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党媒重提知青习近平带书下乡 做五件事 /

党媒重提知青习近平带书下乡 做了五件事

近日,由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发“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访谈录,连续发表多篇文章。通过亲历者的口述,细致回顾了当年习近平在陕北梁家河村七年里的人生历程,为梁家河做过的五件事。一些此前鲜有人知的细节也得以披露。

其中,第一篇文章《“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在中国媒体圈和舆论场造成较大反响。此文采访的是曾与习近平有过密切交往的返乡知青王宪平。

王宪平首先提到两个细节。习近平刚到梁家河的时候带着两个很沉的箱子,一个是老式的棕箱,一个是皮箱,里面全都是书。

王宪平说,“他们好几个知青都带了书来,都在一起看,他们的书大部分是文化教材,有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书;还有一部分是外国文学名著,也有中国作家的小说。”

“他(习近平)热爱读书,“痴迷”读书,每时每刻都汲取知识。那时候,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待在屋里就是昏暗的窑洞,出门就是漫山遍野的黄土。近平在劳动之余读书,也是一种充实自己、让自己不至于荒废时光的好办法。”

另一个细节是,王宪平当年曾多次和习近平摔跤。他说,“有一次,我和近平摔跤,因为他比我小三岁,力气上不如我,又没有什么摔跤经验,一下就被我摔倒在地上。近平虽然输了,但他这个人很倔强,就是不服我,还要和我比试。以后我们又较量过多次,他也没能赢我,但他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上来了,一有机会就要跟我‘切磋切磋’。”

习近平作为一名知青在梁家河生活7年时间(图源:VCG)

这篇文章的一个看点在于,王宪平透露了习近平在梁家河七年里做过的五件事。

一是,在山上修建坝田和梯田。据王宪平说,在习近平1975年离开梁家河之前,他一直没有间断过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打坝和修梯田)。王宪平回忆,“近平干活很卖力气,肯吃苦。他虽然在劳动技巧上和我们农民有差距,但他一点儿都不惜力,甚至比我们干活还拼命。”

二是,习近平入党并被推举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后,动员并主持修建了一座淤地坝。由于反对声音较大,他自己挨家挨户做大家的工作。“近平在打坝期间,更是付出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

三是,习近平去四川学习沼气建设技术之后,回到梁家河也建起了一口沼气池。不久之后,办沼气在梁家河周边就普及开了,全县大多数村都开始向梁家河学习。

四是,在办沼气的同时,修建了一条从外面通到梁家河村里的路。原来一个架子车都无法通行的羊肠小道,修成了平整宽敞的路。

五是,习近平向梁家河村民普及了一些文化知识,教授一些常用的文字。而且,是由习近平自己办的一个扫盲班。

12月5日,《学习时报》开始发表另一篇文章《“近平在梁家河从没放弃读书和思考”》。这篇文章采访的是曾与习近平一起到梁家河插队,住同一孔窑洞的知青戴明。

相比之下,该文目前透露的信息此前已经或多或少传于坊间。比如,当时下乡列车里知青们几乎都在哭泣,只有习近平在笑。他自己解释说,我不走才得哭啊,我不走在这儿有命没命我都不知道了,我走这不是好事吗?我哭什么呢?

戴明着重回忆了知青们在陕北的艰苦生活,当地民众的善良和热情。特别是在吃的方面,伙食很差。而村民们即使自己会外出乞讨,也会尽量给知青们做好吃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