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进京走向已定?黄奇帆现象背后逻辑 /

进京走向已定?黄奇帆现象背后逻辑

黄奇帆,这位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重庆市的市长,正在迎来聚焦在他身上新一波关注的目光。自前段时间六中全会在北京结束后,中国政坛出现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其中有金融系统背景调任入主湖北的蒋超良尤为引人注意,不少观察者以此作为线索,试图预测未来中国政坛可能发生的重量级变动,黄奇帆再次出现在名单中。

作为一位市长,即便是直辖市市长,黄奇帆在中国政坛中也颇为醒目。从2012年开始,黄奇帆频繁出现在中国媒体的版面,不论是政治层面,还是经济领域,这位市长的言论和经历被不断引用或报道,其曝光度之高,和他的市长同事们相比,十分突出。

自2001年由上海到重庆任职至今,黄奇帆历经6位重庆市委书记,尤其在薄熙来事件之后,重庆官场陷入动荡,但身为市长的黄奇帆却未受影响,随后接连迎来“紧急救火”的张德江与政坛明星孙政才,重庆的经济在普遍下行的趋势中维持稳定发展,始终未因政坛变动出现起伏。

这种在政、经两界的独特性是吸引外界关注黄奇帆的主要原因,围绕在黄身上的各种讨论中,其仕途走向是重要组成部分。曾经的证监会主席,国务委员乃至国务院副总理,都是当时舆论的猜测焦点,但黄奇帆始终在重庆市长的位置上不曾有变,而这一次,观察者们将目光看向被称为“小国务院”的发改委——对中国经济进行总体平衡与宏观调控的国务院部门。

黄奇帆在中国政坛颇为醒目(图源:VCG)

应当说,虽然之前的诸多猜测全部落空,但这些猜测本身仍是有意义的,对黄奇帆的普遍关注说明黄的能力得到外界认可,这让此次有关他可能任职发改委的论调不致全无价值,尤其是置于今番人事变动的总体背景下,就在前不久,具有漫长金融系统工作经历的蒋超良从吉林调任湖北省委书记,而黄奇帆也被人们称为“金融市长”,曾就中国的经济形势有过不少论断。

有专家说,事实上可以将关于黄奇帆的种种舆论称为“黄奇帆现象”,不论是证监会主席、国务院副总理还是此次的发改委,外界之所以对黄抱有诸多期待,正是因为对中国经济现状有所不满,对这些职位所对应的经济领域建设有不满。这种不满在重庆独树一帜的映照下,显得分外明显,继而演变为一种期待,认为重庆的成功有可能借由当地主政官员的升迁普惠全国。

以近来备受争议的中国楼市为例,经济增速领跑全国的重庆房价最低,即在中国二线城市中也处于相对合理的价位。

2011年时黄奇帆曾表示他的调控手段为“供求平衡、土地价格、税收分量、金融杠杆、配置布局”,五年过去,在历次中国楼市波动中,重庆都保持平稳态势。

财经学者指,土地在黄奇帆手中没有向其他城市一样变成“土地财政”,而是成为调控供给的有效手段。重庆市既有省的架构,又有直辖市的体制优势,面积大、土地资源多,可由其他省份的“分级储备”到“一级储备”。备受赞誉的地票制度,在重庆的独特优势中,发挥出“级差地租”的作用,有效调控了土地交易市场。

而重庆的危旧房、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以及公租房建设,解决了近200万人的住房问题,这么大的需求量被政府公共工程消化,房价自然被抑制。

此前的9月份黄奇帆在“2016市场监督管理论坛”上表示,重庆未来3年将关闭1500家房地产公司,彼时中国楼市突然爆冲,引发不久之后国庆期间的大规模限购。

很多专业人士都指中国楼市之所以反复波动,关键原因是政府没有楼市进行调控的完整的长效机制,而在重庆,黄奇帆构建了一个从供给到需求,多种配套政策支持的调控框架,这位他赢取不少赞誉。某学者就指,重庆经验很难复制,因为黄奇帆“不可复制”。

而这或正是外界屡屡猜测黄奇帆仕途会更进一步的最主要的心理动因,问题向来是展现能力的最好机会,作为参与起草三中全会《决定》并且进入宣讲团的唯二地方官员,李鸿忠已由湖北入天津,上看政治局,能者上庸者下,黄奇帆未来究竟走向何处,或许现在谁也难以给出肯定答案,但依然值得期待。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