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波及2000万人的美国白色恐怖政治迫害 /

波及2000万人的美国白色恐怖政治迫害潮

1950年代,由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领导参院附属调查委员会,大举侦查美国所谓亲共人士,掀起了一股波及2,000万人的“白色恐怖”,很多无辜者遭受迫害,卓别林在压力下“流亡”瑞士,钱学森、杨振宁也受到麦卡锡主义所骚扰。本文摘自网络,作者佚名。

杨振宁与妻子翁帆(图源:VCG)

几十年前,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Joseph McCarthy)领导参院附属调查委员会,大举侦查在美国的所谓共产党人,掀起一股“白色恐怖”政治逼害潮。本周一,美国参议院首次公开了当年麦卡锡闭门盘问“可疑人士”的纪录,揭露他如何威吓被盘问的无辜者,希望给后世作警惕。

当时二战结束,美苏对峙,美国在国内清除所谓“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结果殃及无辜,全国多达2,000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麦卡锡时代的右翼政治迫害阴霾,最近又在美国上空盘旋。

新保守派的众议院前议长金里奇上月向国务院官员发炮,指摘这些官员存心损害布什的外交政策,其言论随即勾起麦卡锡主义重临的恐惧。美国外交事务专家纳兰德说:“金里奇的指控,将与麦卡锡在1950年2月9日提出的文件一起,被丢到历史垃圾桶里。”麦卡锡当年曾炮制一份文件,声称列有一批在国务院工作的“卖国贼”。

“美国历史可耻的一段”

参议院政府事务委员会主席柯林斯周一称,公开文件能令大众更了解“美国历史可耻的一段”。她说:“今日,透过向公众公开那个时代的文件,我们希望麦卡锡主义的过激行为可成为后世的警剔,并让今日的年轻人知道美国史上这不幸的一幕。”

参议院历史办公室副撰史人里奇说:“麦卡锡最精善的,就是在传媒前妄意歪曲、言过其实。”参议员和学者都欢迎文本公开,认为可警惕“政府行径危险过火”。参议员科尔曼说,麦卡锡“有义务用其权力使美国更安全……但他却用来威胁、恫吓、摧毁美国人的生活。”

麦卡锡1953至1954年间担任参议院永久附属调查委员会主席。最新披露的文件充斥着麦卡锡与其助手,尤其是首席顾问科恩,在盘问证人的政治信仰、家人、邻里和同事时,使用诸般粗暴方式的例子。

专挑出身低微可欺者聆讯

里奇称,这份厚4,232页的聆讯档案显示,麦卡锡其实利用闭门聆讯去判定传召谁人作公开审讯。他指出,麦卡锡似乎刻意在闭门聆讯中,专挑那些较易欺负和攻诘的人出来举行公开听证聆讯,那些最敢起来对抗他的人,都没被他传召公开作证,以免“证人在电视转播的聆讯中使他相形见绌”。

作曲家科普兰(Aaron Copland)、悬疑作家哈米特(Dashiell Hammett)、诗人兼剧作家休斯(Langston Hughes)都是出现在这些档案中的知名证人。哈米特拒绝回答很多问题,科普兰在麦卡锡严厉逼迫他就美国与芬兰的关系表态时,只平静地答:“我终日都在编写交响乐、演奏会、歌谣,我不是个政治思想家。”

不过被麦卡锡挑选接受闭门聆讯的,大都是出身低微兼可欺的档案文员、工程师或中级官僚。在这些聆讯中,他曾无理地质问一名当过兵的男子,为何在小孩时不知道他妈妈曾是共产党员;他又对供称未有在读书年代察觉到同窗在15年后会成为“共党间谍”的作证者,以发假誓的重罪来恫吓他们。

麦卡锡还提示证人,在这些闭门聆讯中企图援引宪法赋予的“不使自己入罪的权利”、拒绝回答问题,只会被当作有罪。有一次,一名纽约市教师想援引此例拒绝应答,麦卡锡便道:“你可选择说是或不是共党人。如果你不是,你最好这么说;如果你是,第五修正案对你应该无用。”他还恐吓该教师若再拒绝合作,要将审讯文件呈交市教育部,使他甚至他的妻子遭解雇。数以百计文员、秘书、工程师和公务员,都因他的煽动指控和“连坐罪”,失业或声名狼藉。

卓别林、杨振宁曾遭迫害

麦卡锡1950年在一次演讲中,宣称“手上有一份列有205名拥有共党党员证或向共党效忠的美国人士名单”。尽管未提出充分证据,但事件却令他名声大噪。麦卡锡以“扫清颠覆分子”为名进行政治迫害。国会通过了《麦卡锡法案》,要所谓的“共党分子和团体”向政府登记“招供”。同时麦卡锡开始他的“肃清共党”听证会,传召由国务院职员以至荷李活及商界名人进行审问。在电视听证审讯中,受害人都像犯人般被盘问:“你曾否是共党成员?”

很多无辜者就是仅因认识了被打成“亲共派”的人士,或是政治思想较为开明而断送前途、入狱甚至被迫自杀。10名荷李活导演编剧因拒绝合作被囚,查理·卓别林更在压力下“流亡”瑞士。当年曾声援的影星如堪富利保加,更要在杂志上发表反共文章“澄清”。

华裔核子物理学家钱学森、夺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及唯一双料诺贝尔奖得主化学家波林等,当年亦受到麦卡锡主义所骚扰。在舆论附和下,麦卡锡一度权倾朝野,他甚至开始把攻击矛头指向共和党同僚和军方(当时美国总统是二战英雄艾森豪威尔)。

在一次电视转播听证会上,军方代表韦尔奇反驳了麦卡锡各项指控,还反问他“是否没有羞耻”,自此舆论才开始醒觉,参议院稍后更对麦卡锡通过谴责议案。麦卡锡于1957年因饮酒过量伤及肝脏丧生,终年47岁。史家估计,外国共党确曾渗入美国,但那是二战前的事,在麦卡锡年代前已被肃清。

麦卡锡阴霾重临

美国广播公司最近报道说,打赢攻伊战后,美国国内似刮起了麦卡锡主义之风。那些曾在攻伊前后挺身而出参与反战示威的明星名人,正受到国内媒体清算,被冠上“不爱国”和“不是美国人”标签,他们主演的电影、主持的节目和撰写的作品也遭到抵制。

不少名人参加反战游行的场面,已被媒体捕捉定格,成为叛国“铁证”。

《纽约邮报》专栏作家约翰逊更以抢眼标题,将10多名美国演艺界人士称为“萨达姆的热爱者”,呼吁观众抵制他们的作品。有评论家坦言目前这一切,让人想起麦卡锡时代禁播由“共党同情者”拍摄的影片或电视的情形。

当年的防共,似乎变成了今天的反恐。

九一一后,美国政府及国会匆匆通过了“美国爱国法”,以打击恐怖活动为名,严重侵犯了人权自由,华府可在缺乏足够证据下,无限期秘密扣押疑涉“恐怖活动”的国民,甚至将羁留人士名单列为“机密”。调查人员可秘密搜查嫌疑者的医疗、财务、通讯等资料,甚至截查目标网民在电脑按下的每一键,中东裔人士更是首当其冲。美国人权组织去年底估计,未经审讯而被羁留的“可疑人士”超过数百人。“美国公民自由联会”曾要求司法部公开被羁留者名单,但遭拒绝。

生活服务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