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官员无为终成患 李克强祭出大督查 /

官员无为终成患 李克强祭出大督查

大督查已经成为促发展的“利器”——10月31日的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李克强如是说。

从2014年以来,本届中国政府就推出了一种新的监管方式——开展全国性的大督查。当年6月,国务院通知展开第一次全面督查。通知中提到,“不少政策措施落实的力度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纠正推诿扯皮、拖延应付等庸政懒政行为”,力戒为官不为和敷衍了事。对此,督查要求打通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出台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力破“中梗阻”,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推动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尽快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当时的中国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奔赴16个省(区、市)、27个中央部门单位。每个督查组都由一个部级官员带队任组长,并根据每个督查组督查任务的不同,安排了来自不同部门和单位的司局级干部参加。如当时的第七督查组由水利部部长带队,督查组成员包括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水利部、财政部、住建部和银监会的司局级干部,督查的对象是湖南、湖北、河南和陕西四省。

一年后的2015年,中国国务院再亮督查之“剑”,派出11个督查组赴18个省(区、市)、35个国务院部门和单位开展实地督查,推动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根。根据公开报道,第二次大督查中,有地方政府和部门在敷衍了事,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和工作不作为等现象。在中国国务院出重拳治懒政怠政不作为的背景下,这次督查首次问责行政不作为,分三批共问责处理1456人。

如果说前两次大督查对重点地区还有所取舍的话,今年的第三次大督查则首次实现省(区、市)全覆盖。9月18日至9月30日,从黑龙江到海南、从新疆到上海、从部委到地方,中国国务院派出的20个督查组,分赴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30个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了实地督查。本次督查组阵容空前。负责“督部委”的5个组分别由5位国务院副秘书长带队。负责“督地方”的15个组则由国务院部门“一把手”或正部长级官员担任组长。目前,第三次大督查的实地督查部分已经结束,10月31日的国务院会议就是听取第三次大督查情况汇报。

连续3年,大督查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向纵深发展。某种意义上,它已成为中国国务院和总理李克强一年一度对地方和部门工作的“大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工作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这既是大督查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务院立下的“大考”之规。

大督查之所以被李克强称为“利器”,是因为它启动了对行政不作为的问责。10月31日的常务会上,李克强指出,对于引导地方干部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落实新发展理念,督查的导向作用非常明显。会议决定,将对地方的激励措施从去年的6项增加到24项,在改革试点、财政投入、项目布局、融资发债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和支持;对不作为、乱作为的,要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