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共喉舌呼唤总编辑复生 孤岛效应很可怕 /

中共喉舌呼唤总编辑复生 孤岛效应很可怕?

在中国大陆,英国小说《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的场景总会被人不断地提及。

近日,中共喉舌《人民日报》刊文称,算法主导的时代,更需要把关、主导、引领的“总编辑”,更需要有态度、有理想、有担当的“看门人”。

观察人士指,“算法主导的时代”并不是时代的真正标签。在中国大陆的政治语境下,《一九八四》里描述的许多现象并没有消失,“老大哥”被隐晦用“总编辑”替代了。在没有放开传媒市场的状况下,“看门人”的角色依旧是由垄断传媒话语权的党媒来扮演。

“去中心化”的悖论

中共党媒娴熟地应用传播学观点,阐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人人都有麦克风,小事也能成为“现象级”,由此,总结的观点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传播机制,在扩大公众表达权的同时,也在滋生着谣言和假新闻,让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舆情表达总有几分尴尬。”

罗尔事件一度在中国大陆社交网络平台成为热议话题(图源:VCG)

分析指,“去中心化”并非是洪水猛兽,“滋生着谣言和假新闻”也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因噎废食,而恢复到前互联网时代的“一言堂”的状态。民众有能力在经历谣言和假新闻后辨析出信息的真实性。

党媒称,“技术可以是生产力、发动机,但目前也还难以胜任瞭望者、把关人的角色”,将技术、算法的概念默认为是“提升你我互动交流的效率,也让我们有了更宽的视野、更深的思考”是源头。

由此,文章的基本观点是,“技术让信息蓄水池迎来供给侧的开闸放水而日渐丰沛之时,也难免泥沙俱下。”因此,“更需要有态度、有理想、有担当的‘看门人’。”

互联网技术的确引发了“互联网精神”——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但无论技术和算法如何进步,都不会改变“互联网精神”的实质,并且依然在不断提升“互联网精神”的范围。防止“泥沙俱下”,需要的是“自我把关意识”,而“人人都是麦克风”则是意味着人人都是“武器使用权的情况下”,才会变得更加“安全”,这是互联网精神“开放、平等”的体现。

有观点人士指出,从互联网进入中国大陆开始,网民一直都在为自己发布的信息“把关”——诚信度是点击的基础,信息发布者一旦失信,就会“万劫不复”,舆情的尴尬并不是非要让“总编辑”继续存在的理由。

“孤岛效应”的视野

中共党媒认为,技术为用户量身打造信息,开启了符合读者口味的一扇窗,却关上了多元化的一道道门。我们或可名之为“孤岛效应”——在自我重复、自我肯定、自我强化中,公众的知识、思想逐渐固化,成为海面上的一座座孤岛。只看自己喜欢的、只读自己认同的,难免会带来固执己见、固步自封的危险。

分析指,“技术为用户量身打造信息,开启了符合读者口味的一扇窗,却关上了多元化的一道道门。”文章作者可能忽略的自己文章的基本立意,在宣扬“多元化”时,却又在不遗余力地要求“公众将信息的选择权交给总编辑”。

党媒特别指出的“孤岛效应”更符合心理学层面的内心描摹,并且替代了中国大陆的互联网使用人群得出结论——固执己见、固步自封。

观察人士认为,中国大陆因为防火墙的长期存在,实际上早已割裂了大陆网民与国际互联网之间的真实联系,真正的“孤岛效应”是大陆网民只能在大陆的互联网环境里进行交流,并不是网民因为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算法的提升而形成的内心自我封闭。

“帝吧出征”事件曾引发中国大陆是否需要开放“脸书”的争议(图源:VCG)

党媒在文章最后点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开拓者,更离不开基本价值的守望者,毕竟,我们将抵达的未来,不仅是信息自由流动的丰饶之海,更是构筑全新文明的坚固之岸。”

有观点认为,如果“基本价值的守望者”是“总编辑”,那么《一九八四》里的“老大哥”应该是被尊重和爱戴的,但是,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先进技术的开拓者”并没有原罪,先打破中国大陆互联网的“孤岛效应”或许更有益于“构筑全新文明”之岸,而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并不需要用“坚固”来做任何的修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