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一步之遥 神秘人物逼迫台军弃核秘辛 /

一步之遥 神秘人物逼迫台军弃核秘辛

北京时间2016年1月9日,前台湾中山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核子研究所副所长张宪义的自传《核弹!间谍?CIA》正式在台湾出版。1988年的1月9日,经美国中情局(CIA)策反,时任国军上校的张宪义携带中科院的核弹相关资料出逃美国,张宪义叛逃一事显然给蒋经国造成严重打击,四天之后,早先健康情况尚佳的蒋经国在台北病逝,享年78岁。

随着张宪义的叛逃,自蒋介石以来,台湾试图发展核武以威慑大陆的战略也正式浮上台面。在取得台军方核弹发展的相关资料后,美国政府强势介入,最终逼迫台政府拆除核武相关设施。在李登辉向美国保证将终止核武发展计划后,曾距离核武仅“一步之遥”的台湾军方最终放弃了“核威慑”战略。

台军的核武发展计划

1964年底,在中国大陆成功完成核试验后,蒋介石随即指示国防部展开核武研究计划。同一时期,美国宣布终止对台军事援助。为确保装备体系有序发展,台湾政府开始推动本土性军工产业。1966年,原“陆军理工学院”升格并更名为“中正理工学院”,负责培育军中科技人才培育;1969年,国防部成立“中山科学院”,奉命研发飞弹、核武等战略性武器。

在美国终止对台军事援助后,对美采购防御性武器与自主研发建立威慑性武装力量便成为台军在军备政策上的两项基本原则。为确保这厢政策得以落实,在蒋经国亲自过问的情况下,中科院的建制由“军令”体系直接制约,一切进度由参谋总长直接向最高领导人报告。

随着人员、设备逐渐完善,到了1973年,中山科学院正式启动核武研制计划。根据台湾前行政院长郝柏村的回忆录记载,在政府大力支持下,中科院进入了快速成长阶段。到了80年代初期,中科院的编制已由早先的3,000人增加至6,000人,研发项目则涵盖核武、战机、飞弹、火炮、舰艇、装甲车辆等。然而,台湾在国际市场收购放射性材料的情资随即引来中情局关注。

蒋介石曾有意要发展核武器(图源:VCG)

在1976年向国会提交的备忘录上,中情局明确指出:“中华民国已经在核子技术、飞弹技术、化学战项目上取得若干突破,然而,几年内,这些计划仍旧无法对国军军事力量的提升起到显著帮助”。从已经解密的相关资料来看,当时已经是中情局线人的张宪义无疑为美国提供了台湾研发核武的相关内幕。

一步之遥的核武计划

到了80年代中期,台湾的核计划已来到白热化阶段,张宪义向中情局提供的情资也成了外界了解台湾军方核威慑战略的主要依据。由于台军方核弹投产的日程日益逼近,中情局乃至张宪义都感受到亟需“摊牌”的压力。1988年1月9日,在美方安排下,张宪义携带核弹设计图与相关资料从高雄机场出逃。

张宪义的出逃随即引发台军方强烈反弹,时任台军参谋总长郝柏村甚至在公开场合称张宪义是“汉奸”,并指示军方对其进行通缉。对于台军方的指控,张宪义则投书台湾媒体,并强硬回应:“我们已经完成了蒋公与蒋总统交付的任务,我们有能力,但绝不制造核武”。

在张宪义赴美后,台军方以“军中逃亡罪”对张宪义发布通缉,追诉时效为12年6个月。到了2000年7月11日,台湾军事检查署撤销对张宪义上校的通缉令。张宪义叛逃案最终画下句点。

在尘封29年之后,面对外界询问,张宪义首度就出逃一事做出说明。张宪义强调:“他的作为不是背叛台湾,也没有违反台湾民众的利益。当时台湾实际是由军人所统治,过于强势的军人政权给台湾带来更大的伤害,而他的出逃则加快了时任参谋总长郝柏村集团的解体,也间接开启了台湾民主化进程”。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