一击的远不止一家,至少还有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

意大利,不论是军事表现,还是国运,真的没有那么菜。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