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鹰鸽之争”笼罩南海 中国怎么办? /

“鹰鸽之争”笼罩南海 中国怎么办?

北京时间10月18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开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他就任三个多月以来,首次访问东盟以外的国家。在访问之前,外界便普遍认为,这是一场意义非凡的访问,中菲围绕南海问题或取得阶段性进展。就在杜特尔特访问中国的同一天,中国学界在凤凰国际论坛展开了中国大战略的讨论,此前由资深外交人士吴建民和媒体人胡锡进之间的“鹰鸽之争”,再次笼罩南海。

作为“鹰派”的代表,解放军少将、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认为,虽然战争无法解决全部问题,但当政治无法解决问题时,唯一的手段就是战争。当然,战争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检验的标准在于,战争是否推进了社会的进步,是否维护了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此外,“岛礁建设是中国智慧的体现,既能满足国际社会需求、提供公共产品,又能解决士兵的生存条件,也有效回击了西方社会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批评。”

自称为“理性鹰派”的罗援认为中国应该更为强硬。(来源:多维新闻网)

参与讨论的其他学者,则与罗援“主动出击”、“积极有为”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苏格认为,中国其实并不存在所谓“鸽派”、“鹰派”之分,根本目标都是捍卫国家利益。“韬光养晦的战略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机遇期,经受住了种种考验,是符合特定历史环境的正确决策。” 南开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张睿壮也认为,当下国际格局下中国应当“韬光养晦”,避免锋芒毕露,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警觉。

事实上,这样的“鹰鸽之争”在中国政界、学界并不鲜见。尤其在很多军方人士看来,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应该做的更多,以震慑美国。南海仲裁案结果公布后,中共军方有声音要求采取更为强硬的措施予以回击。中共前总参谋部上校岳刚在微博上写道:“不惧美国航母军事恫吓”,“敢于擦枪走火”。也有军方人士呼吁,中共应该“像邓小平1979年对待越南那样。”

但在学界看来,这样的冒进并不妥当。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冯玉军认为,在南海问题上中国要慎用军事手段,因为军事手段是“底牌”,但同时必须强军,不能掉以轻心。

苏格则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解读“武”即“止戈”,认为沟通和谈判还是大多数问题的解决手段。中国应继续保持战略定力,主权国家设防是一国内政,且南海岛礁建设取决于这些岛礁所受威胁的态度。张睿壮表示,80年代错失的良机现在必须及时把握,同时也要守住红线——绝不开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