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全球竞争力中国排第28 创新仍是瓶颈 /

全球竞争力中国排第28 科技和创新仍是瓶颈

新浪财经讯 日内瓦时间9月28日(北京时间9月28日)消息,世界经济论坛今日发布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报告显示瑞士、新加坡与美国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三个经济体。中国连续三年排名第28。

《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瑞士连续八年被评为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表现出强大的风险抵御能力。新加坡和美国排名第二和第三,德国第四位。报告显示亚洲各经济体的竞争力整体向好。

新加坡,日本和中国香港是三个进入全球竞争力10强的国家。中国排在第28位,与去年持平,被看做是全球主要新兴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要在全球排名中有所提升,报告建议中国需进一步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转型。

世界经济论坛在2005年推出全球竞争力指数(GCI)将竞争力定义为制度、政策以及生产力水平的综合体现。其中包括制度,宏观经济环境,教育,金融,商品市场效率,技术就绪度及商业成熟度,创新在内的12项指标,这12项指标被视为决定一国竞争力,反映其竞争力全貌。今年的报告综合了138个国家(占全球GDP的98%)的数据统计以及商界领袖调查。

中国连续三年排名第28,这主要受益于中国的国家创新生态系统有所改善,高等教育,创新,以及商业成熟度总体表现都有所提升。但中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进步又受到其他因素的抵消。

首先是中国整体的预算赤字有所增加:在2014到2015年间几乎翻倍,达到GDP的2.7%。

其次,中国商品市场效率依然不高。这体现在诸多指标中,例如对外资公司的进入存在高壁垒;设立新公司程序繁琐。在中国,一家新公司的设立要走11道程序,至少花费一个月才能完成。中国公司总体缴纳税款占所得利润的67.8%。相比而言,在全球竞争力排名第一的瑞士,公司缴纳的税款占利润的28.8%;全球竞争力排名第二的新加坡,公司整体所交税款占利润18.4%;设立一家新公司需3个步骤,平均耗时2.5天。

第三,金融板块也存在低效和不稳定的问题。金融系统的表现与经济增长模式的创新直接相关。

此外,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及风险研究总监Margareta Drzeniek对新浪财经提到了另外一个体现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即科技的应用程度和就绪度。

“科技的应用程度对于评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十分重要。这其中有诸多判断标准,例如一个国家和行业采用新科技的水准,以及吸引到的外商直接投资能带来多大程度的技术转让。在这一点上中国在138个国家和地区中的排名分别为第81和59位,并不高,主要是因为中国所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实际技术转让不多;全球前沿的生产科技在中国市场的应用水平也不够,这其中包括制造业。” Margareta Drzeniek对新浪财经表示。

从全球角度来看,本年度报告的一个重要发现是:过去十年间,全球各经济体开放程度的下降已经在威胁全球增长与创新。各经济体对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高低,直接影响其经济增长和创新潜力。报告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开放度的下行趋势主要体现“非关税壁垒”的增加。此外还有其它三个因素:繁杂的通关手续、针对外国直接投资各项约束,以及外资持股日益盛行。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表示:“全球经济开放程度的下降正在危及竞争力,使全球领袖在推进经济可持续、包容性增长难度更大。”

世界经济论坛竞争力研究总监Daniel Gomez Gaviria对新浪财经分析说:“目前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制约在供给侧,虽然前几年发达国家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发挥了一定的‘反经济周期’作用,但现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越来越小,如果要继续拉动经济增长,一定要在科技和创新方面做出改进。”

“2011年以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商业成熟度,创新水平和人均收入的增长越来越直接相关,对出口主导型经济体来说尤为明显。在生产力上拥有强大的竞争力是货币刺激措施产生效果的重要条件。” Daniel Gomez Gaviria对新浪财经坦言。(郝倩 发自日内瓦)

附世界经济论坛《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排名:
http://widgets.weforum.org/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2016/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