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周小川变相加息?房产崩盘再起争端 /

周小川变相加息?房产崩盘再起争端

北京时间10月26日,中国10年期国债期货价格大跌0.32%,创下两个月单日最大跌幅。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十年期国债期货价格大跌,因为十年期国债期货是一个风向标,而且高度市场化,它的变化,往往代表市场利率的变化。关键的原因是,央行公布了最新一期央行国库现金招标利率为2.95%,比上一期足足提高了0.4%。

这样一来,央行回收货币的意图非常明显,通过提高现金招标利率来回笼货币,实际上就是加息。现金利率一加息,敏感的投资者自然开始抛售国债。

这刚好符合之前周小川的表态,会配合房地产调控控制信贷增长和货币。之前是一直通过公开市场回收流动性,在大幅度回收流动性后,第一次在利率上做了文章。紧缩了货币,挽救了汇率,也算是敲打坚挺的楼市,但房地产崩盘的货币因素暂时还未出现。

周小川回收货币,控制流动性的意图越来越明显(图源:Reuters/VCG)

央行为何变相“加息”?

世界上主要央行都在开始紧缩货币。

美国一直在退出QE,并且美联储的贴现利率在11月应该会提高,这是加息的一个最重要的信号,12月加息已经是大概率事件。

日本实际上已经加息了,因为他们的货币政策改变了,过去是购债规模多少,现在改变为盯住收益率,将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钉在0,实际上就是加息,因为过去是负利率。

欧洲央行也一直在暗中准备缩减QE,之前曝光的计划是每个月削减100亿欧元。

缩减有明有暗,美国是比较明确加息,但是暗中做的是缩减QE,日本和欧洲现在非常隐蔽,因为他们也是害怕市场反应过度。

世界上主要的央行,都以美联储为主,暗中收紧货币,如果这个时候中国不跟,那么就会成为之前世界危机的买单者,正如洪水到来之前,谁先上岸谁就获得新生。

这次现金利率加息,实际上敲响了中国紧随美国开始收紧货币的钟声,这是为了让人民币贬值幅度减少的必然之举。

只是通过公开市场回笼货币,通过现金利率加息,这些看似更加隐蔽的方法,避免市场过于关注货币的收缩,造成不必要的紧张,这是对的。紧缩了货币,挽救了汇率,就必然会冲击房市。

房产崩盘因素未集齐

对中国而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是一个隐性目标,被称为4+1目标。

因此,在货币政策的五大目标里,并没有房地产。也就是央行不会因为房地产市场的涨跌调整货币政策,但是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会间接影响到房地产。

当然,货币政策的量价调节,对于房地产全产业链的销售、价格、融资、投资等各因子均有显著的影响。

具体而言,央行为刺激经济而连续降息,降低了居民和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

对于居民部门而言,在购房需求的推动下,居民部门购房按揭贷款出现增长,房价同期上涨,地产销售、房价和居民信贷投放构成“预期的自我实现”循环。

由于房地产投资对中国经济意义重大,宽松货币对地产市场的正向影响,将会间接拉动经济增速回升。

不过,尽管这种刺激模式效果显著且屡试不爽,但也使得居民资产负债表和银行信贷抵押物被房地产所绑架。如果货币政策转为紧缩、进入加息周期,对整个地产产业链的负面冲击也将非常显著。

在资产荒的大背景下,货币很可能追求稀缺的一线城市和局部二线城市地产,房价具备上涨的货币因素。

此外,房价上涨还受经济和人均收入增长、城镇化、房屋土地的供给、人口、税收、买涨不买跌的交易心理等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共同构成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日本90年代初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背景在于央行连续加息以及对地产企业的限贷,美国2007年开始的房价下跌同样始于美联储加息以及随之引发的次贷危机。

因此,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各国历史上房地产市场大幅下跌或崩盘,都存在利率水平上升的宏观背景,这一点和中国当前情况有所不同。

目前中国利率水平尚处于下降通道。央行此次变相加息来收紧货币政策的意图,只能算是敲打“坚挺”的楼市,房地产崩盘的货币因素暂时还未出现,但不代表不会出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