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胡锦涛对李作鹏丧事下达三条指示 /

史海:胡锦涛对李作鹏丧事下达三条指示

2007年10月,李作鹏在家中不慎摔倒,摔断了一根肋骨,在中日友好医院治病,期间进行体检,初步诊断为肝癌。2008年起进入安贞医院长期住院治疗,进入病危期。2009年1月3日7时30分,肝癌转移为肺癌,呼吸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李作鹏之子回忆遗体告别仪式之前的一些经历:在我家附近的宾馆内,中纪委干以胜副书记、交通部李盛霖部长等一行召见我。干副书记向我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对我父亲丧事的三条重要指示。我“服从中央决定”,同意第二天的告别仪式和遗体火化不再进行。本文摘自2015年6月25日舒云探访九一三事件的博客,原题为《李作鹏追悼会的全过程》。

李作鹏着中将军服留影(图源:浙江图书馆)

为父亲举办“家祭”

2005年10月,父亲将最后的遗书交给我们。

遗书中写道:“九十二岁,风烛残年,危在旦夕。凡事必先有考虑,以免临时慌乱。因此留此遗言。李冰天、李炎天是李家的主要继承人,其责任重大。我死后的善后,由李冰天、李炎天负主要责任处理。进行家祭,不要公祭,越简单越好。”

2008年下半年,父亲的病情持续恶化。9月,我召集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正式研究父亲身后的有关事情。我们决定的原则是:按父亲生前的要求,完全由我们子女主办家祭。先在家中设置灵堂,后在八宝山殡仪馆进行小规模的告别,只请少数父亲生前最接近的亲朋好友参加。

父亲离我们而去的当天,在处理完医院各项事务后,我回到家中已近中午。下午14时,我向太原军干所报告了父亲去世的消息。

当天下午约16时,国内各大网站首先登出父亲逝世的有关消息。接着1月4日和5日,不少省、市的地方报纸也相继刊登了有关消息。各大网站和地方报纸不仅有父亲逝世的短新闻,还有长篇的文章报道。

消息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一时间成为“热点”新闻。父亲的老战友、老同事、老下级,原身边的工作人员,以及老战友的夫人们和子女们都从网上得到这一消息后,纷纷来电话、打手机和发短信表示哀悼和慰问。

1月5日下午,太原市民政局和军干所的领导一行四人赶到北京,我和李小征与他们见面。我向他们汇报了父亲自2008年12月初第二次报病危后的病情发展、治疗和抢救过程,汇报了我们对父亲后事安排的想法。我们双方对父亲后事安排达成了三点一致意见,即“小规模、家庭化和力求俭朴”。

1月8日,家中设置了父亲的灵堂。

灵堂布置的很简单,在客厅的窗前,将饭桌铺上一块黑布,摆上父亲的遗像,这张遗像是父亲1964年五十大寿时,着军礼服照的标准像,从未公开发表过。这张遗像与网上热传的那张1955年的标准像相比,显得更加庄重、慈祥。

遗像前摆着香炉和鲜花,桌前摆放着我们五家儿女子孙敬上的鲜花和挽联。窗帘上挂着横幅与条幅。横幅为:“李作鹏将军安息”,条幅是我选自父亲在1995年写的一首小诗中的两句:“生为军人,死为军魂”,“为国为民,无悔无恨”。我认为,这十六个字,体现了父亲一生的追求和无悔的心愿。

灵堂两侧摆满了亲朋好友陆陆续续送来的花篮和挽联。摆放着《李作鹏将军生平》。

1月11日下午,我到八宝山殡仪馆办理父亲告别仪式的相关事宜。租用场地(东礼堂)、花圈,定制横幅、鲜花等具体事项。不到两个小时就全部落实了。告别仪式确定在1月17日上午九点半钟。

第二天(12日),我即向干休所领导报告了我们的安排。

1月13日,我们向来往最亲近的亲朋好友(约五、六十人,其中二十多人是直系亲属)发出告别仪式的通知。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