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国军名将晚年检讨抗战两大致命伤 /

国军名将晚年检讨抗战两大致命伤

抗战名将丁治磐因政治问题,世声名不彰。晚年,他以亲历者的身份,检讨抗战得失,他认为中国有两大致命伤:许多长官像薛岳没学过战术,抗战时的将领素质很有问题;硬件如地图等问题很严重,不但距离不准确,有时左右方向都不对。本文摘自腾讯网,作者谌旭彬,原题为《国军名将丁治磐,检讨抗战两大致命伤》

1946年2月14日,蒋介石在上海就抗战胜利发表演讲,获得了空前的人气与欢迎(图源:VCG)

丁治磐将军乃抗战名将,惜乎因无政治后台,致后世声名不彰。其晚年以亲历者身份,检讨抗战得失,披露历史真相的同时,亦留下许多真知灼见。

许多长官像薛岳没学过战术,抗战时的将领素质很有问题

如丁氏任第二十六军军长期间,曾参加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丁治磐的回忆,与薛岳宣传语境里的描述大相径庭:

“日军第一次攻长沙时,长沙实际上没有保住,薛岳说击退日军,根本是胡吹。”“第三次攻长沙也是未进城即退走。(之所以攻而不占,是因为)日军有其大战略,他要策应欧洲战场,在南洋、太平洋、中南半岛用兵,……他们在一战区打到宜昌,九战区打到长沙,就都不前进了。”“(第二次会战)打得很激烈,……两军死伤很多,沿途几十里都是死尸。”①

薛岳其人,近年来在大陆民间颇有“神化”趋势。丁氏与薛岳交情甚浅,亦无私怨,但曾受薛岳指挥,故对其指挥水准,有自己的独立判断:

“(薛岳)规模不错,但不懂得大军调度指挥之道。我在战史中所见到的高级统帅对大兵团用兵不论是否合理,都有其独特风格。但他专讲蛮干高压,以大吃小,毫无大军统帅的风格。在郴州时,他天天打电话叫我进攻,天天要战绩。但是真正一个军的攻击,要有战略布置、侦察、重兵器支援、攻击态势、后方管理等等,各兵种联合作战不容易,不能一个电话说攻就攻,根本毫无战略修养。……检讨起来,抗战前的陆大学生多半是缺乏作战经验的年轻人,只知纸上谈兵的计划作业,且主管信心又太强。许多长官像薛岳又没学过战术,只凭平常剿匪的一些个人经验。所以抗战时的将领素质很有问题。”②

抗战时中国将领的素质很成问题,不止丁治磐一人如此认为。曾任台湾“陆军总司令”、“行政院院长”的郝柏村,在总结国民政府败退大陆的原因时,也承认:

“黄埔一期仅受训六个月,完成一个排长的教育……故以黄埔一期为主的高级将领,对于战略、战术素养,尤其大军指挥能力,普遍不足……他们在第一线的指挥都是失败的。”③

抗战期间,蒋介石常以最高统帅身份,干预军中细节,也与此有关。如1938年2月,蒋氏指示孙连仲由德国顾问指导,在前线构筑标准工事,供其他部队参观学习,并要求将工事情形“用图表详报”。④对这种干涉,丁治磐的理解是:

“老总统若看底下将领缺乏能力,则就会干预其指挥作战,……若部属切实能够负责,就不会有此现象。”

一线将领不懂构筑工事,丁氏也有同感:

“抗战时,我们……(犯了)到处挖阵地,但无兵可守(的错误)……他们不研究军事学术,只知深沟高垒。”⑤

硬件如地图等问题很严重,不但距离不准确,有时左右方向都不对

除此之外,硬件方面的缺失,亦让丁氏深感无奈。以作战地图为例,据丁氏回忆:

“薛岳十万分之一的地图背得很清楚,天天通电话问我打到哪里。我也跟他背地图。抗战时来不及准备地图,大多是十万分之一的地图,这种地图叫编图,不够详细,且错误百出,做战时不管用。最好的顶多是两万五千分之一的地图。他看地图作战,有时就会说目标距离很近,地方又小,为何攻不下。实际上却距离远,地方大,有时左右方向都不对。他们都不研究问题症结在地图太差。……日本人军事地图编得详细,一般的比例尺是两万分之一,有些则是精细到五千分之一。”⑥

日军参谋本部对中国地理有计划的盗测,始于甲午战争期间,此后数十年从未间断,其组织之周详,计划之严密,测绘之专业,远非同期之中国政府可比。⑦据1941年的统计数据,五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全中国当时只有约二万九千幅——可供比较的是:一战期间,英军所用地形图,达三千四百万幅。

这些地图当中,“抗战后集中全力于湘桂川黔各省,仅由二、三等三角测量开始,用统一投影法测绘之五万分之一地形图,(至1940年为止)不及千幅。若自一等三角测量开始之五万分之一地图,仅战前所测之数十幅,为全国总幅数的三千分之一而已。至于所谓迅速图,迄今尚继续测绘者,亦不及六千幅。此种地形图及十万分之一编纂图,因非实测或非用科学方法所测绘者,其位置距离及方向均不准确,在北伐时用之,即有不合需要之感。”⑧

地图上的缺陷,常加剧国军内部派系间的人事危机,如国共内战济南战役,王耀武被俘,其他国军参战部队常被指责“坐视不救”、“作壁上观”。丁氏则认为:“没有部队坐视之事,但军队部署有问题,因地图不详,在地图上看距离很近,但打不过去。”⑨内战如此,抗战亦如此。

注释

①丁治磐/口述,刘凤翰、张力/访问:《丁治磐先生口述历史》,(台)中研院口述史,九州出版社2013,P67-68,P72。

②同上,P84-85。

③杨津涛:《台陆军统帅谈蒋介石丢失大陆》,短史记第143期。

④《蒋中正档案·事略稿本·41》,P131。⑤《丁治磐先生口述历史》,P111。

⑥同上,P84。

⑦可参考许金生:《盗测中国——近代日本在华秘密测量史概述》,《抗日战争研究》2012年第1期。

⑧曹谟:《地图与抗战建国》,《测量》杂志1941年第3期。三角测量按精确度高低分一、二、三、四等。其中一、二等属大地测量范畴,可供军用。

⑨《丁治磐先生口述历史》,P113。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