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缅甸华人自发穿梭边境 为难民送吃送喝 /

缅甸华人自发穿梭中缅边境,为难民送吃送喝

11月21日,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畹町镇安置点。澎湃新闻记者赖鑫琳图杨从美告诉澎湃新闻,平常,中缅边境两侧的畹町镇村民和九谷棒赛村民,持边民证就可以相互往来,“九谷棒赛没有工业,村民们要么种地,要么经商。”

常年在云南瑞丽市经商的钏淑芳,家就在缅甸的九谷棒赛。此次缅北武装冲突发生后,村民们担忧被流弹伤害,大家纷纷前往一河之隔的瑞丽畹町镇躲避。11月21日一早,钏淑芳从瑞丽市购买了5桶食用油送往畹町镇最大的边民安置点,“我们把东西拉过来,再分发给边民。”

21日,澎湃新闻在畹町镇最大的边民安置点看到,不断有缅甸过来的华人和瑞丽当地居民送来矿泉水、方便面等食品,也有企业送来衣物。

从九谷棒赛跟着奶奶跑来的金家三姐弟,住在安置点帐篷里,战事似乎跟他们没有关系。他们在帐篷里唱歌、跳舞、学青蛙叫,玩的不亦乐乎。当听到有人分发衣服时,金家三姐弟跟随小孩迅速围了过去。面对记者镜头,她们充满好奇,不停摆弄动作。“我想回去上学。”金家三姐弟中最大的8岁姐姐说。

据奶奶张荟介绍,今年她的大孙女刚上小学,11月20日正好是星期天,早上7时许,听到枪炮声,她就带着三个孙子往中国这边跑。因为武装冲突,当地学校停课,九谷棒赛街上的商店、门诊也关门了。

张荟说,孩子的爸妈还在家里种地,她带着三个孙子往畹町跑时,儿子和媳妇还不愿意,“他们就是不来,说死也要死在家里。”

跟张荟家一样,张赛亚一家三口在看到村民们往畹町跑,也跟着过来了,“现在不敢回去。”

杨从美介绍,畹町镇最大的边民安置点,安置边民1200余人,涉及缅甸九谷棒赛10多个村子。此外,附近芒海镇还有一个安置点,缅甸境内也有一个边民安置点。

采访中,张荟、张赛亚均表示希望能尽快返回家中,因为家中的牲畜、财物等无人照料。“现在村里几乎没人,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去,有时间就回去瞄一眼。”

21日19时许,中缅边境缅方一侧再度传来阵阵枪炮声,枪炮声在安置点可清晰听见。一脸皱纹的张赛亚低着头自言自语:“还在打。”

新华网11月21日消息,缅甸政府11月20日晚发布消息说,当天缅甸北部发生的军事冲突已造成8人死亡、29人受伤。其间,武装冲突致使零星流弹落入中方,并导致一名中国边民手臂受伤。事发之后,有大批缅甸边民跨越中缅边境界河畹町河。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中国地方政府暂时收容了他们,并将受伤者送往医院救治。一年前,摄影师曾经深入缅北,亲历这些缅北难民逃离战火。图为难民为避战火,乘车逃亡中国境内。

125难民营位于中缅边境的南伞工业园区对岸,属于中缅125号界碑,在缅甸境内也正在建设一个125工业园,一条宽阔的马路将两地连接起来。缅甸内战爆发后,大批难民经过南伞口岸进入中国,随后口岸关闭,难民通过125界碑附近进入中国。在中国境内除了南伞镇区安置了很多难民外,南伞工业园会展中心是最大的难民安置点。然而随着难民的增加,正在建设中的果敢125工业园也成为果敢境内最大的难民安置点。

早晨7:30,太阳还未出山,缅北的早晨有些寒冷。在果敢125难民营外,早起的难民开始点起篝火取暖,睡在地上,两面灌风,尽管有被褥,丝丝寒气依然令人难熬。

125难民营实际上是果敢125工业园尚未竣工的白坯房里,一间间门面房里安置着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家庭,他们都全部都睡在地上,被褥都是社会各界捐赠而来的。

50岁的周金花起得也很早,她捡来一些木板,然后架上水壶烧水。燃烧的篝火立即吸引了一些难民围拢过来,取暖拉家常,他们说得更多的是这场战乱,不知道何时能够结束。周金花是湖南人,30岁左右到缅甸闯荡,全家兄弟姐妹加上孩子们有20多人在缅甸生活,主要是开店做买卖,有将近20年时间。战争爆发后,他们锁好店门,举家逃了出来,一部分人在南伞,一部分人在125难民营。

周金花也曾经历过2009年的那场战争,也曾逃难,但在她的印象中,没有哪次有这次这样凶猛,她在街头看到很多的尸体。周金花几天后他们回家取生活用品时发现,好几个店铺大门都被撬了,货物损失严重,至少有100多万。“现在是有家不能回,有家不敢回!”图为缅甸难民乘摩托车往中国境内。

125难民营西侧的马路边,一群缅甸年轻人围着一个硕大的篝火,一边取暖,一边说笑,似乎战争距离他们很远。他们年龄大多在20岁左右,有的还穿着长长的裙子。

21岁的吴努便是其中之一。吴努说,他们的家离战场还有点距离,此次战争并没有危及到他们的家,因此并不是很担心。之所以逃难到难民营是因为他们在附近帮人打工,没来得及撤离,为了安全才逃到这里。他身边的同伴也是如此。吴努并没有带什么生活用品,在125难民营生活很艰难,她和同伴吃喝住都依靠志愿者们的救助。图为早晨,一个难民用被子将自己裹起来取暖。

随着太阳的升起,125难民营活动的人群也明显多了起来。一些带着锅具逃出来的难民,开始自己做早餐,更多的难民在等待难民点大锅饭的开始。

125难民营相比中国境内的难民安置点要晚三四天时间。从最初的几百人很快增加到2000多人,然后到3200多人。3200人中,土生土长的果敢人占领一半,500多人属于向吴努这样外来的甘蔗工,剩下的一部分人则是向周金花这样中国内地到缅甸经商的中国人。他们留在难民营,更多的是放心不下自己几年甚至几十年苦心经营的店铺和财产。图为中缅边境聚集着大量的难民以及车辆。

40岁的周晓二正在门外一边烤火,一边哄自己的孩子。周晓二是爷爷辈到缅甸的,父亲和自己都是在缅甸长大,目前她已经是7个孩子的母亲,虽然作为汉人,但对老街有着深厚的感情,老街就是自己的家园。周晓二家境并不好,在老街没有买卖,平时主要和丈夫打工砍甘蔗挣钱养活全家。图为难民在休息。

战争打响后,自己和父母全家11口人一路步行逃了出来。现在父母带着自己的四个孩子在南伞安置点,自己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留在125。“衣服只带了几件,没有锅,每天只能到安置点吃志愿者们烧的菜贩充饥。”图为难民点,一些志愿者为难民服务。

战事并没有缓解,甚至有更加紧张的趋势,125难民点的人数也在增加。

“是不是在放鞭炮?”“怎么可能?是炮弹的声音,还有枪声!”早晨8点,在125难民营,依稀可以听到从远处传来的枪炮声。26岁的难民小李说,“如果你是晚上来,会更加激烈,不过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和中国境内的鞭炮声混淆。”图为难民领餐后离开。

“能不能让他们别打了?我们受不了!”面对记者,小李不断重复着自己的话。小李的爷爷是上世纪60年代从中国到缅甸的,小李的父亲和小李也是在缅甸出生并长大。家里不仅养了猪,还种了甘蔗。图为难民点领餐时,孩子会得到优先。

战争爆发前,小李全家正雇着一拨工人忙着收获自家的甘蔗。刚砍了两车甘蔗,仅仅运出去了一车,战争就打响了。“哪能顾着甘蔗了,第二天就将工人解散了,全家骑着摩托车就逃了出来。”图为难民在自己生火烧饭。

小李说,他两天前曾经骑车摩托车偷偷回去喂猪,发现自己的家还在,自家的墙上和邻居的墙上留着很多枪眼。自家养几头猪中有两头两头被枪射杀了,现在那一车没有来得及运走的甘蔗也快晒干了。图为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领餐回去。

“为什么要打仗?能不能早点结束?”小李依然在向记者表达,目光中充满着请求。图为难民在排队吃饭。

最让小李担心的还有125难民营距离战场并不远,人也很多,万一炮弹飞到这里,或者打到这里,他们的安全很难保障。图为土坡上的一个难民蹲在地上望向家乡,他多么希望战争早点结束,回家。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