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软实力道与术:头脑比武力更重要 /

中国软实力道与术:头脑比武力更重要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软实力在世界范围内引发讨论。俄罗斯《莫斯科时报》直言不讳地表示,中国软实力渗透俄罗斯,新建的中国文化中心和展览馆便是载体。与此同时,拔罐和汉语也开始再度风靡西方国家,证据之一便是今年里约奥运会上世界游泳名将菲尔普斯身上的暗红色大圆印子。

何为中国的“软实力”?相较于国防军队等硬实力,软实力在大国崛起过程中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北京时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凤凰国际论坛上,来自中国各地的政界、学界围绕“中国外交理念与海外社会形象”以及中国软实力的道与术展开讨论。在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研究部主任姚遥看来,中国应该不畏惧西方部分媒体的污蔑,更加注重自身社会责任,改变以往“只做不说”或“多做少数”的方式,而是要“多做多说”。

当美国在军事的“硬实力”与市场经济和民主的“软实力”之间摇摆时,中国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根本”所在:通过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球打造战略合作关系。把宣扬价值观作为扩大全球影响力的方法,从未真正成为中国的选择。

不同于姚遥的“多说多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则更强调“做”。以中日关系为例,刘江永指出,日本国内不允许讨论钓鱼岛争议,但在国际上却反复宣传,甚至把中国正常的巡航说成是侵犯日本领海,这当然就会引起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反感,而中国却为了顾全大局没有在国内进行相应宣传,这就导致了一种失衡。”刘江永表示,这体现了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公共外交未能触及民众关心的问题或是敏感问题。”

在提升中国软实力的过程中,道与术同样重要。(来源:多维新闻网)

扎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固然重要,但在“做”的过程中却往往是误解与挑衅不断。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从何而来?中联部原副部长艾平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对中国共产党的误解,“中国近代的经历和实践构成了中国软实力的基础。当今全球化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如何完成面临的历史使命,实现发展,在这些方面,我感到中国无疑比发达国家有着更符合他们需要的软实力,有着基于实践检验的事例,这些方面我们有自己的优势。”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韩毓海则进一步剖析了“软实力”的理念,“经济的发展不一定带来软实力的提升,中国应当进一步提升设置世界议题的能力。”韩毓海表示,美国很会制造议题,奥巴马上台后不谈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金融危机,而是表示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面对的最主要问题,而中国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所以,(今年杭州)G20峰会非常重要的一点进步就是中国可以重新设置议题,而不是仅仅追随美国所说的问题。

中国软实力是否已经强大到足以设置议题的程度?最早提出“软实力”概念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力量,归纳成三种资源:对别的国家产生的吸引力,这是一种文化力量;能够真正实践的政治价值观;具有合法性的和道德威信的外交政策。照此标准来看,中国软实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