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人民币入篮不敌美元 境外结算正萎缩 /

人民币入篮不敌美元 境外结算正萎缩

自2011年以来人民币在全球支付领域的份额一直稳步增长,但人民币入篮一年后,人民币境外使用量正在下降。有专家认为,这可能与全球经济放缓有关。

据英国《金融时报》12月12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正式承认人民币为“国际储备货币”仅一年后,人民币的全球使用正在萎缩,令北京方面推动人民币成为美元竞争对手的目标受挫。

根据中国央行数据,中国以人民币结算的对外贸易从2010年的0%激增到2015年的26%,但之后已下降到16%。今年头九个月跨境人民币支付同比下降16%,反映人民币在贸易和跨境投资方面使用下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宣布人民币正式入篮(图源:新华社)

人民币在汇市交易增加也被证明是短暂的。据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2013年人民币为第九大交易货币,比2010年上升七位。此后这个排名几乎没有变动,今年排在第八位。

对人民币的需求减少主要缘于其相对于美元持续贬值的预期以及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中国经济正以25年以来最慢的年度增幅增长。人民币兑美元经过10年的稳定升值后,在2014年初达到峰值,此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下跌13%。

如果不是中国央行的支持,最近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下跌会更剧烈。中国央行一直在抛售美元来支持人民币,这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减少了25%,至3万亿美元。北京方面在2015年7月决定干预国内持续大跌的股市,可追溯到那时的改革遇挫也带来损失。有关部门在那之后放宽外资进入金融市场,同时收紧资本流出。

人民币跌出全球前五大支付货币(图源:VCG)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中国金融专家普拉萨德(Eswar Prasad)表示:“这种试图管理人民币汇率,同时允许更自由的跨境资本流动的做法显然已达到极限。”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发布的报告显示,10月人民币的全球支付额下滑至第六位,占比降至1.67%;而在传统的贸易金融领域,人民币的排名也被欧元反超,成为第三活跃货币,占比4.61%。2015年10月,人民币曾超越日元,成为仅次于美元、欧元和英镑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随后,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的排名出现回落。

SWIFT亚太区支付市场总负责人迈克尔·曼(Michael Moon)称:“过去几年中国和全球经济放缓,对全球所有货币在贸易领域的增长都有影响,不仅仅影响人民币。有记录的贸易减少也在佐证大宗商品贸易增速在下降。”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