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台媒:一国两制比德国模式更优越 /

台媒:一国两制比德国模式更优越

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比“德国模式”更有优越性?台湾民众为何排斥“一国两制”?本文摘自2015年第5期台湾《观察》杂志,作者系《观察》杂志编辑部,该杂志创办人纪欣曾任中国统一联盟主席。

2016年5月18日,中国统一联盟等团体率众赴民进党中央,要求蔡英文坚守九二共识,维护两岸和平(图源:中央社)

邓小平在1980年代初(早于1990年德国统一之前)就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所以说,“一国两制”并非两德统一之后的经验总结,但德国统一初期出现的经济动荡,以及西德的不堪重负,均反衬出“一国两制”的优越性。

德国统一是以西德吸纳或吞并东德的方式来实现的,在两德统一后的最初几年里,用于体制改造的支出大量增加,急剧的制度变更又使得社会产生大震荡,经济衰退、失业严重、通胀加速、社会秩序混乱随之而来。在经过一段过渡时期后,这些不利的影响才逐渐消失,统一的正面积极效应才逐渐显现出来。

与德国吸纳或吞并式统一模式相比,“港澳模式”的“一国两制”通过“两制并存、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减少了香港、澳门回归后,因制度差异而可能产生的碰撞,从而避免了社会动荡。从政治实践来看,“一国两制”与“德国模式” 相比较,不仅风险小,而且成本低,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一国两制”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为早日实现国家统一,以及保持统一后的稳定与繁荣而做出的一种制度设计。在实现统一后,通过“一国两制”的安排,让两种不同性质的制度在几十年(至少50年)内并存互动、自然融合。至于将来(特别是50年之后)的制度状况,则取决于两种制度的自我演化过程,抑或两者相互影响并逐步共同演变为一种新的体制,那是一个自然的历史演化过程,不是人为强制的结果。

“一国两制”是未来两岸实现统一的模式选择,只不过其模式内容与“港澳模式”必然有所差异,以更体现两岸关系的特殊性。大陆方面一再表示,在台湾的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也会充分吸收两岸各界的意见及建议。不过,不可否认,截至目前为止,“一国两制”在台湾仍然遭到排斥,主要原因可能有二。

一是台湾不愿意跟大陆统一。“一国两制”是基于统一目的而设计出来的制度安排;如果一方没有统一的意愿,另一方提出再好的统一方案也会被拒绝,这是“一国两制”遭排斥的最大原因。台湾民众缺乏统一意愿的因素复杂多元,其中以不承认“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最为凸出。因此,“一国两制”要顺利并成功地运用于台湾,需要同时妥善解决两岸之间的主权争议。

二是“一国两制”在台湾被意识形态化。台湾当局长期以来的误导宣传,使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产生刻板印象和种种误解,认为“一国两制”是“吞并台湾”、“矮化台湾”的统一方案。所以,唯有把意识形态化了的“一国两制”还原为原始意义上的“一国两制”后,台湾民众才能以客观、冷静、中立的态度来审视“一国两制”,也才会发现“一国两制”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