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重磅决议!中南海提经济思路解雾霾难题 /

重磅决议!中南海提经济思路解雾霾难题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北京时间12月21日,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了2016年第14次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了这次会议。在会议上,中共高层研究了“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进展。此外,习近平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对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推动经济发展,根本还是要不断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

在谈到“突出问题”时,习近平逐一列举了包括推动冬季清洁取暖、推动垃圾分类制度、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和抑制房地产泡沫、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六大问题。从内容性质来看,环保性质议题与社会性质议题各有三项,这意味着中共中央在财经工作的重点已从以往刺激经济增长转移至推动可持续性经济增长,弥合社会内部矛盾也成了当前经济工作重点,而环境问题更是习近平眼中推动经济创新的契机。

雾霾引发的环保问题已成为中共高层眼中的突出问题(图源:VCG)

整治环境问题刻不容缓

当前中国经济正进入深度转型阶段,传统产能过剩不仅让中国经济附加价值难以获得提升,高企的外部成本也让中国经济沦为“赚一块赔两块”的境地。也因此,如何对环境问题进行合理、有效规范,通过新的规则制定来引导企业倒入新的发展思维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弥合社会矛盾”的要点。

据报道,中国水利部曾对全国700多条河流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有46.5%的河流受到污染、10.6%的河流遭受严重污染。不仅水源质量迅速恶化,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的可耕地土壤污染也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今年5月,一份题为《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的报告揭露了中国土地污染概况。在对可耕地进行的抽样调查中,污染比例达到19.4%,包括镉、镍、铜、砷、汞、铅、DDT(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和多环芳烃等化学物质对可耕地造成严重肆虐。

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国的水资源和可耕地普遍遭受污染威胁,这也给一般民众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有专家曾推算,单从水污染每年对农业、工业、居民健康等方面造成的经济损失便高达2,400亿人民币(约合360亿美元)。而对于全国可耕地的修复成本更可能上看20万亿人民币。

从近期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地区出现高浓度大面积雾霾现象来看,废气排放形成的污染对中国70%以上的人口造成健康影响。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有超过281万人因癌症死亡,其中,肺癌以新发病例73.3万例(占整体17.1%)、死亡病例61万例(占整体21.1%),肺癌已成为中国民众健康的最大威胁,而政府投入的医药资源显然比因过剩产能所能获得的盈利来得更大。

制度创新解决环保困境

显而易见的是,当前中国通过扩大传统产能来换取微薄利润的路已经走到尽头,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已阶段性地升华到临界点。然而,在中国政府积极提倡环保的同时,如何降低制度成本,向社会提供诱因,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进而将环保提升为新的战略产业成为中共中央在构思顶层设计时的一项工作重点。

对此,中国政府近期正积极通过政策创新来为环保找到新的出路。今年8月30日,在深化改革小组第27次会议上,中共高层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这为企业通过公开发行绿色债券提供了政治基础。

此外,针对环保问题内在的产权不清问题,中共高层也于近日通过出台《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这给后续企业投入环保行业提供了相关政策依据。一直以来,环保问题都有着极大的外部性,以造林为例,当前中国政府重点支持企业通过经营造林来创造绿色收益,但在土地产权问题未获得一篮子解决方案情况下,政府虽重点鼓励相关行业,但企业必须花费额外成本来打通各项行政环节,这降低了企业投入相关行业的意愿。

目前看来,中共在积极推行深化改革的同时一方面将“去过剩产能”作为核心任务,另方面也通过政策“一揽子”整改方案为环保产业提供增长动能。从当前的政策面开展来看,绿色金融体系以及产权制度的设计陆续完善,“钱与权”的基本问题初步获得解决。如何对相关企业进行政策扶植成为下一步绿色经济工作的重点。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