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拉面风云剧终 民族宗教治理风向有变? /

“拉面风云”剧终 民族宗教治理风向有变?

近日,有一则旧闻再次成为舆论热点。11月12日,上海市一家面馆“阿里兰牛肉拉面馆”牌匾中再现“牛肉”两字。有关该面馆的争端牵出于一个所谓“陕甘宁拉面公约”。

这是一份在中国部分回民之间所达成的民间约定。该“条约”禁止任何人在已有牛肉拉面馆方圆400米内经营新的牛肉拉面生意。该面馆因违反该“条约”而被其他店面暴力干涉,而当地执法者同其他地区一样采取了置身事外的一贯立场。

这一曾经沸沸扬扬的事件因为牵扯到“敏感”的民族、宗教话题,因而在官媒中几乎不可见。此番事态进展,或许是中国在民族、宗教治理方面的政策、方法有所调整的一个观察点。

不久前的11月28日,具有统战性质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以开展“大一统”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共识教育为主题,首次为新疆爱国宗教人士举办的研修班开学。

该研修班为期14天,以筑牢中华文化认同的思想基础为教学主题,以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为主线,以积极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为重点,按照“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宗教理论与政策”为主题设计三个教学模块。

11月23日,中共党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评论认为,这篇文章大篇幅重申了既有政策主张,特别是对少数民族群体相关方面的倾斜性关照支持,与标题本意略有偏差,某些方面在执行时或有南辕北辙之虞。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该标题中所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说法。

其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不是一个新词。首见于2014年9月举行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由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亲自提出。习近平当时表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另外,《环球时报》在12月初发表了一篇社评《治理喇荣寺周围环境,西媒休要歪曲》,再次触及宗教话题。其文称,“切不可认为一碰宗教就‘敏感’,任凭西方的影响在我们的阵地上通过各种途径扩散”。

多维新闻此前曾有文章《习五一质问伊斯兰化 习近平“脱敏”宗教》指出,十八大后,中共新领导班子便把宗教作为一项十分重要工作来抓。2016年4月22日至23日,中国时隔15年再次以高规格召开全国宗教工作会议。

中共十八大后,中国在宗教方面的施政出现明显变化(图源:新华社)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已经在通过或软或硬的手法引导基督教的发展,其间出现了比较激烈且受到国际媒体关注的拆除教堂事件。相对来看,对伊斯兰教的处理则要谨慎许多。

习近平在7月18日至20日离京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视察,途中发表了一些有关伊斯兰教的讲话。这是习近平首次就某一宗教正式发表看法。

有分析指,这些迹象可能反映了中共在相关领域治理态度的变化,或者是正在经历一个逐渐“脱敏”的过程。不论是地方或有关部门对其引导、改革、管理还是整顿,都属于正常国家治理层面的问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