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中加联合声明:29项合作标志新时代 /

中加联合声明:29项合作标志双边关系新时代

据新华社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加拿大政府于9月23日发表联合声明,内容如下:

应加拿大总理贾斯廷·杜鲁多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6年9月21日至24日对加拿大进行正式访问,以进一步构建坚实、稳定的中加关系。在渥太华期间,李克强总理会见了戴维·约翰斯顿总督,同杜鲁多总理举行会谈,共同启动两国总理年度对话机制,并会见乔治·富里参议长和杰夫·里甘众议长。李克强总理和杜鲁多总理还共同出席了在蒙特利尔举行的第六届中加经贸合作论坛。

双方高度评价杜鲁多总理近日对中国的正式访问,同意采取进一步行动开创中加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新局面。双方认为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互访展示了双方致力于发展两国关系的新承诺。李克强总理和杜鲁多总理忆及双方在北京的会面,回顾了建交46年来中加关系取得的重要发展,同意加强交往,为两国创造更多经济和社会利益,并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双方同意两国领导人通过互访、多边场合会晤、通话、通信等方式保持密切接触,就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加强沟通。双方同意充分发挥现有高层对话和磋商机制作用,认为作为强劲和全面的双边关系的一部分,双方以相互尊重和坦诚的方式就机遇和挑战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十分重要。频繁的对话不仅可以培育新的增长领域和深化合作,还将为双方在人权、法治等问题上相互理解提供新途径。

双方同意采取有力举措,营造公平、透明和友好的营商环境,以扩大双边贸易。双方还同意加强农业、能源、制造业、金融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务实合作。两国强调双向投资对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重要性,致力于鼓励创新和科技领域互利合作。

双方同意加强司法执法领域交流合作,寻求在反恐、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问题上进行更多接触。双方同意加强两军交往,探讨开展更多联演联训。

双方认识到两国民间交往的重要性,同意扩大人文交流,深化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合作。在加拿大迎来建国150周年之际,双方将庆祝两国共同的历史经历,鼓励两国人民扩大交往,拓展文化和体育合作。双方致力于增加人员互访,扩大双向留学生交流,并为此简化签证受理程序。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已作出承诺的基础上,双方决心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并重申致力于开创全球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双方一致认为,扩展在地区和全球问题上的合作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为此,双方决定加强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等多边组织中的沟通与协调。双方重申将继续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同时探索在国际发展、全球卫生和妇女、儿童赋权事业领域开展新的合作。中方欢迎加方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期待同加方在亚投行内开展密切合作。

访问期间,双方宣布了一系列重要合作进展并签署相关合作文件,具体如下:

一、为巩固战略伙伴关系新局面,双方欢迎两国总理成功举行首次年度对话。
二、两国领导人重申支持尽早启动中加经济财金战略对话,这一对话将在副总理级别上进行。
三、双方宣布到2025年实现双边贸易额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
四、鉴于两国经济体的相互关联性以及中加经济和商业关系中待挖掘的潜力,双方同意启动中加自由贸易协定探索性讨论。
五、双方签署了《中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联合声明》,以鼓励和支持两国企业在第三方市场寻求经济发展机会。
六、双方签署了《中国商务部和加拿大外交、贸易和发展部及加拿大统计局关于成立贸易统计工作组的谅解备忘录》。
七、双方认为有效的资本市场以及强健、稳定的金融体系对发展经济十分重要,欢迎开展相应合作以在上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人民币兑加拿大元直接交易,同时欢迎加拿大相关金融机构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
八、双方宣布到2025年实现双向人员往来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
九、双方签署了《中国国家旅游局和加拿大创新、科学和经济发展部关于旅游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十、双方签署了《中国农业部与加拿大农业和农产食品部农业合作行动计划(2016年——2020年)》。
十一、双方签署了《中国国家粮食局和加拿大谷物委员会合作谅解备忘录》。
十二、双方就中加油菜籽贸易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十三、双方认识到农业和就动植物健康采取必要防范措施以及食品安全问题对双方的重要性,同意将新增加拿大带骨牛肉对华市场准入,并推进相关重要措施,支持加拿大牛肉和猪肉、牛种质资源以及中国梨、含馅粮食制品的双边贸易。
十四、双方签署了《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与加拿大卫生部关于消费品安全合作谅解备忘录》。
十五、双方签署了《中国民航局与加拿大交通部双边航空技术安排》。
十六、双方通过近期有关磋商扩大了中加航权安排, 同意进一步加强两国航空运输联系。双方还同意于2017年举行新一轮会谈,探讨进一步扩大航权安排。
十七、在筹备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过程中,并作为加强两国文化和民间联系的机会,双方同意加强在冬季体育领域的合作。
十八、双方重申致力于通过全面、有效实施具有历史意义的《巴黎协定》来加大两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愿同国际伙伴一道加强气候变化全球应对工作,并推动年内相关多边会议取得成功。
十九、双方签署了《中国教育部和加拿大外交、贸易和发展部关于教育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并欢迎续签中加学者交换项目。
二十、双方欢迎加拿大成为2017年中国国际教育展主宾国,欢迎扩大加拿大留学中国项目,该项目是旨在帮助加拿大学生来华增长见识的学分项目。
二十一、双方同意在《中加科技合作协定》框架下建立中加创新对话机制。
二十二、双方签署了《中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关于分享和返还被追缴资产的协定》。
二十三、双方签署了《中国公安部与加拿大皇家骑警关于打击犯罪的合作谅解备忘录》。
二十四、双方认为卫生合作是双边关系的重要领域,愿在明年举行第五届中加卫生政策对话,并续签2017年至2019年卫生合作行动计划。
二十五、双方同意加深在海洋溢油防治等海洋科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二十六、双方签署了《中国海关总署与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合作安排》。
二十七、双方欢迎《中加社会保障协定》于明年初生效。
二十八、双方同意支持建立旨在拓展两国省际交往的对话机制。
二十九、双方同意积极支持两国有关机构尽早启动能源、外交政策等领域二轨对话。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16-09-24 23:11
    您已点过赞
    本帖最后由 weinberger 于 2016-9-24 23:12 编辑

    一带一路的核心是,从陆路和海上保证中国和亚非欧其他国家的经济运输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目前为止是成 ...

    加拿大对美国出口比对中国出口高十倍,在这里投资雇人的大公司绝大多数是美国公司的子公司,鲜有中国公司。你觉得'延迟美国经济复苏'对加拿大和这里的华人是件好事吗?
  • @ 2016-09-24 20:17
    您已点过赞

    提醒一下:自由党是2015年10以后才执政的。你如何看待前朝保守党政府在这些对华贸易逆差中的作用呢?

    另 ...

    我也没觉得保守党政府'冷淡中国'。反正多说也没啥用,老百姓自己会感觉得到自由党执政日子是更好过了,还是更不好过了。下次选举会做出判断。冷淡不冷淡不是嘴上唱的,是要看实实在在的结果的。只要自由党打不开能源产品销往中国和其他国际市场的渠道,那么再多的唱高调也没啥用。
  • @ 2016-09-24 21:40
    您已点过赞
    本帖最后由 万里长城 于 2016-9-24 21:42 编辑

    提醒一下:自由党是2015年10以后才执政的。你如何看待前朝保守党政府在这些对华贸易逆差中的作用呢?

    另 ...


    所谓前保守党哈勃政府冷淡中国政府不过是自由党对保守党的抹黑,前保守党哈勃总理执政期间四次出访中国,何来冷淡?只不过是哈勃在与中共政府打交道时坚持西方的基本价值观原则而已,但并没有耽误与中国开展贸易往来,把哈勃执政期间与中国政府签订的贸易协议与土豆与中共政府签订的协议比较一下,不就一目了然了吗,谁也不傻,谁还看不出来是咋回事,只不过是亲自由党的媒体及自由党的支持者靠掌握的话语权硬是把中国政府与加拿大自由党政府取得的外交成果说成是自由党土豆的成果,实际自由党土豆啥球成果没有,完全被中共政府牵着鼻子走,
  • @ 2016-09-24 18:10
    您已点过赞
    是的,基本都是虚的。即使是油菜籽出口,是中方先威胁不让进口,现在因为加拿大答应了亚投行等很多要求,中方'放一马'让你暂时继续卖过去而已。不算什么新成就。加拿大对中国有惊人的每年500亿元贸易逆差,伤害本地经济及就业。唯一可能缩小贸易逆差的是将原油,天然气卖到中国。但是自由党政府又因为减排指标等等自缚手脚,不让建输油管和上LNG项目,导致这些产品根本就运不到中国及其他国际市场。这个问题不解决,对华出口的扩大只能是一句空话。
  • @ 2016-09-24 17:28
    您已点过赞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大炮 于 2016-9-24 17:30 编辑

    有多少能落到实处?一带一路已经步步受挫了,亚投行的运作又有什么实际成效?浏览了一遍,看似只有“
    中加油菜籽贸易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这一样是可以马上见到实效的,其他的都是务虚的多。

  • @ 2016-09-24 19:02
    您已点过赞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最新发表的有关加中贸易的统计数据,加拿大在2014年从中国进口的总金额为58,640,520,180加 ...

    开眼了吧?所以不要关在象牙塔里纸上谈兵。出去看看现实的世界。这样一边倒的不公平贸易继续下去,经济只会越来越糟,我们的子孙都无处去找稳定点的工作了。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