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日本财阀:穷兵黩武 军国主义侵华急先锋 /

日本财阀:穷兵黩武 军国主义侵华急先锋

日本自明治维新起,就实施了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国策,对外频频发动侵略战争,实行军事扩张和经济掠夺,对内则采取政府与财阀结为一体的高度垄断和经济统制。军国主义政府积极推动财阀的膨胀,成为财阀的保护伞,财阀更不遗余力地充当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急先锋,成为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二者共同构成日本军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图为明治九元老之一伊藤博文。图片来源:东方IC)

作为日本垄断资本组织形式的财阀,早在明治维新前,就已经是经营批发业、钱庄、煤矿等的巨商富贾。这些财阀家族的鼻祖,如三井财阀创始人三井高朗、三菱财阀创始人岩崎弥太郎、住友财阀创始人住友吉左卫门、安田财阀创始人安田善太郎等,在明治维新中,为以明治天皇的“勤皇讨幕军”筹措兵粮军饷,倾其财力。(图为日本皇宫。图片来源:新华社)

经过产业革命、官业处理及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之后,以财阀为代表的日本垄断资本基本形成。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封建性,表现在以家族关系为中心而形成的财阀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军事性,表现在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并与对外侵略紧密相连。如与军事有关的钢铁、造船等工业发展迅速。三菱造船公司一直为最大的军舰制造企业,三井、住友等财阀也长期得到军国主义政权的大批军火订货,实力不断增强。(图为长崎县三菱造船厂。图片来源:东方IC)

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及与军事工业有关的重工业,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特点。这种特点是由于明治维新以后不断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所造成的。同时,这种经济发展的特点又必然会反过来影响国家政策,促使日本军国主义进一步对外肆虐,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否则,财阀垄断资本无法实现暴富,对外侵略战争也难以维持。(图为甲午战争中日军旅顺大屠杀后埋尸现场。图片来源:东方IC)

在军国主义肆虐顶峰、日本国内战争体制趋于崩溃前夕,与军国主义政权相勾结、垄断军需生产的财阀却大发战争财。1943年时任总理大臣的东条英机下令成立军需省,财阀所属企业大都被指定为军需工厂。三菱、立川、中岛、川崎四财阀垄断军用飞机生产的三分之二,丰田、日产等垄断了军用汽车的生产。在庞大的军费开支中,军需生产费占84%,其中绝大部分流入财阀腰包。(图为东条英机。图片来源:新华社)

财阀在军国主义政权的大力纵容和支持下,发展迅速。至1945年日本战败前,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所属企业的实缴资本已占全国的24.5%,再加上鲇川、古河、大仓、浅野、中岛、野村六个新财阀,则十大财阀的实缴资本已占全国的35.2%。十大财阀投资的重点,是在金融业与军事工业紧密相关的重工业,其实缴资本额在这两大行业中占到全国的53%和49%。(图为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密苏里”号美军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仪式。图片来源:新华社)

就军国主义而言,对外扩张、实行掠夺是其本性。自明治维新以来,军国主义始终觊觎中国丰富的物产资源,将中国视为其扩张势力的最大战略目标。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采取国家垄断资本与财阀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形式,对中国进行经济浸透,所谓国家垄断资本是由银行资本(如兴业银行、正金银行等)与产业资本(如满铁、东洋拓殖等)相结合的武装资本,具有为军国主义扩张侵略开路的作用。军国主义武力侵占中国领土之后,财阀纷纷将其触角伸向中国大陆,如三井财阀在中国投资最大,三井财阀系列的小野田水泥公司在大连开设工厂,东洋棉纺公司经营上海纺织公司,大连油脂公司,浦东造纸厂等。三菱财阀在大连开设有大东油脂工业公司,安田财阀在东北开设正隆银行及其他行业等。(图为已废弃的“满铁”龙丰线。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财阀不仅进行直接的经济掠夺,还积极协助军部法西斯对中国推行军国主义“移民政策”。由三井、三菱和住友等老财阀操纵的“满洲拓殖股份公司”,制定20年内由日本向中国东北迁移百万户500万人的“移民计划”。其野心在于将中国东北变为军国主义永久的殖民地和侵略全中国乃至东亚的国防基地。(图为武装的日本移民团成员在伪满洲国开垦土地。图片来源:新华社)

随着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扩大,对华的经济侵略和掠夺进一步升级。1938年12月,军国主义政府成立对华政策的最高咨询机构“兴亚院”。院内设兴亚委员会,由军部和财阀代表组成,如兵龙马(三井财阀)、田中完三(三菱财阀)等人作为财阀代表介入委员会的决策活动。财阀并不满足于经济掠夺的实际操作,要跻身军国主义政权上层内部并影响政府决策。实践证明,兴亚院实际成为日本在华经济掠夺的综合统制机关,是所谓本邦经济界的对华榨取机关。(图为1938年兴亚院官员与南京伪维新政府协商鸦片专卖的记录翻译稿。图片来源:东方IC)

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十分明确地指出:“所有财阀都是军国主义者,它们不仅通过战争攫取了巨大利益,而且在战后也依然继续加强其垄断地位。”因此,要铲除日本军国主义,必须铲除其经济基础——财阀。从1946年9月6日第一次指定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五大财阀为解体对象起,财阀解体进入实际操作,通过对财阀家族人事和资本(股票)两方面的“手术”瓦解了财阀的内部结构,切断了财阀组织及人事上的纵横关系,使战前以血缘型为特征的财阀垄断形态不复存在。在美军占领当局的直接指挥下,于1947年还开展了大规模清洗经济界的军国主义分子运动,财阀家族及所属大企业领导人被“清洗”掉1535人。(图为东京审判。图片来源:新华社)

但随着苏美主导的冷战局面开始形成,为确保美国反共政策和远东利益,美国对日本财阀解体的诸政策出现重大转折,由“解体”很快转向“保护”甚至“扶植”。虽然财阀所属企业遭到“分割”处理,脱离了财阀家族的羁绊,但在美国的“关怀”下,其实力不仅得以保全,并继续冠以财阀名称,如在1950—60年代经济高增长时期,先后又形成三井、三菱、住友等六大企业集团及一批大企业系列。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以“经团联”等四团体为主体的“财界”,沿袭战前财阀的衣钵,继续操纵着日本政治和经济社会。(图为柏林墙。图片来源:东方IC)

为说明日本财阀与对华侵略的关系,下面以三井财阀的核心企业三井物产为例,看它在华都干了什么。对华出口在整个战前时期都占到日本对外出口的1 /3。其出口物品主要是以棉制品为中心的产业革命后期工业制品,而三井物产正是棉制品出口的主要企业。日俄战争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扩大了势力范围,也急剧扩大了三井物产的贸易。如三井物产从中国东北农民手中买入大豆,转手向欧美和日本出口这些大豆。这又提高了东北地区农民的购买力,给日本棉布的大量销售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中国东北地区的大豆种植,使得东北地区对于日本的价值发生了飞跃性的提高。(图为日俄战争中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对英国、法国以及陷于苦战的俄罗斯出口了武器。但实际上这项武器出口是以几个秘密条约为条件的,即俄罗斯将其在中国的一部分特权让渡给日本,德国战败时日本将获得德国的一部分特权并且英法将会默许此举。三井物产作为泰平组合(武器出口协会)的一员出口武器,因此,与日本的兵工厂有着深厚的关系。(图为1914年俄国全国总动员。图片来源:东方IC)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逐渐撤出中国,日本欲抓住这一机会,给中国提供大量贷款来拉拢中国政权,并以此将整个中国纳入日本的排他性经济圈。这类活动中随处可见三井物产的利害关系及其参与其中的身影。日本国家推行的贷款政策与臭名卓著的“二十一条要求”相配合,为私人资本的对华扩张发挥了“投资环境基础建设”的作用。(图为1912年至1926年在位的日本大正天皇。图片来源:新华社)

到九一八事变为止的武力干涉、侵略时期,三井物产等主要财阀系列企业的董事担任日华实业协会的负责人,主持重要的活动。该协会曾全面反对和对抗中国的北伐战争,要求日本政府实行包括使用武力在内的强硬压制政策,并在整个北伐时期一直与英国联手主张对华武力干涉。日华实业协会拟定了以日军抵挡国民革命军向中国东北进攻的方针,并强硬反对由张作霖来控制中国东北,而最忠实地执行日华实业协会这一主张的就是日本关东军。(图为1926年广州人民集会欢送国民革命军北伐。图片来源:新华社)

田中义一内阁与三井财阀之间有深厚的联系,当英国开始与蒋介石政权妥协后,三井财阀和田中义一内阁又试图与美国进行协调。日本方面试图构建一个体制,即日本在此后对抗北伐军并占领中国东北地区时,美国能够默许这一过程。其王牌就是,让美国摩根财阀包销满铁的公司债券。与美国摩根财阀有极为亲密关系的三井财阀总裁团琢磨与原三井物产董事、满铁社长山本条太郎一起暗中活动和交涉。其背后还有田中义一首相。但是,该项工作结果以失败告终。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舆论的强烈反对,加之张作霖政权也劝阻美国不要接受日本方面的提案。(图为1926年田中义一召开内阁“东方会议”制定侵华总政策。图片来源:新华社)

1920年代中后期,东北地区的张作霖等军阀政权和三井物产之间围绕大豆贸易出现了摩擦。而自明治时期开始,大豆贸易一直是三井物产在东北地区获得收益的主要部分。由于张作霖、张学良政权所实施的政策与三井物产之间的经济对抗关系,三井物产发现如果由日本直接控制整个东北地区将会有更多的利益。蒋介石政权在中国本土实现统一后,实施了提高关税、保护民族产业等政策,因此三井物产的对华商品出口面临重大危机。在此情况下,由日军组织的冀东走私贸易则动摇了蒋介石政权的财政基础。而三井物产也参加了冀东走私贸易,财阀界也加速倾向于武力侵华。(图为关东军制造的炸毁张作霖专列的皇姑屯事件现场。图片来源:新华社)

侵华战争开始后,三井物产是为“大东亚共荣圈”提供物资、物流活动的重镇,承包经营日方接管企业(外国资本、中国民间资本)。不仅如此,它还与日军联手掠夺中国农民的粮食,又成为鸦片流通的中心,并负责统治占领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三井物产全体海外支店中中国支店的份额占到85%,对于三井物产来说,中国是它获取巨额暴利的主要地区。而对于日军来说,没有三井物产就无法开展战争(物资争夺战)和统治占领区,双方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图为三井物产公司上海支店旧址。图片来源:东方IC)

综上所述,自明治时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三井物产一贯主张对中国实行帝国主义式扩张,其根源在于与欧美各国资本基本相同的利害关系;日本的帝国主义扩张本身就蕴涵着激化中日双方矛盾(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的因素;三井财阀和三井物产一直都在寻求它与欧美尤其是与美国的协调,但同时又为了确保各种在华权益而不得不实行强硬政策;对该公司来说侵略东北和华北是非常重要且必须的,而且该公司也直接参与其中;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该公司作为物资争夺战的中心开展活动,即该公司直接参加了战争。(图为日军占领沈阳城。图片来源:新华社)//资料来源:王键《日本军国主义的支柱——财阀》,《日本学刊》2005年第4期;【日】坂本雅子《日本财阀和帝国主义——以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为例》,《抗日战争研究》2009年第2期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