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小费制度是不是加拿大被纵容的陋习? /

小费制度是不是加拿大被纵容的陋习?

小费--阳光下的潜规则

关于小费,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用餐结束后给的心甘情愿。

出国前,总会有那么一位好心的朋友给你转发一份各国小费支付指南,仿佛担心没见过世面的孩子出门丢了乡亲父老的脸。

看着上面罗列着服务项目和约定俗成的小费数额,

很多人还是会觉得:

凭什么?


要面子的我们,在付小费的时候

只知道不能少给,却从来不会追究是否应该

在国内经常嚷嚷道德绑架,对每笔花销都精打细算,

在国外却为了搏个慷慨得体彬彬有礼的好名声

而欣然接受这种


阳光下的潜规则。

传说称Tip是To Insure Promptitude(确保快捷)的缩写。标注这句话的罐子出现在16世纪英国的酒馆中。

Tip的词源虽无从考证,但这种行为确实存在,初衷一目了然:是额外服务的价值。客人给小费是为了得到更快捷的服务。

万万没想到,在欧洲日渐势微的小费习俗漂洋过海后摇身一变成了北美的生活文化。最初北美的服务人员会拿到足够生活的基本工资外加10%的小费,日子过得舒适。

但雇主之后逐渐降低服务人员的固定薪资,甚至被政府默许可以低于法定最低工资。此后小费便成为服务生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也顺理成章被雇主当做基本消费转嫁给了顾客,成了半强制性的行业潜规则。

这是小费习俗在美国被玩儿坏的主要原因。从此,人们不再因为优质服务以资鼓励,也不再苛求菜品质量和服务细节,取而代之的是基于礼貌,尊重甚至同情的打赏。在账单上显示的除了同情心以外,还有阶级优越感。

今年5月底,

加拿大线上市调机构AngusReid进行了一项调查,

1500名受访者中有13%的民众对小费现状没异议,

但有46%的人认为账单和小费该分开

赞成降低小费的人认为给小费是基于社会压力。

61%民众认为现在小费

已经失去原先感谢及激励服务生的用意, 相反地,

消费者都是意识到服务生的薪水低于最低工资而付小费;

外79%认为小费是该份工作唯一有意义的事

71%受访者相信小费的存在

让餐馆或其他雇主少付员工薪资。

(科科~不是北美人不知道自己被餐饮业的雇主坑了,

而是基于这么多年的习俗已经懒得去计较了。

昆丁导演的《落水狗》

开场7分钟就以Mr.Pink的观点猛戳小费习俗的痛点。

尽管小费只有一美元,

Mr. Pink坚持捍卫自己的观点。

“服务生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社会习惯要求我必须给小费,还装作主动给的样子,这就不对。服务生有最低收入保障,他们饿不死。麦当劳的员工也一样辛苦,为什么没人觉得该给他们小费?凭什么要听所谓社会习俗别给那些人小费,但要给这些人?’政府又凭什么要对她们的小费征税,是不是小费的存在确认了服务生不过是不时受到政府欺压的群体之一?”

经典台词:“(给小费)是世界给侍应生拉响最迷你的小提琴声”

这段台词是不支持小费的人的完美论证。

所谓小费惯例被伪装成文化和习俗,

背后却是饱受争议的美国社会结构和分配制度。

据统计,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政府

每年从小费一处获得的税收就高达600亿美元

这大概也是政府不愿助推改革收入结构的原因。

另外,小费也制造和加剧了餐饮业内的不平等现象。

女性服务生通常比男性服务生更容易获得高额小费,

尤其面容姣好的女性容易受到顾客的青睐。

而厨工甚至厨师的收入都有可能低于高小费收入的服务生,

餐厅留不住优秀的厨师,

也间接加深高档和低档餐厅间菜品质量差距

小费还助长了侍者对一些人群的偏见和歧视。


比如在美国一些人认为

非裔食客给小费通常低于平均水准

西班牙裔给小费也少于白人(但比黑人强些)

亚裔除日本人以外都不慷慨

中东人,男同性恋者和胖食客因出手大方最受服务生欢迎。

以上即便部分属实,但一旦被概念化,

仍然会助长餐馆业者形成偏见,

根据顾客的种族肤色“看人下菜碟”,

对一些顾客招呼周到,而冷落另一些顾客。

(有侍应生还在网上po出“教程”

仔细分析每个客群的小费习惯)

随着小费的负面效应加剧,很多人都不愿再忍受这一潜规则。最近一项调查显示,70%的美国人宁愿菜品涨价也不愿支付小费,而几年前的调查结果恰恰相反。

2013年美国有杂志发文呼吁食客不要给小费

越来越多的餐厅也开始着手废除或改善这一惯例。

去年10月,美国纽约餐饮大王Danny Meyer日前宣布,

他名下的13家纽约市的高档餐厅正式取消小费,

其中包括著名的联合广场咖啡馆(UnionSquare Cafe)、

Gramercy Tavern以及

位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现代餐厅(TheModern)。

现代餐厅

该集团旗下共有1800名员工,从规定生效之日起将不再接受小费。集团旗下一家餐厅在试点废除小费的同时,还提高了厨房员工工资,时薪由11.75元涨到15.25元。在老板看来,这样的做法反倒有利于提高餐厅竞争力。尽管餐厅每年将为此多缴一笔税,但优秀的厨师留住了,满足了越来越多只重视菜品质量的年青顾客。

一周以后,

总部在休斯顿的Joe’s Crab Shack

成为了美国第一个尝试取消小费的主流连锁餐厅。

从此,小费文化在它的130家分店中成为历史。

在北美,虽然有法定最低收入做参考,但若想让餐厅服务人员摆脱低收入群体行列,仍要仰仗顾客的小费。在华人移民较多的城市里,中餐厅似乎特别躺枪。经常看到网友说不给小费或给太少会被追着要,甚至有些服务生把小费账单及客人信息曝光在网上。

许多人冠冕堂皇:服务员薪水很低你们知道吗?他们都以小费糊口你们知道么?不给小费或者给得少的人你们明白了么?别再做素质低又没文化的客人了好么?

说出这样的话也许能让这钱送出去时让自己心态平和,心里也能滋生出重新分配社会资源的正义。但服务员薪水过低,真的只能靠“老百姓”齐心协力帮忙解困吗?

任何一个行业的薪水如果低于应得的薪酬水平,都会因为市场规律而自然被淘汰,或是因为人才的流失而自动平衡回应有的水平。而小费则是以消费者替老板不公平对待员工买单,打破了这个市场规律。

再说了,有人说服务生穷并不是全部事实。许多服务生一晚的小费收入能达到一、两百美金,仅仅是想去吃碗面的穷学生却被当成应该救济他们的大户,这又是否合理?


我们都有过跟团旅游,没购物遭白眼被逼迫的经验--

因为导游工资低、团费利润底、多支持一下...

这是旅行社常抛出的“半求半逼迫”的道德绑架。

这样的旅游团我们深恶痛绝,

因此也更多选择自己出游。

但试想一下,如果整个社会都在道德绑架,

不给小费就要被埋汰、感羞耻。

多少有本末倒置之味--

每顿饭都要因为“体恤”、“支持”而多付,

不同意这样系统的人是否就不能在外面吃饭了?

如果说酒店的门童,行李员,客房服务

都是住宿的附加服务

支付小费理所当然。

那一间餐厅的附加服务是什么?

是微笑,是贴心,是周到,是沟通技巧。

菜品质量和用餐环境是核心价值,

而端茶上菜是基本服务,也是老板雇佣侍者的理由。

服务,才是小费背后最重要的支撑。

同情,并不是。

目前北美的小费习惯是根据账单的10%-20%赋予,

“默认”习俗是不满意也要给10%,很满意就该玩命给。

假设一下这个命题

两桌人若被同一个侍应生服务,吃一样的食物,

唯一的区别是一桌人点的酒$400一瓶,另一桌人点了$40的酒。

一晚下来,

点贵酒的那桌人平白无故就要多付至少$40的服务费,

但明明我们受到的服务都是一模一样的???

难道开贵酒瓶的时候侍应生使用的洪荒之力......

小费制度历史悠久,但也早因种种弊端被各国摒弃。

强制或半强制性的小费习俗在许多国家并不多见。

小费的发源地欧洲因为服务人员的高福利已经不再热衷这一服务形式,

东南亚及新西兰,澳洲等旅游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也是采取自愿形式或者转换成服务费形式。

另有一些国家如日本、新加坡更对小费嗤之以鼻,

服务质量一样完爆全世界。

小费制度若能回归初衷,在服务人员劳工利益有合理合法保障的条件下

真正鼓励优质贴心无偏见的服务。

客人定给得舒心愉快,侍者收得心安理得。

最后,海底捞服务生受到一万点伤害

你知道么?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16-09-26 07:34
    您已点过赞
    应取消小费,这是一项不合理的收费,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