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屡遭欺凌 因为在美国人眼中华人是这样 /

屡遭欺凌 因为在美国人眼中华人是这样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的辱华事件频发,美国FOX主持人借采访中国城民众之名,公然丑化华裔!黑人说唱歌手YG"抢劫华人"音乐上升至种族歧视,激怒整个华人圈!正当华人还没有“消化”了FOX主持人的道歉,还在对YG宣扬种族暴力行为,示威抗议的时候,最近,美国课堂上女教师的一句:“你们中国人就应该是制造电脑的!”又引发了众怒!

54%的亚裔学生曾遭受欺凌!

美国校园里遭受凌辱的亚裔孩子还有很多。根据美国司法部和教育部在2011年发布的数据,相比其他族裔 (白人,拉丁裔,黑人),亚裔美国人学生更容易被欺凌;亚裔青少年更是受网络欺凌的“高危一族”,是其他族裔的3倍!2014年初,纽约市的一项调查显示,54%受访的亚裔学生,透露自己正在、或曾经受过欺凌和骚扰!

然而,相对于该校非裔学生对于种族歧视问题进行多次示威的反应,亚裔学生虽然也在经受同样的歧视,却不愿过度声张。

《密苏里人报》曾报道,中国学生面对歧视、侮辱不愿声张,是由于自己的留学生身份。“我们来这里只是为了学习,不想惹什么麻烦,也不是来改变社会的。”这是一位华人学生接受报道时说的话,似乎也代表了大部分中国留学生的心声,之所以忍气吞声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权利和之后的结果不确定,同时也不愿意影响学业。对美国文化不熟悉加上远离故土使得他们对投诉可能导致的余波措手不及。

屡受欺凌是因为在美国人眼里华人是这样!

校园其实仅仅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放眼整个美国社会,你会发现有时候,在他们眼中,华人成了“玩笑”、成了“下手的最好目标”!

“华人有钱!”

震惊世人的中国留学生纪欣然被害案,时隔多年终于在上周正式开庭,庭上欣然遇害照片首次被公布,画面惨不忍睹!而在庭上,主犯Guerrero的证词更是让所有人都哗然!Guerrero亲口承认动手打过纪欣然,还表示在路上选中纪打劫,只是因为“他是华人,华人肯定有钱!”(He is an Chinese guy, Chinese guy must have money!)

“华人有钱不存银行”

“因为华人有钱”的想法似乎在一些老美心中达成了共识,“因为华人有钱”所以成了他们打劫偷窃的主要目标,甚至以种族对立的口吻来煽动人们向华人和华人社区下手。

“首先,你找到一个华人社区的房子

First, you find a house and scope it out

这里现金很多,因为他们不相信银行帐户

Find a Chinese neighborhood, 'cause they don't believe in bank accounts”

(黑人歌手《遇见劫匪》(Meet the Flockers)歌词)

而费城市韩裔议员吴胜镐指出:华人屡成目标的原因就是劫匪了解华人有钱不存银行、有事不报警的习惯。

“华人不报警不反抗”

“如果警察找上门

If the police come you gonna find out

你会发现原来你们才是朋友

Who your friends now

因为这些华人不报警

That ain't them talking”

这是黑人歌手《遇见劫匪》里的一句歌词,而华人不报警不反抗的形象,在最近发生的欺辱华人恶性事件中,似乎得到了“印证”!

生活在自家屋檐下,却连说话都不敢大声,去自家后院都要戴上安全帽怕有“飞来横祸”,每天受骚扰攻击,谩骂不断…..这是一对纽约老夫妻的真实生活,令人哑然的是,让他们活在阴影下的是一位恶霸邻居,而这样心吊胆生活,他们一过就是12年!

除了恶言相向,恶魔邻居还时常向其后院扔石头、玻璃瓶,又向其后院蔬果泼漂白水,程太太只好铺塑料片保护。更可怕的是,一次邻居甚至拿着超过3呎长的日本军刀噼向程太太,所幸最后没劈中。自打那次开始,程老太去自家院子里都要带着安全帽。。。

很难想象,这样的生活,程老尽然哑忍了12年,让人同情不经又让人疑惑。对于质疑,程老是这么解释的:“我们是书香世家,能忍则安。“程广凭着"以和为贵"的中华传统思想一再退让,透过写书法和刻印章排解心中郁结。12年过去,字画挂满了一室,可是邻居的恶劣行径却变本加厉!

据《世界日报》报道,在美国华人小区里,受害者常因为事小、不想惹麻烦等原因,导致受害却不愿报警的现象一直存在。根据受害者们的反馈,担心报警会有身份问题,或者英语沟通障碍等原因,他们往往选择“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但往往“自认倒霉”的心态更是助长了犯罪分子变本加厉的向华人下手。10月7日,美国加州中部的萨克拉门托市警察局,已经逮捕了20多名嫌犯,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人抢劫的目标只有一个:亚裔社区!

“华人不懂英语,温和软弱”

最近的FOX主持人华斯特辱华事件,也给了华人很大的伤害,但其实不难发现,华斯特欺辱的对象,正是他眼中的不懂英语,温和软弱,又不敢报警的“程老夫妇们”!

华斯特在纽约华人区采访时,刻意丑化华人形象:“你见人鞠躬吗?”“这些手表很好看,是偷来的吗?”“有什么东西不是中国制造的吗?”“中国和美国是朋友还是敌人?”不仅话题极具种族色彩,还意欲嘲弄一位不懂英文的华裔老人。华特斯将华裔看做一种消费的商品,而华埠是一个异国情调的地方,这样的访问也更加造成华裔给外人一种刻板的印象,不懂英语,没有融入美国的社会,温和、软弱。

不同于“德国人很严谨”和“法国人很浪漫”,“华人不报警不反抗”之类的标签是有极大的种族歧视意义,甚至成了部分人欺凌华人的原始出发点!当然,也不是所有贴给华人的标签,都最终折射出美国社会群体对华人形象的扭曲偏见或者以偏概全,还有一些老美对于华人这个群体最简单粗暴的认知,也成了老美在茶余饭后嚼舌根的话题。

“华人喜欢买豪宅”

根据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发布的报告,截止到2015年3月前的一年间,中国人在美购置房产花费了286亿美元。在所有在美国置业的国际买家中高居榜首占28%!

这是因为美国人根本不相信一个北京人卖掉一套二手房,就可以轻松的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买下四百平米的豪宅!久而久之,美国人都以为中国人都住豪宅,不住豪宅就不是中国人。

“华人喜欢买豪车和奢侈品”

在美国,豪车和奢侈品的大部分销售人员要么会用中文与客人交流,要么干脆就是中国人......如此重视中国市场,是因为,他们要“投其所好”。

“奢侈品消费是华人骨子里的东西,就像DNA一样。”——Grace Chen

有这样标签印象,首先中美两国中产阶级在消费理念上略有差异,美国人中产阶层普遍对于生活品质的认识比较丰富,买豪车等奢侈品要多花上万或几万美金,会大幅减少对旅游、度假、健身等其他方面的消费,不划算。再次,车和奢侈品在中国社会的确有‘彰显地位’的功能,这一点美国很淡很多。

另外,中美两国在奢侈品物价上往往差了几倍,这种“捡便宜”的心理,他们不会理解。他们还不知道中国有一种痛叫“有车没牌照”,来了美国用大众的钱买一辆宝马,且无需摇号的快感,他们怎么能懂?!

“华人喜欢用现金”

美国中国城的不少餐馆都贴着Cash Only(只接受现金),甚至华人买房都直接用现金支付,数据显示,2014~2015 年度69%的中国人在美国购房时采用现金付款,吓得他们从今年开始规定,首次对外国买家大量用现金购房现象展开洗钱问题调查!不明真相的老美自然的认为,中国人有钱,而且不爱存银行,甚至不用银行卡,随身携带!

为什么中国人就这么不信任银行呢?!他们居然只用现金

天哪!有个华人口袋里居然装着5K的现金,这太不可思议了!

其实和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有很大关,中国人在传统观念里,对现金的确有着随身携带的情节,再次在中国,银行卡的消费方式远没有美国普及,加上有一部分中国人初到美国并没有SSN和信用记录,更谈不上使用信用卡消费。

其实也不仅是华人餐厅,日本城、韩国城的不少店铺也都大大的挂着CashOnly,不过都是小本生意,为了省去给客户刷卡的手续费,还有可能是为了逃税。

低调生活高调维权!

面对标签理性善辨!有气度,也有态度!

善意辨识类标签,以包容之心笑纳;对于带有明显种族主义色彩的标签,要绝对的抵抗!同时更要反思,某些不当的行为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些标签了呢?

尊重美国文化,笑纳善意标签

美国一直以包容多元文化、社会宽容程度高而著称。美国的大熔炉,也让这个社会习惯用标签化的思维来更快的了解对方,因而对于一些无恶意的标签也不必过分敏感。

尊重美国生活习惯不是懦弱,而是一种自我保护

入乡随俗,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聪明的自我保护方式。既然随身携带大量现金,会被认为是一种“有钱”,可能一两个名牌包包都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那么就要为了自身安全,学会改变一下之前的生活习惯。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的《中国公民赴美东地区旅行和生活指南》中,特别提醒:外出时少携带现金,不要露富。遭遇抢劫时要沉着应对,考虑应急之用,最好随身携带20-30美元零钱和硬币以备急用。

华人爱好和平,也尊重他人。但并不等于可以任人欺凌!

从从华女枪战枪战三歹徒,到华裔淡定哥掏枪灭歹徒,都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一致好评。然而,面对极端的突发情况,可能并不是每个华人都有这样的自卫能力和勇气,但是报警求助、通过社交平台媒体发声等方式,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华人遇事越不报警不发声,才越发助长不法歹徒的嚣张气焰,久而久之,自己的生存空间会更加狭窄。同时也要积极配合警员的调查,必要时也可以寻求中国大使馆的帮助,这样才能为自己赢得公平权益。

纽约大使馆:在美国生活如果遇到歧视性的做法,要掌握证据,以备投诉!

总之,面对种族歧视性侮辱,不以沉默来“消化”不公正的待遇,发声!参与!才能抗击不公,才能重新塑造华人形象!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